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玉艳
- 作品数:37 被引量:22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南海北部陆坡海域瓦氏眶灯鱼的渔业生物学特征被引量:8
- 2018年
- 瓦氏眶灯鱼(Diaphus watasei)是深海虾拖网的主要副渔获物之一,对维持深海及陆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2015年6、8月及2017年3月在南海北部陆坡海域利用底层虾拖网及中层拖网采集的瓦氏眶灯鱼(Diaphus watasei)样品,对其生长、繁殖、摄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瓦氏眶灯鱼的体长范围为71~172 mm,平均118 mm;体重范围为5.25~66.20 g,平均26.05 g。雌雄个体体长、体重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ANOVA,P<0.01);总样本雌性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4×10^(-5)L^(2.7873)(R^2=0.9241,n=317),雄性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7×10^(-5)L^(2.6883)(R^2=0.9052,n=558)。雌雄性比为1:1.76,雄性明显多于雌性。性腺成熟度以II期为主,各月份均有性成熟个体,表明瓦氏眶灯鱼在全年多次产卵,其雌性初次性成熟体长L_(50%)为145.0 mm。瓦氏眶灯鱼摄食等级主要以1、2级为主,主要摄食安达曼钩腕乌贼(Abralia andamanica)、线小钩腕乌贼(Abraliopsis lineata)等头足类,同时还摄食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尾明角灯鱼(Ceratoscopelus warmingii)等小型中层鱼及拟须虾(Aristaeomorpha foliacea)等甲壳类,有时也会摄食同类。瓦氏眶灯鱼主要生活在底层海域,除少部分未成熟个体外,基本不进行昼夜垂直迁移。瓦氏眶灯鱼个体规格大,数量多,且基本不进行垂直迁移,是研究南海深海及陆坡生态系统的重要种类。
- 龚玉艳杨玉滔孔啸兰张俊江艳娥陈作志晏磊张魁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 南海鸢乌贼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9
- 2016年
- 根据2012年9月-10月南海灯光罩网调查所获得的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结合胃含物分析方法和分子检测技术,研究其饵料组成、摄食强度、摄食习性与胴长的关系等。结果表明,鸢乌贼以头足类、鱼类(主要为灯笼鱼科)和甲壳动物为主要摄食对象,同类相食现象明显。头足类和鱼类为鸢乌贼优势饵料生物类群,其中头足类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个数百分比(N%)、质量百分比(W%)和出现频率(F%)分别为54.38、28.73、58.39和75.60,而鱼类的%IRI、N%、W%和F%分别为41.39、42.54、36.17和63.69。鸢乌贼摄食等级主要以3、4级为主,胃饱满指数平均为3.11%,空胃率平均为2.89%。从各胴长组的N%和F%来看,鸢乌贼偏爱摄食个体相对较大的头足类和鱼类,尤其在高胴长组,头足类和鱼类的优势饵料地位更加明显。随着胴长的增加,鸢乌贼胃含物中小个体饵料类群的N%和F%普遍降低,而大个体饵料类群的N%和F%普遍升高。
- 龚玉艳詹凤娉杨玉滔张鹏孔啸兰江艳娥陈作志
- 关键词:鸢乌贼食物组成摄食强度摄食习性
- 珠江口南沙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8
- 2017年
- 基于2015年4月(丰水期)和2015年11月(枯水期)珠江口南沙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度、细胞丰度及多样性。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44属76种,硅藻为最主要优势种群。丰水期优势种有2种,分别为新月筒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枯水期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萎软海链藻(Thalassiosira mala)、中肋骨条藻和有棘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inosus)。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别为651.91×104个·L-1和129.21×104个·L-1,2个时期细胞丰度分布都表现为近岸向离岸递增的趋势。调查海区的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平均值在丰水期分别为1.64和0.40,而在枯水期分别为1.58和0.41,多样性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温度、总氮和p H,枯水期为温度、透明度、磷酸盐和盐度。
