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方生
- 作品数:40 被引量:202H指数:8
- 供职机构: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住院费用调查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通过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的住院及各项目费用的统计,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保按病种定额支付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11-2013年本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305例医保患者按年度分三组,分别对住院费及其各项费用情况进行数据整理、比较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总费用、材料费、药费、护理/床位费上涨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抗菌药、输血费、麻醉费下降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医保及个人支付额均随年度增长而增长,但增长幅度个人大于医保;材料费、药费的占比随年度增长而增长。本院假体费(63.22%)、药品费(13.88%)占比高,而手术费(6.91%)、护理/床位费(0.7%)占比低,与积水潭医院(70.8%、9.3%、2.8%、1.2%)相似,但与国外(56%、4%、29%、4%)占比差别较大。结论假体费、药费及其构成比过高是TKA住院费用逐年递增、住院各项费用占比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影响TKA发展、限制国人接受TKA的重要因素。
- 武雅莉李海燕何方生李杰秦丽丽吴兵
-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住院费用
- 后方韧带复合体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后方韧带复合体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科实施后路腰椎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L4~5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A组(30例)行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B组(30例)行切除后方韧带复合体的PLIF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改善率。术前、末次随访时测量腰椎X线片上L3~4椎间盘的高度和椎间隙动态角度、L3~4椎体滑移距离并进行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L3~4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9例患者出现了L3~4节段的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B组17例出现了L3~4节段的ASD。其中A、B两组均有2例患者为有症状的ASD。术前两组患者X线片上L3~4椎间盘的高度、椎间隙动态角度、L3~4椎体滑移距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时Pfirrmann分级1级6例,2级22例,3级2例,无4、5级病例。B组末次随访时Pfirrmann分级1级4例,2级24例,3级2例,无4、5级病例。结论腰椎椎间融合术中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可减少术后早期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 何方生吴兵盛文辉王春辉王自刚尚琦松韩鹏远陈操
- 关键词:后方韧带复合体腰椎椎间融合术邻近节段退变
-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保守治疗无效单侧下肢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55~80岁,平均60.5岁;病程4~25周,平均12.5周。病变节段L3-45例,L4-530例,L5-S1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的结果评估手术疗效。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有效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3个月,平均(16.2±3.2)个月。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1.55±5.36) min、术中出血量为(50.20±7.53) mL、手术切口长度为(14.26±2.66) cm。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疼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1例出现下肢麻木,感觉过敏;有2例患者硬膜囊撕裂;无感染发生。结论 在腰椎管狭窄症中应用UBE行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是安全、有效的,为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治疗提供了选择。
- 何方生韩鹏远王晓楠张伟亚周丽娜吴兵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腰椎退行性疾病
- 后路复位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上颈椎损伤的疗效
- 2024年
-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合并上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0月至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AS后凸畸形合并上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32~58岁[(46.9±8.7)岁]。急性损伤1例,陈旧性损伤7例。3例颈胸椎后凸畸形,5例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齿状突骨折5例,C_(2~3)骨折1例,寰枢椎脱位2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C级2例,D级3例,E级3例。根据畸形位置不同,行后路上颈椎损伤复位固定联合颈胸椎或胸腰椎PSO。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VAS)、C_(0)~C_(2)角、C_(1)~C_(2)角、颈椎前凸角(CL)、头部倾斜角(HT)、颌眉角(CBVA)、颈椎矢状偏移距离(CSVA)、躯干矢状偏移距离(SVA)。术后12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截骨区融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7.0±5.4)个月]。手术时间5.5~7.2 h[(6.2±0.6)h],术中出血量480~800 ml[(629.4±124.0)ml]。术后1周,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NDI分别为(14.6±2.6)分、(13.6±2.8)分、(12.8±2.4)分、(12.8±2.7)分、(12.8±2.6)分,均低于术前的(29.6±8.5)分(P<0.01),术后各时间点N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分别为2.0(1.0,3.0)分、1.5(1.0,2.0)分、0.5(0.0,1.8)分、0.5(0.0,1.7)分、0.5(0.0,1.8)分,均低于术前的3.5(3.0,4.8)分(P<0.01);术后3个月VAS低于术后1周(P<0.05),术后6个月VAS低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各时间点C_(0)~C_(2)角、C_(1)~C_(2)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L分别为-8.5(-5.3,-11.9)°、-8.6(-5.5,-11.9)°、-8.4(5.2,-12.1)°、-
- 张健何方生盛军买尔丹·买买提曹锐徐韬梁卫东吴兵盛伟斌
-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颈椎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住院费用调查分析
- 目的:通过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住院及各项目费用的统计,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保按病种定额支付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11~2013年本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305例医保患者按年度分三组,分别对住院费及其各...
