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茹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Rht8、Rht10和Rht12矮秆基因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 2009年
- 利用携带不同矮秆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通过两年、两地的试验研究证明,Rht8半矮秆基因虽然其总小穗数显著低于其他系,但其籽粒产量、小花结实率较Rht10和Rht12显著高。Rht10的降秆作用最强,千粒重显著高于Rht8,但其分蘖成穗率、结实率及小区籽粒产量显著低于其他,表现对环境条件特敏感。Rht12矮秆基因的降秆程度显著高于Rht8,但由于生物产量太低、成熟太晚,造成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在小麦育种中单独利用价值较低。
- 李杏普兰素缺张京慧冯延茹刘书娥张业伦Gale M DWorland T J
- 关键词:冬小麦矮秆基因近等基因系产量构成因子
- Rht8、Rht10、Rht12矮杆基因对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两年、两地的试验结果证明,Rht8半矮秆基因对地上部生物产量较Rht10和Rht12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生长发育较早,较接近目前推广种的生育时期,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利于产量性状的形成。Rht10的降秆作用最强,但由于节间缩短太多,造成地上部生物产量明显降低,使籽粒形成时提供营养的"源"太少,不利于高产。Rht12矮秆基因的降秆程度显著高于Rht8,但生物产量亦太低、成熟太晚和对环境条件的不适应,影响籽粒产量的提高,在以降秆为主要目标的育种中利用价值较大。
- 李杏普兰素缺张业伦张京惠冯延茹刘书娥Gale M DWorland T J
- 关键词:矮秆基因近等基因系营养生长发育期
- 染料结合测定小麦赖氨酸快速澄清方法的探讨
- 1993年
- 本文通过应用澄清剂的研究,首次提出在采用染料结合法测定小麦耔粒赖氨酸含量过程中,因待测液出现浑浊而影响测定结果的解决途径。研究表明,在待测液中加入0.8ml17%乙酸钙溶液作为澄清剂,可消除浑浊现象,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
- 赵世清冯延茹
- 关键词:小麦赖氨酸
- 冀花3号
- 李玉荣徐桂真程增书冯延茹裴翠娟
- 针对河北省花生产区缺少适宜与小麦一年两作的早熟高产优质抗逆花生品种等问题,拟定以早熟高产优质、兼顾抗逆性的提高为主攻育种目标,培育适宜河北省夏播高产的花生品种;冀花3号是河北省粮油作物研究所以H抗-1作毒本,79-1作父...
- 关键词:
- 关键词:花生抗逆性育种有性杂交
- 冀玉9号
- 张文英张动敏孟庆民陈玲冯延茹武玉华李子千李海军
- 玉米是我省的主要作物,年播种面积3000万亩左右。玉米新品种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亩产和总产的提高。河北省科技厅为了促进新品种的不断提高,特设立课题“玉米新品种选育”,并提供资助。我省玉米生产上存在优良品种缺乏,尤其是早熟品...
- 关键词:
- 关键词:玉米冀玉9号
- 冀中南强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稳定性差异及地域和气候因子效应被引量:10
- 2006年
- 通过多年多地试验研究了河北省中南部优质强筋小麦的品质特点、品质性状稳定性及地域和气候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时间均达到强筋麦标准,吸水率和湿面筋部分达标,而沉降值均偏低。地点间品质性状稳定性顺序是吸水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不同品种不同品质性状的稳定性有很大差异,以藁9415是品质性状和品质稳定性较好。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随纬度降低而降低,沉降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则相反。说明河北南部较中部更适宜强筋小麦种植。开花至成熟期间平均最高气温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正相关,与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负相关;日照时数和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负相关;降水量与沉降值显著正相关。因此,灌浆期相对较低气温、较短日照时数和较多降水有利于品质性状的综合提高。沉降值和稳定时间是改善强筋小麦品质的主要限制性状,是育种和栽培上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姚艳荣贾秀领马瑞崑张全国冯延茹胡阿丽
- 关键词:强筋小麦气候因子
- Rht-B1b,Rht-D1b,Rht-B1c小麦矮秆基因及其互作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7
- 2006年
- 利用2套近等基因系,在人工模拟气候室,研究了不同Rht近等基因系营养性状的遗传差异。结果证明:Rht-B1 b和Rht-D1 b矮秆基因系不但具有很好的降秆作用,而且可以在生长前期形成较多的干物质和较坚硬的秆子,为后期籽粒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Rht-D1 b半矮秆基因根系长度明显长于其它基因系,可能较其它基因系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Rht-B1 c基因系的分蘖数量及次生根或总根发生量多于其它基因系,无论苗高或株高均显著低于其它基因系,可在单纯的提高单株分蘖或次生根生长量及降秆为目的的育种中发挥一定作用。
- 李杏普兰素缺冯延茹
- 关键词:小麦矮秆基因近等基因系营养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