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理
  • 5篇临床病理
  • 4篇免疫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细胞
  • 3篇腺癌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 3篇病理分析
  • 2篇阴性
  • 2篇阴性乳腺癌
  • 2篇三阴
  • 2篇三阴性乳腺癌
  • 2篇肿瘤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细胞瘤
  • 2篇免疫组化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母细胞

机构

  • 1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黑静雅
  • 4篇田海萍
  • 4篇马莉琼
  • 2篇李文玲
  • 2篇张晓鸣
  • 2篇吕怀盛
  • 2篇施惠娟
  • 2篇葛新红
  • 2篇李乐
  • 2篇杨尧华
  • 2篇赵建国
  • 2篇王志涛
  • 2篇孙金萍
  • 2篇夏莉
  • 1篇张建中
  • 1篇朱力
  • 1篇张宁
  • 1篇朱萌
  • 1篇张岩
  • 1篇朱凯

传媒

  • 4篇宁夏医学杂志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16、p53、BRAF、Bcl-2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p16、p53、BRAF、Bc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病理科2017年至2018年确诊的卵巢浆液性肿瘤136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瘤52例,交界性囊腺瘤22例,低级别浆液性癌18例,高级别浆液性癌44例;另收集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癌手术切除标本各30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16、p53、BRAF、Bcl-2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16、p53在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囊腺瘤、低/高级别浆液性癌组织中p16的阳性率分别为3.8%、45.5%、88.9%、81.8%,p53为0、9.1%、 55.6%、45.5%,BRAF为46.2%、45.5%、 22.2%、31.8%,Bcl-2为46.2%、45.5%、38.9%、47.7%。不同类型浆液性肿瘤组织中p16、p53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BRAF、Bcl-2表达未见明显差异。与卵巢良性肿瘤相比,p16在交界性肿瘤、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 5);p53在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1);p16和p5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p53、Bcl-2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01),p16、p53、Bcl-2与盆腔侵犯有关(P<0.05),p53、BRAF、 Bcl-2与CA125表达有不同程度相关性(P<0.05)。p16、p53联合检测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0.0%、76.7%。结论:p16、p53、BRAF、Bcl-2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p16和p53基因突变可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的恶性进展中发挥作用,联合检测p16、p53对卵巢癌诊断有指示意义。
田海萍马莉琼黑静雅孙金萍朱萌
关键词:卵巢浆液性肿瘤P16BRAFBCL-2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1例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社会性别女性,52岁。发现右腹股沟肿块15年。查体:右腹股沟皮下肿块,8 cm×6 cm×4 cm大小,质软,边界不清,无压痛,表面皮肤无异常。B超示右腹股沟实性肿物。临床诊断:右腹股沟斜疝。手术切除肿物并送检。
田海萍黑静雅
关键词:睾丸女性化综合征病理诊断免疫组化
DWI联合高分辨磁共振T2WI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联合高分辨磁共振T2WI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5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鳞癌33例,腺鳞癌1例,腺癌1例,患者术前均接受DWI联合高分辨磁共振T2WI检查,根据影像结果明确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比较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及最小ADC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术前磁共振检查发现短径超过0.8cm盆腔淋巴结95个,其中明确淋巴结转移108个,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性淋巴结T2信号强度略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患者平均ADC值以及最小ADC值均明显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WI联合高分辨磁共振T2WI成像能够清晰观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在鉴别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中准确性较高,同时可通过对淋巴结ADC值的定量分析预测宫颈癌是否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王志涛杨耀文杨尧华黑静雅赵建国李文玲葸燕燕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
caspase3、bcl-2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探讨caspase3、bcl-2蛋白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表达的临床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caspase3和bcl-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性低于乳腺良性病变(χ2=32.983,P=0.000);乳腺癌中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率越低,临床分期越高(χ2=9.184,P=0.010)。乳腺癌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性高于乳腺腺病及乳腺纤维腺瘤(χ2=9.790,P=0.007),bcl-2在乳腺癌中蛋白表达阳性率越高,临床分期越高(χ2=13.894,P=0.000)。乳腺癌caspase3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χ2=8.302,P=0.004),两因子蛋白表达的协同作用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比其中任一单因子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更密切(t=15.459,P=0.0063)。结论caspase3、bcl-2蛋白检测可作为临床评价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黑静雅黄凌燕张建中
关键词:乳腺癌BCL-2免疫组化
老年三阴性乳腺癌组织GST-π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2016年
