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丛斌

作品数:221 被引量:1,422H指数:21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5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6篇农业科学
  • 40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0篇玉米
  • 53篇玉米螟
  • 45篇赤眼蜂
  • 41篇昆虫
  • 37篇亚洲玉米螟
  • 35篇线虫
  • 33篇病原
  • 32篇昆虫病原
  • 32篇昆虫病原线虫
  • 32篇病原线虫
  • 26篇WOLBAC...
  • 22篇松毛虫
  • 22篇松毛虫赤眼蜂
  • 22篇毛虫
  • 21篇物防
  • 20篇生物防治
  • 20篇共生菌
  • 18篇种群
  • 16篇基因
  • 13篇杀虫

机构

  • 218篇沈阳农业大学
  • 19篇中国农业科学...
  • 14篇吉林省农业科...
  • 9篇黑龙江八一农...
  • 9篇山东省农业科...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沈阳出入境检...
  • 4篇广东省昆虫研...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中化集团...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凯里学院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农业职...
  • 2篇吉林市农业科...
  • 2篇沈阳市农业科...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221篇丛斌
  • 97篇董辉
  • 65篇钱海涛
  • 21篇王欢
  • 20篇类成平
  • 19篇张海燕
  • 18篇张统书
  • 18篇胡志凤
  • 16篇褚栋
  • 16篇张柱亭
  • 14篇孙嵬
  • 13篇付海滨
  • 12篇王振营
  • 10篇杨哲
  • 10篇何康来
  • 8篇张明珠
  • 8篇金永玲
  • 7篇张莹
  • 7篇王丽艳
  • 7篇刘彦群

