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爱珍
- 作品数:21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 论“春秋笔法”的叙事策略及其内涵的变迁被引量:4
- 2013年
- "春秋笔法"具有重要的叙事学价值,对后世的文学叙事影响深远。它通过对"不可叙述事件"的巧妙叙述来传达春秋大义。"不可叙述事件"分为不必叙述的事件、不应叙述的事件和不愿叙述的事件。"春秋笔法"的具体叙事策略为:第一,不必叙述、不应叙述的事件构成事件选择上的隐含法则,如果违背了这个法则,就在显性文本中制造了矛盾,而这矛盾之处就成为蕴含意旨之处;第二,对于不愿叙述的事件,采取的叙述方式是削去和曲笔两种,后者又分为故意省略信息进行不充分报道和故意歪曲信息进行误报两类。"春秋笔法"的本质可概括为叙述之外有叙述,也即"隐含的叙述"。明清小说评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广泛使用"春秋笔法"的,具体内涵包括:隐含的叙述比外显的叙述更丰富;隐含的叙述否定外显的叙述。
- 倪爱珍
- 关键词:叙事策略
- 陶瓷图像研究的价值与路径被引量:2
- 2023年
- 中国古代陶瓷尤其是民用陶瓷上的图像,由于载体的大众日用品性、图式的格套化,长久以来未被学术界重视。实际上,它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国图像叙事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记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与文学关系密切,具有以图传文、以图演文、以图补文的功能,可进行文学的民间接受、文学现场还原、文图互证等研究;二是它多为模仿其他媒材图像之作,故以它为中心可勾连起庞大的图像网络,藉此研究中国图像叙事传统——“事”和“叙”的传统;三是它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可借鉴比较文学业已成熟的一套方法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陶瓷是器物图像的代表,这类研究必须立足两点,即载体的物性和图像的关联性,方能使研究落到实处并走向学理化。
- 倪爱珍
- 关键词:陶瓷图像文学叙事传统中西比较
- 中国叙事传统中预叙的发生及流变被引量:3
- 2013年
- 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在研究叙事时序问题时指出:“提前:或时间上的预叙,至少在西方叙述传统中显然要比相反的方法少见得多……小说(广义而言,其重心不如说在19世纪)‘古典’构思所特有的对叙述悬念的关心很难适应这种做法,同样也难以适应叙述者传统的虚构,他应当看上去好像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发现故事。因此,在巴尔扎克或托尔斯泰的作品中,预叙极为少见……”①以色列叙事学家里门一凯南也指出:“
- 倪爱珍
- 关键词:中国叙事传统预叙叙述者叙事时序托尔斯泰巴尔扎克
- 试论陶瓷图像图与事的叙述类型--兼论图像叙事被引量:8
- 2020年
- 图像叙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研究的陶瓷图像叙事,取其广义,即关涉一个故事的图像,并据此将图像叙事中图与事的叙述类型分为三种:以图概事——类型事件——象征;以图指事——特定事象——抒情说理;以图演事——具体事态——审美娱乐,梳理出它们在中国古代陶瓷上的流变及其对图像叙事传统形成的影响。同时,将其与文学叙事中图与事的叙述类型进行比较,以管窥语图叙事的异同。这三种叙事类型反映了图像关涉事件的三种不同的方式和功能,但是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只能说偏重哪一种。对图像叙事类型的不同判断会带来图像意义的不同阐释,所以,作者进行图像叙事时,要根据不同目的选择图像叙事类型,接收者也只有在图像叙事类型认知上与作者达成一致,才能更好地领会作者意图,实现图像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 倪爱珍
- 关键词:陶瓷图像叙事
- 符号学视域下的戏仿被引量:6
- 2017年
- 戏仿是对前文本变调式的仿作,使两个相互冲突的声音同时在场,形成反讽。根据皮尔斯符号三元理论,戏仿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戏仿符号的形式、符号的对象和符号的解释项,其中戏仿符号的形式主要有戏仿语言风格、经典人物形象、经典情节模式、体裁等。戏仿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作为叙事修辞,借助对前文本的有变化的重复来更好地表达作者意图,促进读者接受,而不仅仅是人们常说的滑稽、元小说功能。从雅各布逊的符指过程六因素来看,戏仿在后现代文化中已发生了重要变化,呈现出巴赫金所说的狂欢化特征。戏仿能巧妙地规避或抵抗意识形态,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表意模式。但过度戏仿却具有消极性,会带来主体精神的塌陷,对社会文明的进步是有害的。
