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利
- 作品数:2 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缺血边缘系统细胞凋亡及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研究急性脑缺血边缘系统bcl- 2家族及白介素 - 1β转化酶 (ICE)基因的同期转录变化特征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并探讨牛磺酸对其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制做MCAO模型 ,在立体定向仪引导下行侧脑室给药 ,监测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干预组和牛磺酸干预组的脑梗塞容积、颞皮质、海马和下丘脑的凋亡细胞数、bcl- 2基因阳性转录细胞数和ICE基因阳性转录细胞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正常脑组织颞皮质、海马和下丘脑 3部位的bcl- 2基因均有密集转录。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干预组各部位于再灌注 2 4h ,bcl- 2基因转录开始下降 ,急剧下降期位于MCAO后 2 4h~ 4 8h。牛磺酸干预组于再灌注 2 4h开始下降 ,并于以后各时相继续缓慢下降而始终未达低谷。牛磺酸干预组各时相的bcl- 2基因阳性转录细胞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P <0 .0 5 )。ICE基因的同期转录水平几乎与bcl- 2基因转录水平呈反向变化。结论 :脑缺血及再灌注时bcl- 2基因转录受抑制 ,而白介素 - 1β转化酶基因转录上调 ,牛磺酸有显著减轻这些基因转录、细胞凋亡和缩小脑梗塞容积的作用。
- 何明利郑衍平
- 关键词:细胞凋亡脑缺血基因转录牛磺酸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模型
- 225例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微创清除术近期疗效的研究被引量:26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微创清除术的近期疗效及其对术后 30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CT定向、电脑模拟纸坐标定位、旋转式手钻锥颅、微管碎吸的方法清除血肿 ,监测术前及术后各时相点的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积分的动态变化 ,观察 30天实际与预测病死率、并发症和神经影像学变化。结果 全组 30天的预测病死率为 5 8 2 6 % ,实际病死率为 2 0 89% ,差异极其显著 (P <0 0 0 1)。术前平均血肿容积为 (41 4± 12 8)ml,术后为 (14 9± 4 3)ml,差异极其显著 (P <0 0 0 1)。结论 脑血肿微创清除术有显著降低自发性脑出血病死率作用 ,但其术后并发症却降低了其应有的疗效。
- 何明利郑衍平郑璇吴育彬杜登清
-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微创清除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