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方舟

作品数:27 被引量:518H指数:1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3篇媒体
  • 8篇新闻
  • 8篇媒介
  • 7篇社会化
  • 7篇社会化媒体
  • 6篇媒体时代
  • 5篇新媒体
  • 3篇新媒体时代
  • 3篇网络
  • 3篇文化
  • 3篇话语
  • 2篇新闻从业者
  • 2篇新闻价值
  • 2篇新闻价值观
  • 2篇移动互联
  • 2篇政治
  • 2篇中国新闻
  • 2篇社会
  • 2篇社会网络分析
  • 2篇失范

机构

  • 19篇浙江大学
  • 12篇上海社会科学...
  • 4篇复旦大学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宾夕法尼亚大...

作者

  • 25篇丁方舟
  • 11篇韦路

传媒

  • 4篇新闻记者
  • 4篇青年记者
  • 2篇新闻界
  • 2篇国际学术动态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国际新闻界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喀什师范学院...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对外传播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杭州(生活品...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移动互联与传播创新——2016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综述被引量:4
2016年
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领域的年度盛会——2016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于5月13日至15日在浙江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承办。年会以"移动互联与传播创新"为主题。1.移动互联与传播理论创新新媒体传播研究不仅致力于探讨传播技术、传播实践与传播关系的变迁,更重要的在于揭示新媒体传播对于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形塑作用。
丁方舟韦路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中国新闻史传播史政治传播议程设置理论
西方传播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及其演化被引量:10
2017年
本文运用克雷格提出的超模式,把传播理论视作一种元话语,在分析传播理论的七大传统基础上,讨论了西方传播学研究的理论体系。本文还对全球传播学科最权威的期刊《传播学刊》从1951年创刊至今发表的所有研究论文进行了内容分析,以呈现西方主流传播学研究在理论传统上的分布,以此管窥西方传播学研究理论体系的发展变迁,并对未来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方向进行了反思。
丁方舟韦路
关键词:传播学元话语
“新”新闻价值观的神话——一项对即时性、互动性、参与性的考察被引量:17
2018年
本文考察了数字时代的三种"新"新闻价值观——即时性、互动性及参与性得以兴起的过程,阐释了它们在新媒体语境下产生的新意涵,揭示了新闻学界和新闻业界对这三种新闻价值观不同的神话化路径。研究发现,即时性、互动性、参与性分别代表了新闻学界赋予在线新闻的三种神话:时间终结的神话、空间终结的神话与政治终结的神话。但由于数字时代市场压力的加剧,新闻业界对即时性、互动性、参与性价值观的实践及话语神话化过程更多出于商业和巩固权威的考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悬置了上述价值观的公共性意涵。
丁方舟
关键词:新闻价值观即时性
社会化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认知转变与职业转型被引量:20
2015年
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国社会化媒体大规模发展的2010年至2013年间,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认知转变与职业转型,尤其是时间变迁和社会化媒体使用程度何以对此产生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新闻人对"专业主义"角色和"倡导公正"角色的认同程度逐年提高,其中"专业主义"角色是中国新闻人认同度最高的规范性角色,但微博使用程度越高的新闻人却更加认同"倡导公正"角色而非"专业主义"角色,可见社会化媒体使用的确使新闻人更容易受到网络民意的影响。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人比其他媒体类型的新闻人更认同"专业主义"角色,而网络媒体新闻人为赢得更多的职业尊严,又比平面媒体新闻人更认同"专业主义"角色。微博使用程度越高的新闻人,越有可能从新媒体角度表述其职业困境,其中又以平面媒体新闻人遭遇最多挑战。四年间,16.8%的新闻人选择了职业转型,其中大多数转向行业内部的新媒体机构或岗位,而非转行。微博使用程度越高的新闻人越有可能选择职业转型,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新闻人的转型步伐也比其他媒体类型的新闻人更快。
丁方舟韦路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角色认知新媒体专业主义
