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铁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3篇动脉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血流
  • 3篇血流模式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结节
  • 3篇孤立性肺
  • 3篇孤立性肺结节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成像
  • 3篇肺结节
  • 2篇低剂量
  • 2篇血管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灌注成像技术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机构

  • 9篇吉林大学第四...
  • 2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10篇侯铁
  • 7篇邓玉云
  • 6篇赵素岗
  • 5篇李宏儒
  • 5篇姜涛
  • 5篇王云成
  • 5篇朱崇磊
  • 5篇杨光
  • 2篇张春雨
  • 2篇杨淑琴
  • 2篇吕忠敏
  • 2篇张千
  • 2篇许晶
  • 1篇梁平
  • 1篇刘晓梅
  • 1篇金明月
  • 1篇毛淑华
  • 1篇付金鹏
  • 1篇侯明杰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个体化低剂量扫描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研究
2016年
目的分析个体化低剂量扫描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诊治的100例使用64-MDCT进行检查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50例患者,研究组50例患者使用个体化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对比组50例患者个体化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分析两组的扫描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检查情况优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好的个体化低剂量扫描方法是:使用个体化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然后把心率控制为小于65次/min,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可以有效减少对患者的辐射伤害,确保患者安全。
侯铁邓玉云杨光赵素岗姜涛朱崇磊王云成
关键词:个体化低剂量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
MSCT-DSA诊断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的价值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MSCT-DSA)对诊断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病因的价值。方法17例脑叶出血患者,在脑出血的亚急性期进行MSCT-DSA检查,对减影后的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技术重组,将17例脑叶出血MSCT-DSA检查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和DS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SCT-DSA检查结果示,5例动脉瘤破裂出血,8例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1例海绵状血管瘤出血,2例脑转移瘤出血,1例脑血管形态未见异常,病理为脑血管淀粉样变。MSCT-DSA检查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病因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结论MSCT-DSA在检查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病因中,能排除高密度血肿对造影血管的干扰,可提高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病因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赵素岗李宏儒邓玉云侯铁毛淑华吕忠敏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非高血压性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T和MRI误诊分析
2009年
目的认识颅内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12例患者中,11例进行CT检查,10例进行MRI检查,CT和MRI同时检查9例。结果2例发生在少见部位,10例CT和MRI影像表现不典型。定位诊断均正确,11例定性诊断错误,1例未作定性诊断。结论CT与MRI联合应用可提高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率。
李宏儒赵素岗邓玉云侯铁吕忠敏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颅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估冠脉支架置入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估冠脉支架置入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支架置入术后进行随访探究,根据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估冠脉支架置入后随访情况来评定临床使用价值。结果冠脉CTA有支架无狭窄68枚,有支架再狭窄19枚,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支架无狭窄70枚,有支架再狭窄17枚,CTA与SCA进行对比具有较高的符合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还是通畅的重要检查方法,其检测准确性高,有利于医生对患者冠脉支架置入情况的正确判断,值得在临床治疗。
侯铁邓玉云杨光赵素岗姜涛朱崇磊王云成金明月
关键词: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冠脉支架置入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进行鉴别诊断,探讨该方法在鉴别良恶性肺内SP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美国GE公司的Hispeed CT 16排螺旋CT灌注的扫描方法对43例SPN患者的肺灌注...
侯铁
关键词:孤立性结节肺灌注多层螺旋CT血流模式
文献传递
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扫描技术及诊断的探讨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技术的应用。方法利用美国GE公司的Hispeed CT 16排螺旋CT灌注扫描技术对51例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患者病变良恶性的鉴别。结果良恶性结节灌注后具有不同的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lity surface,PS)。良恶性结节的各项灌注参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的BV、MTT、PS均高于炎性结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BF无差异性(P>0.05),而炎性结节的BF、BV、MTT、PS均高于良性结节,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技术在临床正确诊断结节性质及做出恰当治疗措施方面显示出了重大的优越性。
侯铁杨淑琴张春雨张千王立红许晶付金鹏侯明杰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体层摄影术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血流模式
腘动脉外膜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腘动脉外膜囊肿(CAD)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增加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AD患者的影像学资料4例,包括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成像(MRI)。结果 4例患者超声均表现为腘动脉管壁囊性无回声区,与管壁关系密切,腘动脉受压狭窄,收缩期相邻腘动脉峰速加快。3例行CTA检查患者腘动脉管壁可见条形低密度无强化灶,边界光滑,相邻腘动脉狭窄,后处理重建可见"弯刀征"。2例患者行MR检查,可见腘动脉管壁条形长T1长T2病灶,边界清晰,信号均匀。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冠状位及矢状位可清晰显示病灶大小、形态及腘动脉狭窄等情况。结论 CAD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影像学检查对于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价值。
邓玉云侯铁李宏儒赵素岗姜涛王云成朱崇磊杨光
关键词:影像CT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美国GE公司的HispeedCT16排螺旋CT灌注的扫描方法对43例SPN患者(有病理诊断38例,20例为恶性结节,8例为炎性结节,10例为良性结节)的肺灌注参数值进行分析,同时对病灶进行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及强化程度的分析。结果:恶性结节的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均高于炎性结节(P<0.05),而血流量(BF)亦无显著性(P>0.05),而炎性结节的BF、BV、MTT、PS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显示,恶性结节表现为速升缓降型,炎性结节表现为速升速降型,良性结节表现为平缓型(P<0.05)。强化形式,恶性结节多表现为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炎性结节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良性结节多为不强化(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既能提供结节的形态学信息,又能提供结节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为临床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恰当的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杨淑琴侯铁张千梁平许晶张春雨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血流模式
MSCT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6月~2014年11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9例患者MS(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表现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共同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病变为单发4例,多发为5例。共检出肺实变、结节、磨玻璃影及肿块病灶24个,其中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为最常见表现,共计14例。肺结节、磨玻璃影及肿块病灶分别为3个、5个及2个。6例可见“血管漂浮征”。增强扫描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所有患者未见胸腔积液,纵膈及双侧肺门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 肺MALT淋巴瘤在CT上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实变影伴支气管充气征,亦可见表现为结节、磨玻璃影或肿块,对于以上影像表现并且临床病程发展缓慢,抗炎效果不佳,应该考虑肺MALT淋巴瘤的诊断,MSCT在肺MALT淋巴瘤的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邓玉云侯铁李宏儒赵素岗姜涛王云成朱崇磊杨光
关键词:淋巴瘤肺肿瘤
低剂量骨算法重建CT在铸造工人早期肺气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低剂量骨算法重建CT (HRCT)对粉尘作业铸造工人早期肺气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65例某汽车厂铸造车间粉尘作业工人按国家有关规定的应检项目进行职业健康检查,X射线胸片示正常,肺功能正常,无临床症状、未发现有职...
邓玉云侯铁李宏儒王云成朱崇磊杨光姜涛刘晓梅
关键词:低剂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