目的探讨GST-π在老年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9例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TNBC标本,其中年龄≥60岁(老年组)55例,年龄<60岁(非老年组)4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ST-π、Top-Ⅱ和Ki-67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GST-π表达与年龄、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等的相关性,以及与Ki-67、Top-II表达的关系。结果 TNBC患者中,50例为GST-π阳性,49例阴性;GST-π阳性率在老年组(63.64%)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阳性率(34.09%)(P<0.05);在TNBC组织中病理分级为高-中分化的GST-π阳性表达率显著性高于低分化者(P<0.05);老年组TNBC组织中GST-π阳性表达在Ki67表达时显著性高于阴性者(P<0.05);非老年组TNBC中,GST-π阳性表达率在Top-II阳性表达时明显低于Top-II阴性者(P<0.05)。结论老年TNBC患者可能对GST-π相关化疗药耐药性更强,癌组织增殖活性越高者耐药性也更强,预后更差,检测GST-π表达对指导TNBC患者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马莉琼黄辰黑静雅
关键词:GST-Π三阴性乳腺癌老年人
血管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18例,复阅其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并全部做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18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16例首发,2例复发,首次发病年龄8~61岁。15例肿瘤位于小脑,2例位于脊髓,1例位于桥小脑角。术前影像学均提示占位,镜下肿瘤由不同成熟阶段的毛细血管和间质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毛细血管及间质细胞Vi M均阳性,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间质细胞EGFR阳性12例,NSE阳性10例,S-100阳性9例,Ki-67指数较低。结论血管母细胞瘤多见于中青年的小脑和脊髓,但儿童患者并不少见,脊髓及小脑以外的神经系统,比如垂体柄、鞍上、软脑膜及颅神经、桥小脑角也可发病。临床症状与具体病变部位密切相关。典型病例的影像学结合病理学通常可以诊断,但应结合免疫组化和其他组织学对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
田海萍黑静雅马莉琼孙金萍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法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1例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确定1例患者因双上肢、腰背部皮疹3年余,加重并泛发全身结节1年的临床诊断,分析其临床和病理。方法采用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及骨髓穿刺和免疫指标检查结合临床病史特点。结果体检:头皮、颜面、颈部、躯干、双上肢可见密集分布的直...
夏莉李乐吕怀盛黑静雅施惠娟马丽琼张晓鸣葛新红
59例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胃肠间质瘤标本59例进行常规病理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CD117、CD34、S-100、DOG-1、PDGFR-α、Desmin和Ki-67的表达。结果胃肠间质瘤发病年龄高峰为50~60岁,发病部位集中于胃和小肠,分别占47.46%(28/59)和37.29%(22/59),其余依次为食管6.78%(4/59),结肠、腹腔、腹膜等1.69%(1/59);肿瘤体积大小不等且悬殊,直径0.6~18cm之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117、CD34、S-100、DOG-1、PDGFR-α、Desmin和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36%(48/59)、62.71%(37/59)、18.64%(11/59)、91.53%(54/59)、94.92%(56/59)、35.59%(21/59)和27.71%(16/59),各因子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显示CD117、CD34和DOG-1与肿瘤部位有关,其它均无关。结论 CD117、CD34是胃肠间质瘤诊断的初步检测指标,DOG-1、PDGFR-α可辅助CD117、CD34检测阴性的病例。
黑静雅朱萌张宁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CD117CD34S-100PDGFR-ΑDESMIN
Ki-67表达在老年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Ki-67在年龄≥60岁患者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收集病理资料完整的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TNBC病例99例,其中年龄〉160岁(老年组)55例,年龄〈60岁(非老年组)4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i-67、GST-π和Top-Ⅱ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Ki-67表达与年龄、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等的相关性,以及与GST-π和Top-Ⅱ的关系。结果TNBC患者中81例Ki-67阳性(阳性细胞指数≥10%),18例Ki-67阴性(阳性细胞指数〈10%)。老年组TNBC的Ki-67阳性率为83.33%,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70.45%(P〈0.05)。Ki-67阳性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TNBC中,在临床分期Ⅰ期的Kj-67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Ⅱ-Ⅳ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TNBC中Ki-67阳性表达率与GST一百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非老年组中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组TNBC组织中Ki-67高表达提示癌组织分化更差,且与GST-π相关化疗药耐药有关,检测TNBC中Ki-67表达对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黑静雅郭巧宁马莉琼
关键词:KI-67三阴性乳腺癌老年人
未定类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误诊1例被引量:2
2014年
患者女,58岁。双上肢、腰背部皮疹3年余,加重并泛发全身结节1年。体检:头皮、颜面、颈部、躯干、双上肢可见密集分布的直径O.5~3.Ocm大小不规则的暗红色浸润性斑块、隆起性结节、边界尚清楚,质地较韧,无触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胸部):表皮除角质层外整个受累,真皮全层及部分脂肪组织弥漫分布单个核细胞浸润,胞质淡染,胞核圆形、不规则或分叶状,部分细胞可见核沟,核仁不明显,核分裂相罕见。免疫组织化学:CDla(+),S100(+),cD68(+)。电镜检查未找到Birbeck颗粒。诊断:未定类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李乐吕怀盛夏莉张岩黑静雅高琼施惠娟张晓鸣葛新红
关键词:组织细胞增生症误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