- 徐姗楠杨玉滔粟丽龚玉艳陈作志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 南海中南部长钻光鱼渔业生物学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根据2013年和2014年在南海中南部海域变水层拖网采集的长钻光鱼样品,对其体长和体质量组成、年龄和生长、性腺成熟度及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50m水层长钻光鱼体长范围为80~128mm,优势体长组为80~100mm,占82.4%,平均体质量为2.40g;200m水层长钻光鱼体长范围为43~195mm,优势体长组为80~140mm,占76.9%,平均体质量为4.47g;400m水层长钻光鱼体长范围为86~186mm,优势体长组不明显,平均体质量为9.64g。渔获个体平均体长由浅到深呈增加趋势,由南到北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均值分析t检验表明,150m、200m、400m水层长钻光鱼体长分布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长钻光鱼春季平均体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11mm和3.84g;秋季平均体长和平均体质量140mm和5.50g;冬季平均体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34mm和7.44g。其生长参数b值为3.0726,符合等速生长特征。有效鉴定的45个长钻光鱼耳石样品中1龄鱼35个,1+龄鱼10个;年龄最小为6个月,体长为128mm;年龄最大为16个月,体长为187mm。其性腺成熟度以Ⅰ期和Ⅱ期为主,春季性腺成熟度最高。其摄食等级以0级和1级为主,最高为3级,不同水层长钻光鱼的摄食等级无显著差异。
- 张俊陈国宝江艳娥龚玉艳陈作志邱永松梁沛文
- 关键词:渔业生物学年龄
- 南海中南部中层鱼资源声学密度及时空分布初探
- 利用Simrad EK60科学探鱼仪(38 k Hz)于2013年春季和2014年春季采集的南沙和中、西沙海域渔业声学数据和中层拖网数据,分析了南海中南部中层鱼密度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14年春季中、西沙海域9...
- 张俊江艳娥陈国宝龚玉艳陈作志
- 关键词:声学评估
- 文献传递
- 南海北部陆坡海域秋季金鼻眶灯鱼的摄食习性被引量:11
- 2015年
- 根据2014年10月对南海北部陆坡海域进行中层鱼拖网调查所获得的金鼻眶灯鱼(Diaphus chrysorhynchus)样本,采用胃含物分析方法,对其食物组成、摄食强度、食物多样性、摄食习性随体长的变化和营养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金鼻眶灯鱼属浮游动物食性,以浮游甲壳动物(桡足类、磷虾类等)为主要摄食对象,其中桡足类为绝对优势饵料生物类群,其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个数百分比(N%)、质量百分比(W%)和出现频率(F%)分别为74.00、85.64、18.39和100.00。金鼻眶灯鱼摄食等级较高,摄食率为100%,胃饱满指数平均为2.68%。不同体长组所摄食的饵料生物类群基本相同,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体长达60 mm后大个体种类摄食比重加大,有可能出现食性转变现象。金鼻眶灯鱼的营养级为3.49级,属第三营养级的低级肉食性动物。
- 龚玉艳陈作志张俊江艳娥
- 关键词:食物组成摄食强度
