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志松

作品数:15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7篇心肌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心肌梗死
  • 6篇梗死
  • 5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心肌梗死患者
  • 3篇血小板
  • 3篇疗效
  • 3篇介入
  • 3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急诊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动脉介入
  • 2篇心绞痛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血管
  • 2篇血小板平均体...
  • 2篇衰竭

机构

  • 15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5篇何志松
  • 10篇蒋廷波
  • 6篇程绪杰
  • 5篇杨向军
  • 5篇周亚峰
  • 3篇薛枫
  • 3篇徐明珠
  • 2篇孙云娟
  • 1篇钱晓东
  • 1篇戴慧
  • 1篇许海峰
  • 1篇蒋文平
  • 1篇郭亮
  • 1篇宋建平
  • 1篇蒋彬
  • 1篇胡圣大
  • 1篇刘明
  • 1篇李勇刚
  • 1篇胡春洪
  • 1篇黄仁军

传媒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 1篇中国医药教育...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肌淀粉样变性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心肌淀粉样变性的临床诊疗特点以便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对2年间4例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临床表现均以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低血压为主。(2)4例均出现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
薛枫蒋廷波周亚峰程绪杰何志松孙云娟杨向军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64例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2例,接受硝酸酯类、钙离子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及低分子肝...
何志松
关键词:心绞痛曲美他嗪
文献传递
年轻STEMI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关系
2015年
目的:评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在年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AMI患者265例,按年龄大小分为两组,A组118例(男〈45岁,女〈55岁)、B组147例(男〉45岁,女〉55岁);另正常对照组102例(C组)。结果 A组患者吸烟比例明显高于B、C两组(P1=0.01,P2〈0.001);A组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C组(P2〈0.001);A组患者血小板计数、MPV、血红蛋白、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C组(P2〈0.05)。结论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PV、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和肌酐是年轻AMI患者的独立预测因子。
薛刚蒋廷波薛枫何志松孙云娟
关键词:血小板平均体积急性心肌梗死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该院71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分为两组:处理组,接受RIPostC;对照组,接受假RIPostC。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之前、RIPostC后即刻、PCI术后24h、PCI后48h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PAC-1,和血小板凋亡指标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结果处理组PCI术后24h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其他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PAC-1表达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ΔΨm在各时间点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ostC能一定程度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的活化,不引起血小板早期凋亡。
钱云霞何志松杨向军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小板活化缺血后适应
rhBNP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rhBNP组,33例)及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1.5μg/kg静脉推注,再以0.0075-0.0μg/kg·min,静脉微泵注射72h)。在用药前和一周后评估两组患者心功能的变化,测定血浆脑钠肽(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EF)值,观察患者72h治疗过程中利尿剂用量及血压的变化。结果rhBNP组的心功能疗效较常规治疗组更优(P〈0.05),两组血BNP均下降,rhBNP组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rhBNP组EF值改善(P〈0.05),利尿剂用量更少(P〈0.01)。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rhBNP能更好的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何志松徐明珠程绪杰蒋廷波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
近十年苏州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演变趋势及急诊PCI治疗现状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近十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变化,以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2015年本院诊断为初发AMI患者,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在各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将纳入2511例患者分为五组,2006~2007年度组、2008—2009年度组、2010~2011年度组、2012—2013年度组和2014~2015年度组,各年度组男女比例在4.48~5.49,男性发病平均年龄早于女性。按发病年龄分为四个年龄段:年龄〈45岁、45~59岁、60~74岁和≥75岁。AMI发病高峰年龄段为60~74岁,与同时间段其他年龄段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AMI患者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60~74岁,在〈45岁和45~59岁患者构成比呈逐年递增趋势;女性AMI患者发病高峰年龄同男性,在≥75岁呈逐年递增趋势。具有吸烟、高血压危险因素者在AMl人群中始终超过50%,且胆固醇水平居高不下。AMI患者抽吸导管使用率及冠脉内替罗非班使用率逐年增加,行保护性临时起搏器患者比例逐年减少。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成为主要治疗方法,其次为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结论在苏州地区,AMI患者病例数逐年增加,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早于女性,有年轻化趋势;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是主要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本地区内,加强对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加强对高危人群干预,具有重大意义。急诊PCI是治疗AMI的主要治疗手段。
徐明珠何志松周亚峰蒋廷波杨向军
关键词:心血管危险因素
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性别差异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该院心内科的老年STEMI患者354例,其中女性99例(28.0%)。观察老年女性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死亡及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与老年男性患者比较,老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比例较高(P<0.05)。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和血清总蛋白水平较高,而血红蛋白浓度较低(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老年女性患者罪犯血管TIMI血流分级较差(P<0.05),更倾向于术中应用血栓抽吸治疗,但接受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的比例低于老年男性组(42.4%vs 72.5%,P<0.001)。老年女性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患者组(30.3%vs 15.7%,P=0.017)。在所有MACE中,老年女性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发现女性、高龄、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女性STEMI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女性、高龄、低LVEF和冠脉多支病变是STEM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何志松孙云鹃程绪杰蒋廷波蒋文平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
额面QRS-T夹角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特点。方法分析中青年组(年龄〈60岁,143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274例)AMI患者的既往疾病、实验室检查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资料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老年组相比,中青年组患者中的男性和有吸烟史的比例较高,有高血压及梗死前心绞痛病史比例、WBC计数、血尿酸和额面QRS-T夹角值均较低(P〈0.05)。中青年组侧支循环形成者的比例低于老年组(7.7%vs.15.0%)(P〈0.05),冠脉Gensini积分在3~38分者的比例高于老年组(48.3%vs.35.4%)(P〈0.05)。中青年组MACE发生率低于老年组(12.6%vs.23.7%)(P〈0.05)。结论 中青年AMI好发于男性和吸烟人群。根据实验室检查、额面QRS-T夹角值和冠脉Gensini积分,可以初步评估AMI患者病情。
徐明珠何志松周亚峰蒋廷波
关键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64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和曲美他嗪治疗组(32例),治疗90d。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用量及症状改善情况及副作用。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曲美他嗪治疗组心绞痛发作及每周硝酸甘油用量显著减少,心肌缺血减轻,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和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效果而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和不良反应。
何志松蒋廷波宋建平程绪杰
关键词:曲美他嗪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与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关系.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中至少1支狭窄大于或等于90%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32 例,采用Rentrop方法对CCC进行分级,CCC 0级为CCC未形成组(n=79),CCC 1~3级为CCC形成组(n=53).其中,CCC 1级14例,CCC 2级28例,CCC 3级11例.结果 CCC形成组MPV(11.01±1.61) fl显著高于CCC未形成组(10.32±1.08) fl(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CCC分级与MPV亦呈正相关(r=0.990,P<0.05).结论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CCC形成的患者MPV比CCC未形成的患者高,高MPV可能对CCC起促进作用.
殷人麟蒋廷波薛枫何志松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侧支循环血小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