社会化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人的职业困境--基于2010-2014年“记者节”新闻人微博职业话语变迁的考察被引量:20
2014年
本研究旨在考察社会化媒体大规模发展的2010年至2014年间中国新闻社群的话语变迁。研究发现,中国新闻人借助"记者节"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不仅会分享职业理想与现实工作之间的矛盾,更会重申自身认为新闻人应该承担的规范性角色,从而共同建构话语基础上的阐释社群。随着时间推移,"新媒体/传统媒体"话语呈明显上升趋势,发展成为"理想/现实"之外新闻人使用最多的一组二元对立话语。同时,"理想"话语与"新媒体"话语之间的张力也逐渐凸显,一方面,新闻人越来越倾向于将"新闻理想"的失落归因于新媒体转型引发的种种压力,另一方面,新闻人愈发强调应对转型期危机的根本仍然在于坚守"新闻理想"。这一话语实践的变迁揭示了中国新闻社群在冲突和维护固有秩序之间维护身份认同、重塑职业正当性的努力。
丁方舟韦路
关键词:新闻人社会化媒体话语记者节
重回本真:当代中国青年基于网络空间的怀旧话语实践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当代中国青年基于网络空间的怀旧话语实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实践。在当代中国的转型社会中,青年们的怀旧话语实践表征了现代化进程中的诸种空间、时间与身份认同变迁。通过怀旧话语实践,青年们塑造有关过去、家园、本真性的神话,以此获取审美快感,抚慰现实的痛感,并对现代性引发的种种矛盾进行日常抵抗。其中,本真性怀旧帮助青年们在想象的时空中重寻向真、向善、向美的道德理想,体现了青年们对现代性社会中由工具理性引发的自我认同危机状态的防御性退缩。此外,青年们还通过基于网络空间的怀旧话语实践来突出自身在道德真诚方面的优越性,塑造一种优势性的象征权力。
丁方舟
关键词:怀旧话语实践网络空间本真性
超越异化:短视频博主情感劳动中的主体性生产研究
2023年
本研究以情感劳动为理论框架,考察了短视频博主情感劳动的类型,并分析了其中蕴含的主体性生产和超越异化的潜能。研究发现,短视频博主的情感劳动为其自身增加了情感价值,是一种超越异化的主体性生产行为,能够带来自我增值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此过程中,短视频博主不仅成为情感产消者,还借助数字平台与粉丝共同搭建了情感共同体,双方在其中都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自洽的身份认同。
丁方舟幸剑鸿
关键词:主体性
传统媒体在微传播时代的作为被引量:4
2012年
数字化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传统媒体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现如今,以微博、微信等新平台为传播媒介,以移动终端为传播载体的"微传播"现象成为了新媒体时代衍生出的又一特征,也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更多挑战和机遇,如何在转型之路上成功突围,如何利用微传播时代的传播特征赢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传统媒体的新课题。
韦路丁方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人民网媒介融合中国传媒业新媒体产业
创新、仪式、退却与反抗——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流动类型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流动不仅是在媒介技术与行业环境变迁驱动下的一种适应性选择,更涉及到作为行动者的新闻人对于新闻文化价值的追寻与取舍。以默顿的失范反应类型为理论基础,本文发现,对于新闻人来说,职业转型意味着在变动的结构中重新寻找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之间的平衡点。他们或通过创新性手段来延续文化目标,或通过放弃文化目标来适应制度性规范,又或同时放弃两者来追求另一种可能的平衡状态,由此衍生出不同的失范反应类型:创新、仪式主义、退却主义与反抗,与之相对应的新闻人职业转型选择分别为新媒体转型/创业、转投其他行业、回到学校与成为自媒体人。
丁方舟
关键词:新闻从业者
人文科学视野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及启示
2016年
一、引言当前,中国形象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是中外媒体如何建构中国形象以及这种建构何以影响到他国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1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机构的确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形象塑造者,有能力设置公共议程,选择公共话语的阐释框架,影响国际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然而,随着信息与传播技术的革新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已然成为全球公众获取信息与知识、参与公共讨论、建构公共话语的新传播场域。人们不仅直接从新闻网站、
丁方舟韦路
关键词:公共话语媒体时代媒体机构数据方法民国时代社交媒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