- 吴兵武雅莉李海燕何方生李杰秦丽丽
-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住院费用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大面积创伤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30
- 2010年
-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治疗四肢皮肤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VSD治疗大面积皮肤及软组织损伤患者29例,均先根据损伤控制理论处理合并伤,平稳后清创,再应用VSD 5~10d,根据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更换引流装置。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后,行皮片植皮或缝合修复创面。结果经过负压封闭引流,所有患者体温、血象正常,伤口局部无窦道,无感染,创面均被新鲜肉芽组织填充,经植皮修复全部愈合。结论 VSD是治疗骨科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愈后好,并发症少。
- 尚琦松吴兵盛文辉王春辉王自刚何方生韩鹏远
-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术软组织缺损伤口愈合
- 基于椎间盘切除及融合术的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为了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分析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因素,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减压方式。本研究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颈椎病患者椎间孔面积,评估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程度及受压因素。共收治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间的47例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所致的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受压因素分为:单纯椎间盘突出致压组(Ⅰ组),共21例;骨性压迫组26例(Ⅱ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中单纯椎间盘压迫组给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合并骨性狭窄组在椎间盘切除基础上行椎间孔减压术。采用Surgimap软件Ⅰ组通过MRI(T2W1矢状面),Ⅱ组通过CT(二维重建矢状面,骨窗)测量患者病变节段两侧椎间孔的面积,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健侧与患侧的椎间孔面积进行对比,术后患侧椎间孔面积与术前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月VAS评分和NDI评分,47例患者均获得6~12月随访。实验证实所有患者临床根性症状缓解,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食管瘘等并发症,这也说明术前根据影像学测量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面积,评估压迫程度,分析压迫因素,可以选择不同方式的减压手术。
- 王春辉何方生吴兵盛文辉
-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
- 封闭负压吸引在创伤性胫骨骨外露的应用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在创伤性胫骨骨外露中的疗效。方法 45例创伤性胫骨骨外露(Ⅰ~Ⅳ度)患者清创后测量骨外露面积,将VSD材料按创面面积大小和形态剪裁并将其创面与周围正常组织间断缝合固定,引流管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维持负压40 kPa;7 d后对外露骨质表面处理,再次使用负压吸引材料覆盖。结果 22例Ⅰ、Ⅱ度骨外露者7 d后骨外露全部被新鲜肉芽组织覆盖;15例Ⅲ度骨外露者7 d后骨外露存在,面积减小,对外露骨质表面处理后再次使用封闭负压吸引材料覆盖,骨外露全部被新鲜肉芽组织覆盖;8例Ⅳ度骨外露者使用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后骨外露不能完全被肉芽组织覆盖,但骨外露面积明显缩小,使用组织皮瓣转移覆盖骨外露。结论封闭负压吸引对面积<5 cm2的胫骨骨外露能够有效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并将其完全覆盖。对于>5 cm2的胫骨骨外露使用封闭负压吸引后能够为组织皮瓣移植创造良好的创面。
- 何方生吴兵王春辉
- 关键词:封闭负压吸引骨外露软组织缺损
- 五合一股骨截骨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应用五合一股骨截骨技术和Deluxe-ps型假体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股骨五合一截骨法采用Deluxe-ps型膝关节假体行TKA手术20例,25膝。对照组为同期应用传统股骨四合一截骨技术,采用Depuy P.F.C.Sigma型膝关节假体行TKA手术17例,22膝。术中测量五合一截骨后各平面夹角和股骨远端前后径距离,计算各角度、距离与对应假体设计参数的差值。术后X线片测量两组外翻角、股骨假体屈曲角以评估股骨侧假体位置。采用KSS评分和功能评分、膝关节ROM评估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本组五合一截骨后各平面夹角、股骨远端前后径距离与对应假体设计参数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术后随访KSS评分和功能评分、膝关节R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随访KSS评分和功能评分、膝关节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X线片评定假体位置、力线、固定性能等均显示良好,其中外翻角、股骨假体屈曲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TKA手术采用五合一股骨截骨技术和Deluxe-ps型假体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 吴兵王春辉何方生沈志敏盛文辉王自刚尚琦松韩鹏远
- 关键词:股骨截骨术关节成形术
- 椎间盘损伤程度对胸腰椎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A型(AO分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按照MRI中椎间盘组织的损伤特点评估患者预后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对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的MRI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椎间盘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椎间盘无损伤;B组:椎间盘轻度损伤,伴或不伴间隙改变;C组:椎间盘中重度损伤,疝入椎体内,椎间隙改变,伴后纵韧带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后2周、术后1年、内固定取出半年评价疼痛VAS评分并测量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3个月。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发生,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术后1年时,C组Cobb角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固定取出半年时,C组VAS评分、Cobb角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是判断椎间盘损伤的重要手段。术前MRI显示椎间盘严重损伤(C组)患者,术后VAS评分、Cobb角恢复均不够满意。
- 尚琦松吴兵盛文辉王春辉韩鹏远何方生陈操张伟亚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间盘损伤磁共振经椎弓根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