传媒

  • 3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5篇昆虫学报
  • 14篇湖北农业科学
  • 12篇昆虫知识
  • 10篇玉米科学
  • 9篇中国生物防治
  • 7篇植物保护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江苏农业科学
  • 6篇中国植物保护...
  • 5篇植物保护学报
  • 5篇吉林农业科学
  • 5篇农药
  • 5篇应用昆虫学报
  • 4篇中国植保导刊
  • 4篇中国生物防治...
  • 4篇中国植物保护...
  • 3篇草业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21篇2013
  • 6篇2012
  • 23篇2011
  • 10篇2010
  • 20篇2009
  • 24篇2008
  • 14篇2007
  • 14篇2006
  • 13篇2005
  • 14篇2004
  • 6篇2003
  • 5篇2002
  • 10篇2000
  • 5篇1999
2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低温诱导松毛虫赤眼蜂滞育技术研究被引量:22
1994年
通过恒低温和昼夜变温以及不同诱导始期诱导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观察证明,人工可以成功地利用恒低温诱导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赤眼蜂滞育虫态为予蛹.松毛虫赤眼蜂滞育适宜温度为10~13℃.引起赤眼蜂滞育是卵至于蛹期连续诱导效应,其中予蛹前期为滞育敏感期.滞育适宜诱导始期为卵期,滞育诱导历或为30~40d,引起赤眼蜂的滞育率为65.8%~86.1%以上.昼夜温度的变化对诱导松毛虫赤眼蜂滞育无明显促进作用,其诱导滞育率与恒温诱导无明显差异.利用恒低温诱导赤眼蜂滞育方法简单,是人工诱导赤眼蜂滞育的好方法。
张荆王金玲杨长成丛斌
关键词:赤眼蜂滞育
Xenorhabdus poinarii 5-5B杀虫毒素的分离纯化与活性测定被引量:3
2008年
首次从全国采集的土样,分离并筛选出高毒力共生菌菌株Xenorhabdus poinarii 5-5B,首次对Xenorhabdus poinarii的杀虫毒素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硫酸铵沉淀法对其杀虫毒素进行分离后,再利用DEAE-52层析柱进行了纯化,共得到7个峰,各峰的回收产物进行活性测定(干粉以5 μg/L溶于去离子水)结果表明,各峰产物对亚洲玉米螟、黄粉虫、小菜蛾、黏虫和甜菜夜蛾均具有较高的胃毒活性。
王欢丛斌董辉钱海涛
关键词: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杀虫毒素
亚洲玉米螟交变温度下热休克蛋白基因(HSPs)的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热休克蛋白基因(heat shock proteins,HSPs)Hsc70及Hsp90是目前认为与昆虫抵御环境压力及温度适应有关的指标,为了检测较大日温差对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抗寒性的影响,本研究模拟东北地区昼夜温差效应,对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进行6h的-20℃低温诱导和随后18h的4℃恢复处理,在不同的时间点测定其过冷却点,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Hsc70及Hsp90的相对表达量,并利用SPSS对最终的表达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Hsc70及Hsp90在低温诱导阶段的表达出现下调,且维持在一个较低的表达水平(低温诱导0~3h)。直至低温诱导6h,其表达量开始回升,此时,进行4℃恢复处理,发现起初恢复阶段Hsc70及Hsp90的表达明显下调,而在恢复1h后2种热休克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恢复3h时达到表达量的峰值,而后又逐渐下降。此结果说明,Hsc70及Hsp90是温度敏感性蛋白,其表达量受交变温度的影响显著,并且低温有利于其表达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对Hsc70及Hsp90表达量变化规律与过冷却点变化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Hsc70表达量的变化规律与过冷却点变化规律显著相关,Hsp90则相关不显著。此结果表明Hsc70可能对亚洲玉米螟抗寒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胡志凤邢玥张统书董辉丛斌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过冷却点HSP90
基于16S rDNA序列的Wolbachia的检测及分型被引量:1
2009年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细菌。采用16S rDNA特异片段的PCR-RFLP方法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不同生物型及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Stainton)共生菌Wolbachia进行了检测与分型分析。基于wsp基因对烟粉虱共生菌B组Wolbachia以及米蛾共生菌Wolbachia进行了系统树分析,并对相应的Wolbachia16S rDNA特异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以及序列比对。结果表明:16S rDNA的特异片段经NheⅠ酶切后RFLP图谱可有效检测与鉴别Wolbachia。烟粉虱共生菌Wolbachia的16S rDNA特异片段经VspⅠ酶切后可得到预期RFLP图谱,而米蛾共生菌B组Wolbachia(基于wsp序列分析为B组)则产生不同的RFLP图谱。序列分析表明,Nauru型烟粉虱体内B组Wolbachia的16S rDNA片段序列与已知B组Wolbachia对应序列(DQ278884)同源性为100%;米蛾体内B组Wolbachia16S rDNA特异片段有碱基变异,并存在于VspⅠ识别位点内,这是导致VspⅠ酶切后RFLP图谱不同的原因。结果提示,B组Wolbachia16S rDNA特异片段经VspⅠ酶切的RFLP图谱存在多态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Wolbachia的检测与分型提供借鉴。
曲哲丛斌褚栋董辉
关键词:WOLBACHIARDNAPCR-RFLP烟粉虱米蛾
夜蛾斯氏线虫液体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2008年
为寻找一种廉价的夜蛾斯氏线虫液体培养基,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对一种新的夜蛾斯氏线虫液体培养基的组分配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培养基6个组分的最佳水平编码值分别为:0,2,0,-2,-1,2,即6种培养基的组分分别为:1.0g,95:5,0.9g,0.2mL,0.2mL和40mL。应用筛选出的培养基对夜蛾斯氏线虫进行液体发酵培养,20d后夜蛾斯氏线虫的产量达到最大值51.33×103 IJs.mL-1,比在同样条件下用生化培养基培养的夜蛾斯氏线虫的产量(29.33×103 IJs.mL-1)高出42.86%。
王军辉王欢王志春丛斌
关键词:夜蛾斯氏线虫液体培养基
豌豆蚜触角转录组化学感受蛋白的鉴定、表达和结合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触角转录组中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CSP)基因,明确触角中高表达的豌豆蚜CSP蛋白与蚜虫报警信息素、性信息素以及植物挥发物的分子结合特性。【方法】通过对豌豆蚜成蚜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鉴定触角中候选CSP基因;采用RPKM值和半定量RT-PCR分别明确这些CSP基因在豌豆蚜成蚜触角以及不同组织(触角、口针、去除触角和口针的头、胸、腹、足和翅)中的表达谱;通过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定这些触角CSPs与蚜虫报警信息素和性信息素以及植物挥发物的结合特性。【结果】在豌豆蚜成蚜触角转录组中鉴定得到10个CSP基因。RPKM值和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ApisCSP2,ApisCSP4和ApisCSP5在豌豆蚜成蚜触角中表达量最高。荧光竞争结合实验表明ApisCSP4与报警信息素主要组分(E)-β-法尼烯[(E)-β-farnesene,EβF]和微量组分(-)-α-蒎烯结合力强,K_(i)值分别为2.2±0.8和4.9±0.7μmol/L;ApisCSP5与两种性信息素组分(+)-(4aS,7S,7aR)-荆芥内酯和(-)-(1R,4aS,7S,7aR)-荆芥醇结合力强,K_(i)值分别为4.8±0.9和2.6±0.6μmol/L。【结论】豌豆蚜成蚜触角转录组中鉴定到10个CSP基因,其中ApisCSP4和ApisCSP5可能分别参与了蚜虫报警信息素和性信息素的转运。
刘靖涛王倩王倩王欢欢高洁董辉董辉张永军丛斌
关键词:豌豆蚜化学感受蛋白报警信息素性信息素
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入侵生物学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6年
微卫星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分子标记,具有多态性高、共显性遗传、重复性高、易检测等优点,在生物生态和进化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了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入侵生物来源鉴定、杂交和基因渗透、瓶颈效应以及入侵因素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入侵生物学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褚栋张友军丛斌娄蕴萍
关键词:微卫星分子标记入侵生物学
入侵害虫稻水象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03年
稻水象甲原产北美 ,20世纪70年代初传播到日本 ,1988年首次在我国唐山市发现 ,目前其分布范围已扩大到辽宁、吉林、天津、北京、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市 ,在疫区造成严重危害 ,并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本研究对外来入侵种稻水象甲在近十几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并就其适应性、预测预报、防治方法等方面作了重点描述。
付海滨丛斌
关键词:入侵害虫稻水象甲适应性
科尔沁平原丘陵草甸草原蝗虫群落集团结构的研究
近年来,科尔沁平原丘陵草甸草原大面积高密度发生蝗虫灾害,威胁着牧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作者于2011年6 ~10月在此研究区域,应用生态学中的集团理论,设置蝗虫的取食行为和栖息地选择两项生态指标的多个梯度,分析了该区草原蝗虫...
孙嵬张柱亭类成平董辉钱海涛丛斌
关键词:草原蝗虫生态位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Wolbachia感染和未感染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寄生功能反应
在20℃、25℃、30℃、35℃4个恒温条件下,对Wolbachia感染和未感染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进行寄生米蛾卵功能反应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处理范围内,寄生量随米蛾卵密度增加而增大(5~20粒/卡),达到一定水...
谢丽娜董辉钱海涛闫京京丛斌
关键词:WOLBACHIA松毛虫赤眼蜂HOLLING温度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