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长文

作品数:14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宗教
  • 4篇文化
  • 2篇审美
  • 2篇祭祀
  • 2篇楚辞
  • 1篇新闻
  • 1篇新闻专业
  • 1篇信仰
  • 1篇艺术
  • 1篇艺术超越
  • 1篇儒家
  • 1篇儒家文化
  • 1篇审美趋向
  • 1篇生命
  • 1篇生命意识
  • 1篇生态意识
  • 1篇诗经
  • 1篇实践教学
  • 1篇实践教学模式
  • 1篇实践教学探索

机构

  • 9篇大连民族学院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何长文
  • 2篇于凤静

传媒

  • 3篇大连民族学院...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北方论丛
  • 1篇当代传播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中州学刊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巫与圣的文化关联被引量:1
2004年
“巫”与“圣”是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中两个极为关键的构成要素。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文化关联 ,这种“文化关联”的形成与迁变 ,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走向。在中国古代精英文化域内 ,“巫”与“圣”这两个子文化系统时而并立分存 ,时而关联互渗 ,它们的存在形式与消长变化状态在先秦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 ,并对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与特征的生成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审视“巫”与“圣”的文化关联 ,可以从中更深入地揭示出古代儒家文化思想的原始构成。
何长文
关键词:巫文化儒家文化
中国古代人与树木亲缘关系形成的宗教文化基因被引量:3
2010年
在中国古人的宗教观念中,人与树木构建了神秘的亲缘关系。首先,古先民通过对树木存在的空间与时间超越性的感性认知,确认了树木神异的生命本体特质,其生命的神异性又在阴阳五行体系中得到进一步强化,于是,树木成为宇宙生命本质的象征;其次,在对树木的图腾崇拜中,确认了人与树木的亲缘血胤关系,树木进入了人类自身再生产过程,并承担重要的生殖功能;此外,古先民又在"血"崇拜的宗教观念中,寻求人与树木同源同构的依据,这种努力具有对宗教观念的理性证明意味。分析研究人与树木的亲缘关系,可以深入揭示这种宗教观念所蕴含的生存理念与生态要义。
何长文
关键词:亲缘关系宗教观念生态意识
宗教与民族的历史关联形态
2009年
宗教是一种文化体系,而民族则是社会共同体。民族是宗教的社会载体,而宗教是民族的精神导向。在人类文化的演进中,宗教与民族二者之间存在着对应性(parallelism)与伴随性(Concom itance)的历史关联状态。从对应性角度看,几乎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构成中均含有宗教要素,至少有一种宗教形态与民族相对应,这在民族文化定型初期表现得尤为明显;从伴随性角度看,每个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跨度上,都与宗教具有相伴随发展的特征。分析宗教与民族对应存在的价值与关联发展的意义,是正确处理民族与宗教问题的关键,是增进民族文化共识、发展民族事业的一个重要前提。
何长文于凤静
关键词:民族宗教和谐社会
中国古代人与树木共时伴随理念的宗教基因被引量:1
2009年
中国古代存在着人与树木共时伴随的生存理念,树木及其材质充实着先民的生存空间,形成了古代典型的文化景观。古先民对树木及其材质的选定与确认,不单纯是实用价值取向,还有其潜在的宗教因素。树木及其材质不仅是先民的生存资料,更重要的是先民的信仰对象。在古老的宗教信仰层面,升华了人与树木的深切情感,构筑了人与树木共时存在的坚固理念。人与树木形成了生命共振,体现出人与自然亲和的生命状态。古先民正是在崇高的宗教信仰层面,实现了自身与树木之间的生命能量转换,形成了千古执着的家居理念。
何长文
关键词:宗教信仰
从命名礼透析屈原人格的双基建构
2004年
在古文化中,名字与人格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联。据此,从命名礼切入,是研究屈原人格构成的新视角。《离骚》篇首,屈原在自述名字的由来时,涉及命名礼这一古文化内容。通过对屈原命名礼的分析,清晰见出屈原名字的综合内涵存有"巫"与"圣"两种文化因子。这两种文化因子预置了屈原的心路历程,预置了他的价值体系与审美取向。也正是这两种文化因子的并存互渗、相摩相荡,使屈原的人格蕴含着宗教精神和理性精神,呈现为多彩的双基建构。
何长文
关键词:祭祀文化
中国古代士文人对个体生命局限的超越途径
2011年
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使中国古代士文人清晰认识到个体生命的局限性,生命的自然命定使其陷入痛苦与困惑,同时也逆向激发古代士文人挑战生命局限的勇气。通过寻觅、体验与履践,古代士文人以价值超越、亲伦超越、艺术超越、宗教超越、哲学超越等多元途径,实现了对个体生命局限性的超越,赋予个体生命更丰富、更完美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何长文
关键词:个体生命意识艺术超越
陶渊明的诗、酒与人生被引量:2
2003年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将诗、酒与人生三者广泛结缘的第一位文化巨匠。他以归鸟、白云、孤松、秋菊等诸多自然物象入诗,象征自己的人格及人生追求,构成了朴厚传神的艺术境界。同时又以酒将诗与人生密切关联起来,在创造艺术人生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现实人生与社会的诸多超越。因此,陶渊明这位文学家的作品与人生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蕴含。
何长文
关键词:陶渊明
中国古代分胙礼仪的文化蕴含被引量:4
1999年
中国古代的“分胙礼仪”起源于原始图腾文化中宰杀和分食图腾圣物的古老习俗─—“图腾圣餐”。随着时代的发展,“图腾圣餐”这种古老的宗教仪式已经发生了迁变,至三代时期,它已进入“大传统”文化体系,并被饰以较多的节文,增加了其文化含量,进而成为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作礼仪”是祭祀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家与宴两个主体组成部分中间的过渡礼仪,古人借以实现人神之间的交流,满足心理或情感的欲求;而在现实领域,它又具有强化宗族血缘关系,并巩固和加强宗族的政治地位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分胙礼仪”体现了古代祭祀文化的主要功能和特征。
何长文
关键词:图腾祭祀宗法
《诗经》与《楚辞》的审美异趣——以神道观念为切入点被引量:1
2009年
《诗经》表现出的神道观念具有一种精英文化特质,而《楚辞》则呈现出一种俚俗文化气息;《诗经》所描写的神灵具有崇高性,标志着审美主体的理性成熟,《楚辞》所描写的神灵多有具象,表现出审美主体情感的真挚与酣畅;《楚辞》所表现的神道观念更注重情感的愉悦与失落,而《诗经》所表现的神道观念更注重理性的深化与升华,二者在相同的表现对象上体现出的审美异趣,更为清晰地呈现出各自所代表的文化性征。
何长文
关键词:诗经楚辞审美
迷狂与理智——试论《九歌》独特的审美趋向被引量:4
2001年
屈原这位历史人物 ,其人格构成具有双重性 ,是巫与圣两种文化的结合体 ,这种人格主体特征直接影响了《九歌》的艺术创作。屈原在对《九歌》素材的提炼过程中 ,注意将巫觋的迷狂转换为诗兴的迷狂 ,将宗教体验转换成艺术形式或审美感受 ,在这种艺术观照的同时 ,又融入现实理性的思考。这样 ,使作品表现出 :其中有情感的酣畅 ,但不一味地狂热 ;有精神的自由 ,但却不无休止地放纵 ;有向神灵抛舍的过程 ,但却没有陷入“原罪”的深渊。这种迷狂与理智相融并存的独特审美趋向 ,正是《九歌》
何长文
关键词:楚辞《九歌》宗教迷狂理智审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