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雷

作品数:48 被引量:211H指数:9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济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6篇动脉
  • 16篇动脉瘤
  • 15篇血管
  • 14篇颅内
  • 7篇手术
  • 7篇颅内动脉
  • 7篇介入
  • 7篇出血
  • 6篇血管内治疗
  • 6篇栓塞
  • 6篇颅内动脉瘤
  • 5篇术后
  • 5篇疗效
  • 4篇血栓
  • 4篇烟雾病
  • 3篇弹簧圈
  • 3篇血管造影
  • 3篇血栓形成
  • 3篇血性
  • 3篇血肿

机构

  • 31篇济宁市第一人...
  • 19篇广州军区武汉...
  • 10篇济宁医学院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济源市第二人...
  • 2篇临沂市人民医...
  • 2篇山东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安阳市第六人...
  • 2篇山东大学齐鲁...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8篇冯雷
  • 18篇潘力
  • 15篇马廉亭
  • 9篇杨铭
  • 9篇刘军
  • 9篇冯光
  • 8篇陈剑
  • 7篇蔡明俊
  • 7篇贺道华
  • 5篇种衍军
  • 5篇苏春海
  • 5篇刘运振
  • 5篇刘鹏
  • 4篇孙彦春
  • 4篇程安林
  • 4篇陈刚
  • 3篇胡庆雷
  • 3篇孔瑞芳
  • 3篇李俊
  • 3篇刘菊

传媒

  • 9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天津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覆膜支架治疗被引量:12
2014年
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是由于外伤导致血管壁全层受损,出血血肿机化成瘤壁,从而形成与血管相通的动脉瘤,其发生率约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1%。由于缺乏真性血管壁,其特殊的病理特征使其较真性动脉瘤更易破裂,临床诊断及治疗困难,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我院共收治13例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其中12例行覆膜支架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潘力杨铭马廉亭李俊陈刚蔡明俊冯雷
关键词: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颅内假性动脉瘤真性动脉瘤血肿机化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被引量:4
2014年
颅内复杂动脉瘤破裂出血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手术夹闭及介入栓塞均有较大难度。血管内支架在颅内的成功应用,使宽颈或不规则形状等复杂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成为现实。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56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任瑞明冯雷蔡明俊潘力杨铭
关键词:颅内复杂动脉瘤血管内支架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破裂出血手术夹闭
烟雾病组织中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2022年
烟雾病是一种大脑动脉异常狭窄并有颅底代偿血管网形成的一种罕见病,常导致脑缺血及脑出血,其发病机制一直未能明确。以往的研究表明许多因子可以促进脑动脉狭窄,参与烟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现就烟雾病与其相关因子的关系作一综述,探讨烟雾病的发病机制,对其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杨中弘冯雷
关键词:烟雾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血管内超选择溶栓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disease,CVD)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因疾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在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的人数超过100万,占我国人口死因的首位(...
冯雷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介入治疗替罗非斑尿激酶
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并发症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率占颅内囊性动脉瘤的31%~37%[1],因前交通复合体复杂的解剖学和血液动力学的特点,使前交通动脉瘤成为前循环动脉瘤中最难处理的动脉瘤[2],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
程安林冯雷刘鹏潘力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开颅手术血管内治疗并发症
介入技术制作兔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能用于影像学诊断与动脉内超选择接触性溶栓治疗的脑梗死动物模型,并评价其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将兔自体动脉血栓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指导下经微导管注入颈内动脉,建立兔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采用DSA观察脑血管闭塞情况,MRI观察脑梗死情况,改良Bederson评分法观察神经功能缺损。24 h后处死动物,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兔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病理及MRI检查均发现脑组织出现梗死病灶。结论介入技术制作兔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具有创伤小、易存活的优点,可用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溶栓研究。
冯雷潘力冯光贺道华马廉亭
关键词:脑梗死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防治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目前,颅内动脉瘤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开颅夹闭术和血管介入治疗[1]。栓塞术中由于各种原因常易导致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在2%~15%,部分病人可能死亡或残留永久神经功能障碍[2,3]。目前,血栓栓塞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静脉注射肝素、静脉注射阿司匹林、使用尿激酶或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溶栓,以及机械血栓切除术[4]。这些方法都伴随再出血、血栓移位的风险。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可有效解决上述难题。本文就替罗非班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雪源(综述)冯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血栓形成替罗非班
Hunt-Hess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外科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Hunt-Hess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开颅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67例Hunt-Hess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Rankin评定预后,开颅手术的35例中,预后良好者24例(68.57%),不良11例(32.43%);发生各种并发症20例(57.14%)。血管内治疗的32例中,预后良好19例(59.38%),不良13例(40.62%);发生各种并发症19例(59.38%)。早期手术的42例中,预后良好23例(54.76%),不良19例(45.24%);发生并发症30例(71.43%)。延期手术25例中,预后良好20例(80.00%),不良5例(20%);发生并发症9例(36.00%)。预后良好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延期手术者与早期手术者相差显著(P<0.05)。结论本资料提示,对于Hunt-Hess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积极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期手术患者预后较早期手术者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并发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程安林冯雷黄成刘鹏潘力
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开颅手术血管内治疗
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建立类似人颅内动脉瘤特点的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方法切取兔左颈总动脉约8 mm,经弹性蛋白酶和胶原酶处理后,采用端侧吻合法将其吻合到右颈总动脉,建立侧壁型动脉瘤20只。术后分别行彩色多普勒检查、DSA和动脉瘤壁病理检查。结果本组建立兔颈部囊状动脉瘤模型20只,术后健康成活18只,动脉瘤自发破裂导致死亡2只。DSA显示:动脉瘤与载瘤动脉通畅16只,动脉瘤腔自发性完全闭塞2只;造模成功率为80%。彩色多普勒发现:动脉瘤模型建立后即刻平均直径为(2.57±0.20)mm,2周后平均直径为(3.14±0.20)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载瘤动脉血流速度较动脉瘤内血流速度快。病理检查显示:动脉瘤模型的动脉壁内弹力层和中弹力层基本消失。结论经弹性蛋白酶和胶原酶处理的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在形态结构、组织结构、自然发展史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上与人颅内动脉瘤相似,是模拟人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模型之一。
贺道华马廉亭潘力刁波冯雷冯光周曼蔡明俊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颈总动脉
适合机械性取栓的急性栓塞性脑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并评价适合动脉内机械取栓的急性栓塞性脑梗死动物模型。方法:血流临时阻断凝血酶注入法制作急性栓塞性脑梗死模型,利用颅内动脉取栓装置行机械性取栓。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经颅多普勒及病理检查来评价模型建立的效果,比较模型建立前后表观弥散系数(ADC)、大脑中动脉流速(Vmca)变化情况。结果:DSA显示制模的成功率为83%。栓塞6 h DWI显示梗塞灶,24 h病理检查TTC染色可见梗死区。取栓后颈总动脉再通率为80%,栓塞前后、取栓前后Vmca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组与非治疗组6 h Vm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取栓组ADC值呈上升趋势,非治疗组ADC值下降,两组24 h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稳定,重复性好,适用于颅内动脉取栓装置的实验研究和疗效评价。
冯光马廉亭杨铭冯雷贺道华
关键词:脑梗死栓塞性机械取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