- 南海中北部尾明角灯鱼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根据2014年和2015年在南海中北部海域中层拖网采集的尾明角灯鱼(Ceratoscopelus warmingii)样本,对其体长和体质量组成、性比、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尾明角灯鱼的体长为32-76 mm,优势体长组为45-60 mm,占总数的86.9%,平均体长为(51.47±6.60)mm;体质量为0.3-4.3 g,优势体质量组为1.0-2.5 g,占总数的91.1%,平均体质量为(1.6±0.61)g;雌雄个体大小不存在显著差异(ANOVA,P&gt;0.05);生长参数b为2.581,表明尾明角灯鱼为异速生长;雌雄性比为1.39∶1,在不同月份、不同体长组中差异较大,10月和1月雌性比例远高于雄性;不同月份均有性成熟个体,性腺成熟度以Ⅰ期和Ⅱ期为主,性腺成熟比例最高为1月;初次性成熟体长为51.4 mm;摄食等级0-4级所占比例分别为10.8%、46%、33.9%、8.1%和1.3%。
- 孔啸兰江艳娥龚玉艳陈作志张俊范江涛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 南海珊瑚礁海域蜂巢石斑鱼生物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蜂巢石斑鱼(Epinephelus merra)是南海珊瑚礁鱼类的代表种。文章以2018—2019年南沙群岛海域和中、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蜂巢石斑鱼样本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年龄和生长、体长和体质量、性比和性成熟度、摄食强度、肥满度等生物学特征,旨在深入了解该鱼的生长规律和种群特征。结果表明,南沙群岛海域蜂巢石斑鱼优势体长组为80~160 mm,体长和体质量关系异速生长因子(b)为2.7835,平均肥满度为2.24,其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生长参数中渐近体长(L_(∞))为183 mm,生长系数(k)为0.260,起始生长年龄(t_(0))为−1.268;中、西沙群岛海域蜂巢石斑鱼的优势体长组为110~160 mm,体长和体质量关系b为2.5925,平均肥满度为2.02,其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生长参数中L_(∞)为260 mm,k为0.128,t_(0)为−2.494。南沙、中、西沙群岛海域共计61个蜂巢石斑鱼耳石样本年龄介于1~6龄,优势年龄组为1~2龄。两海域性腺成熟度均以Ⅱ期为主,摄食等级均以1级为主。与中、西沙群岛海域相比,南沙群岛海域的蜂巢石斑鱼群体表现出体型较小、生长速度快等特征。
- 李媛洁陈作志张俊江艳娥龚玉艳洪小帆杨玉滔
- 关键词:生物学特征南沙群岛
- 南海中南部中层鱼资源声学积分值及时空分布初探被引量:13
- 2017年
- 本研究利用Simrad EK60科学探鱼仪(38 k Hz)于2013年春季和2014年春季采集的南沙和中沙、西沙海域渔业声学数据,结合中层拖网取样,采用回声积分法研究了南海中南部中层鱼的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14年春季中、西沙海域9次中层拖网作业共捕获和鉴定鱼类和头足类79种,隶属于3纲16目37科60属,其中硬骨鱼纲的种类最多(65种),鞘亚纲次之(13种),软骨鱼纲1种,硬骨鱼纲中巨口鱼科、灯笼鱼科和钻光鱼科的种类最多,分别有20种、13种和6种;南沙海域中层鱼声学积分值(nautical area scattering coefficient,m^2/nmi^2)显著低于中沙、西沙及邻近海域,前者夜间向上迁移的强度高于后者;2013年春季南沙海域夜间10~200 m和白天200~1000 m声学积分值构成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2014年春季中沙、西沙海域夜间10~200 m和白天200~1000 m声学积分值构成有极显著差异(P<0.01);南沙海域白天200~1000 m不同纬度组间中层鱼声学积分值构成有极显著差异(P<0.01),中沙、西沙海域声学积分值构成亦有极显著差异(P<0.01);南海中南部中层鱼声学积分值是(2387±601)m^2/nmi^2,基于现存公开发表的中层鱼的声学目标强度数据并取其均值,推算南海中南部中层鱼资源量是(8200±2100)万t。研究表明,南海中南部中层鱼声学积分值比全球平均值高约29.2%,可能是我国未来具有开发价值的大宗生物资源。
- 张俊江艳娥陈作志龚玉艳陈国宝
- 关键词:声学评估
- 粤西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研究
- 基于2011年9月(丰水期)和2012年1月(枯水期)粤西近岸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及其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41属116种,硅藻为最主要优势类群。丰水期...
- 林华剑徐姗楠刘永龚玉艳李纯厚
- 关键词:浮游植物丰度群落结构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