- 倪爱珍
- 关键词:戏仿修辞反讽后现代
- 生存之痛:异化与隔膜——读杨帆中篇小说《黄金屋》
- 2015年
- 一直关注青年女作家杨帆的小说,感觉她在向两个方向掘进:一是女性精神世界的探险,致力于探索女性幽微驳杂的内心世界、情感需求、生命状态;一是底层群体的书写,致力于表现生活的残忍和残忍中的人性之光—善良、温情以及对尊严的守护。近期发表于《人民文学》"新浪潮"栏目的中篇小说《黄金屋》,显示出杨帆的创作在经过多年的磨砺后开始走向开阔和深刻,有越写越沉得下来、越写越大气的趋势。你能感觉到她的创作之根已扎进坚实的生活大地。
- 倪爱珍
- 关键词:黄金屋女性精神文学话语生命状态世相
- “瓷上中国”在西方现代性进程中的形象与功能被引量:5
- 2022年
- 16至19世纪中国外销瓷和西方“中国风”瓷上的图像是西方认知、想象中国的重要途径,参与了西方的中国形象建构进程。当代形象学认为,异域形象不是类比意义而是参考系意义上的,因此对“瓷上中国”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从中国社会历史的角度,还需结合西方社会历史角度,由此才能全面清晰地梳理看似杂乱、实则有序的图像体系,发掘其历史与审美价值。以1750年前后为转折点,“瓷上中国”形象经历了两个阶段,在西方现代性进程中承担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他者功能:一是现代性形成期的奇幻中国———社会乌托邦的文化他者,图像题材包括中国战争、中国皇帝、中国世俗生活三大体系;二是现代性确立期的浪漫中国———审美乌托邦的文化他者。这些图像与西方浪漫主义、颓废主义等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书写紧密相关,文图之间的互释、互证、互补,可以启发人们重新思考米丽耶·德特利式的问题。
- 倪爱珍
- 关键词:陶瓷文化他者意识形态乌托邦
- 陶瓷的物性与图像叙事被引量:1
- 2022年
- 中国古代陶瓷,尤其是民用瓷、外销瓷上大量的叙事图,因其物质载体的材质、功能、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的特殊性,而与宫廷画、文人画、小说戏曲插图等其他载体上的图像有所不同,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日用品性与图像叙事的乐感文化特质、大众化商品性与图像叙事的模仿与创造并行、民间艺术性与图像叙事的野趣和“顶点”模式。又因其与文学作品关系密切,将其与文字文献、其他媒材上的图像进行互文性研究,既可以图证文补文,亦可管窥文学作品在民间的传播接受情况、中西叙事传统及文化差异等理论问题,在思想史和艺术史研究上都有一定的价值。
- 倪爱珍
- 关键词:陶瓷物性图像叙事乐感文化野趣
- 陶瓷上中西图像叙事的空间并置、改写与互鉴
- 2023年
- 18世纪前后西方订制瓷上出现很多表现西方文化的图像,内容丰富,不仅有西方的宗教、神话、文学、风土人情、新闻时事等,还有中西文化场景、元素的并置、混搭,以及“中国风”图像,通过它可以管窥西方人的文化心理和精神需求,将其与陶瓷上的中国图像叙事进行比较,则又可以研究中西图像叙事传统的不同及其互学互鉴的影响历程,而瓷器的立体造型为这些图像提供了独特的空间构图和视觉语言,具体表现在中西饮酒图和狩猎图的并置、纹章瓷上中西元素的混搭、仕女图的中西“旅行史”、中西陶瓷图像上的故事类型、女性角色、独特意象等方面。陶瓷图像具有题材类型化、图式格套化特征,创新性不明显,所以常被忽视或轻视,但其实这类型、格套以及在其基础上无意或有意的小小变化,恰恰隐藏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
- 倪爱珍
- 关键词:叙事传统并置改写
- 情节模式与反讽叙述被引量:2
- 2019年
- 反讽叙述是将作为修辞的反讽从语句层面扩展至文本层面,特殊的情节模式是其形成机制之一。第一,隐含的叙述。可追溯至明清小说评点中的"春秋笔法",当隐含义否定表面义时即产生反讽。隐性进程虽也涉及双义的处理,但它属于解释漩涡。第二,情景反讽。文学艺术中的情景反讽是作者有意使用的一种叙述策略,其本质是通过事态的意外转折形成人物意图和结果的巨大反差,从而实现增强批判力度、蕴含人生哲理、强化喜剧效果等功能。反讽的内涵非常丰富,综观其从古至今的发展,大致可归纳为六种,即转义辞格、美学理论、结构原则、话语策略、文化形态和生存立场。
- 倪爱珍
- 关键词:情节模式情景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