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巧娟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家蚕
  • 3篇氟化物
  • 2篇羧酸酯酶
  • 2篇酯酶
  • 2篇酯酶活性
  • 2篇家蚕血液
  • 1篇性别
  • 1篇预处理
  • 1篇滞育
  • 1篇滞育解除
  • 1篇中肠
  • 1篇中毒
  • 1篇识别方法
  • 1篇转基因
  • 1篇转基因家蚕
  • 1篇显微注射
  • 1篇酶活性
  • 1篇耐氟
  • 1篇抗性
  • 1篇快速识别方法

机构

  • 6篇西南大学

作者

  • 6篇朱勇
  • 6篇付巧娟
  • 5篇李姣蓉
  • 4篇米智
  • 4篇阮成龙
  • 4篇武婧洁
  • 2篇杜文华
  • 2篇赵天福
  • 2篇隆耀航
  • 2篇李冠楠
  • 1篇龚竞
  • 1篇辛佳

传媒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蚕学通讯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用于家蚕转基因的二化性品种蚕卵的预处理研究
2013年
从二化性品种获得优质的非滞育蚕卵作为显微注射受体,一直是家蚕转基因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家蚕转基因技术中非滞育蚕卵主要是通过完全低温暗催青、早浸酸2种方法得到,但这2种方法分别存在催青时间长、浸酸时间难以把握的局限.对完全低温暗催青技术进行了改进,即在家蚕胚胎发育至温度敏感的缩短期(戊3期)后再对蚕卵低温黑暗处理直至孵化,结果表明:后期低暗组能有效地获得非滞育蚕卵并且较完全低暗组催青时间缩短3~4天.并进一步分析了后期低暗组、完全低暗组以及早浸酸组3种处理得到的非滞育卵的健康性,结果表明后期低暗组和完全低暗组健康性差异不大,均明显优于早浸酸组;后期低温暗催青在蚕卵孵化所需时间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且获得的非滞育卵健康性亦可得到保证,有望成为人们获得非滞育卵的一条有效途径.
隆耀航李姣蓉赵天福武婧洁付巧娟李冠楠朱勇
关键词:家蚕滞育解除显微注射
氟化物对家蚕耐氟和氟化物敏感品种幼虫中肠羧酸酯酶及全酯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探讨氟化物在家蚕Bombyx mori体内的代谢途径,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研究材料,在5龄幼虫1-7d内分别添食经50,100,200和400mg/kg NaF溶液浸泡后的新鲜桑叶,检测家蚕中肠羧酸酯酶(CarE)和全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734添氟组的CarE活性是对照组的1.21~1.98倍,而T6添氟组约是对照组的0.72~1.10倍。734和T6添氟组的全酯酶活性数值变化规律与其各自对照组相似,且2品种之间的酶活性数值很相近。2品种在相同浓度下,不同天数之间的全酯酶活性差异均显著(P<0.05)。推测氟化物对敏感家蚕中肠CarE有促进作用,对耐氟家蚕中肠CarE有抑制作用,但是对全酯酶活性影响不大。
米智阮成龙李姣蓉付巧娟武婧洁SENDEGEYA Parfait朱勇
关键词:家蚕氟化物中肠羧酸酯酶
基于PCR的转基因家蚕快速识别方法
2017年
在转基因家蚕的制作方法中,基于piggyBac转座子的显微注射法是当前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通过piggyBac转座子方法获得的家蚕,由于其以随机方式切出和转座的特征,所获得家蚕的转入位置往往带有随机性,不可人为预测和控制。利用转基因插入位置的随机性,配合转入的目的基因序列识别,建立了家蚕指纹识别方法。该方法快捷方便,可用于转基因家蚕品种繁育过程中的品系识别和转基因家蚕知识产权的举证手段。
赵天福杜文华杜文华辛佳付巧娟朱勇
关键词:转基因家蚕PCR
氟化物对家蚕血液羧酸酯酶及全酯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探讨氟化物对家蚕代谢机制的影响,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研究对象,从5龄起蚕开始分别添食50、100、200、400mg/kg NaF溶液浸泡后的新鲜桑叶,检测家蚕血液中羧酸酯酶(CarE),全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734、T6添氟组的CarE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73%—88%和72%—81%,734两个低浓度添氟组的CarE活性与对照组和两个高浓度添氟组的差异极显著(P<0.01),T6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734、T6添氟组的全酯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89%—97%和73%—92%,734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T6对照组的全酯酶活性仅与最高浓度添氟组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氟化物对家蚕血液CarE和全酯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米智阮成龙李姣蓉付巧娟杜文华李冠楠隆耀航朱勇
关键词:家蚕氟化物羧酸酯酶
家蚕氟中毒对雌雄个体Na^+-K^+-ATPase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为探明家蚕的耐氟性机制以及耐氟性在不同性别蚕体间的差异,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材料,从5龄起蚕开始分雌、雄喂食清水和经200mg/kg NaF浸泡的新鲜桑叶,检测家蚕头部酶液中Na+-K+-ATPase的活性变化,研究发现:敏感品系734各组酶活随处理天数的不同而不同,对照组在第3天酶活达到最低,而添氟组酶活则在第2天出现最低值,从第3天开始添氟组酶活均高于对照组;雌、雄间酶活亦有差异,734雌蚕对照组各天的酶活均高于雄蚕对照组,平均活力为雄蚕的1.6倍,而添氟组雄蚕的Na+-K+-ATPase平均酶活为雌蚕的1.11倍.耐氟品种T6各组酶活及其随处理天数的变化趋势均与对照组较为一致;雌、雄间酶活都有差异,雌蚕对照组Na+-K+-ATPase平均酶活是雄蚕对照组的1.11倍,雌蚕添氟组Na+-K+-ATPase平均酶活是雄蚕添氟组的1.10倍.推测氟化物处理后耐氟家蚕品种仍然能够保持Na+-K+-ATPase活力水平,从而表现对氟化物的耐受性;添氟前后雌雄间的Na+-K+-ATPase活性差异在2个蚕品种间有所不同,可能暗示T6耐氟性的产生与雌蚕的解毒能力增强有关.
阮成龙武婧洁李姣蓉付巧娟米智朱勇
关键词:家蚕氟化物抗性性别
氟化钠对家蚕血液丙二醛物质的量浓度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探究氟化钠(NaF)对家蚕代谢机制的影响,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钠敏感品种734为材料,从5龄蚕开始分别添食50,100,200,400mg/kg经NaF溶液浸泡后的新鲜桑叶,检测家蚕血液中丙二醛(MDA)物质的量浓度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734添氟组随着氟质量浓度的增加MDA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从2.81倍增加到4.80,T6从和2.24倍增加到2.95倍;734对照组,2个低质量浓度添氟组和2个高质量浓度添氟组,3组中任意2组的MDA物质的量浓度差异极显著,T6对照组的MDA物质的量浓度与各添氟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734添氟组随着氟质量浓度的增加CAT活性分别从1.70倍增加到9.44倍,T6从2.35倍增加到6.10倍;734对照组的CAT活性与最低质量浓度添氟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最高质量浓度氟组差异极显著,且2高质量浓度氟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T6对照组的CAT活性仅与最高质量浓度添氟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MDA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可以反映家蚕的耐氟性,CAT活性与家蚕的耐氟性具有一定的关联.
米智阮成龙李姣蓉付巧娟武婧洁SENDEGEYA P朱勇龚竞
关键词:家蚕氟化钠丙二醛过氧化氢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