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其顺 作品数:27 被引量:505 H指数:14 供职机构: 广东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 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iDose重建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低剂量CT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iDose)在先天性心脏病低剂量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8例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进行以体重为基础的常规x射线剂量(A组)及降低X射线剂量(B组:降低30%;C组:降低50%;D组:降低70%)前瞻性心电触发轴扫模式CT血管造影(CTA)检查,所有数据均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BP)、iDose2级、iDose4级、iDose6级重建,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及肺动脉主干噪声,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对4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B、C、D4组内iDose6级重建组图像噪声最低,FBP重建组图像噪声最高,且iDose6级重建组与其余3个重建组图像噪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iDose6级重建后D组病例的主观评分均在3分或以上,D组用iDose6级处理后的图像主观评分与A组用FBP处理后的相当。D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为(0.65±0.43)mSv。结论应用iDose迭代重建技术可降低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其中用iDose6级处理在同等条件下效果最好。在先天性心脏病CT成像中,用iDose6级重建可以降低70%的辐射剂量进行扫描。 蒋骏 黄美萍 梁长虹 庄建 杨林 李景雷 刘其顺 刘辉 曹希明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低剂量 CT、MRI术前评价原发性中耳癌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分析中耳癌的CT、MRI表现,探讨中耳癌侵犯重要解剖结构的影像特点。方法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耳癌术前接受高分辨率CT扫描,其中4例同时行增强CT扫描,3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8例中耳癌于高分辨率CT上均表现为中耳内软组织肿块伴不规则骨破坏,且均无硬化边。4例增强CT扫描软组织肿块有中等程度强化。高分辨率CT准确显示了3例颈动脉骨管破坏,4例颈静脉球或乙状窦受到累及,5例面神经骨管破坏。3例MRI均清晰显示肿瘤对硬脑膜和颞骨外软组织的侵犯。结论根据高分辨率CT及增强CT特点可以正确诊断原发性中耳癌。高分辨率CT可以精确描述中耳癌对颞骨内重要解剖结构的侵犯;MRI对于硬脑膜及颞骨外软组织侵犯的显示更有优势。 刘辉 梁长虹 黄飚 刘其顺 周正根 刘红军关键词:中耳 肿瘤 磁共振成像 迭代重建技术在前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脏CT成像的研究——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验猪10只,每只猪均进行以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为基础的常规剂量(A组)及在此基础上降低管电流[分别降低30%(B组)、50%(C组)、70%(D组)]的256层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脏CT扫描,所有数据均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和iDose4重建,计算猪接受的辐射剂量,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及左心室腔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分别对总体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5分法评分),3分及以上为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并对两种重建方法处理后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B、C、D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3.13±0.63)mSv、(2.26±0.51)mSv、(1.61±0.36)mSv、(1.01±0.23)mSv。随着X线剂量降低,图像噪声增加,信噪比、对比噪声比降低,图像质量下降。各组内比较,iDose4重建的图像噪声均较FBP重建者明显降低,而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B、C、D各组内经FBP/iDose4重建后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0±0.42)分/(4.60±0.52)分、(3.60±0.52)分/(4.40±0.52)分、(3.00±0.67)分/(3.80±0.42)分、(2.00±0.67)分/(3.40±0.52)分,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FBP重建,A、B、C、D组近、远端冠状动脉的可诊断率分别为100%、95%、70%、20%和92%、72%、36%、0;经iDose4重建后,A、B、C组近、远端冠状动脉的可诊断率均大于经FBP重建后A组的可诊断率或与其相当(P>0.05),而D组的可诊断率明显低于FBP重建后A组的可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脏CT成像中,应用iDose4较FBP可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提高图像质量;用iDose4重� 蒋骏 黄美萍 罗纯 刘其顺 李景雷 梁长虹 曹希明 李新云关键词:心脏 图像质量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先心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患儿行MSCT对比增强扫描及MPR、CPR、MinIP和VR重组以显示气管支气管狭窄情况,并与经手术证实的32例共43个狭窄节段行对比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test)比较各种后处理技术对狭窄程度测量与术中测量的差异性。结果术中测量狭窄累及范围长短不一,其中气管狭窄段4—39mm;主支气管狭窄段4—33mm;叶支气管狭窄段3—12mm。MSCT测量与手术测量相差最大为4mm(3个节段),其余测量相差均〈3mm。术中测量狭窄程度,轻度6个节段,中度16个节段,重度21个节段。MPR或CPR测量狭窄(轻度5个节段、中度17个节段、重度21个节段);MinIP测量狭窄(轻度2个节段、中度9个节段、重度32个节段);VR测量狭窄(轻度4个节段、中度11个节段、重度28个节段)。MPR或CPR和VR测量狭窄程度与术中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5和-1.479,P均〉0.05);MinIP与术中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过估狭窄程度(Z=-2.484,P=0.013)。结论MSCT扫描及其三维重组技术相互结合能准确评估先心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王荣品 梁长虹 黄美萍 刘辉 崔燕海 刘其顺关键词:心脏缺损 先天性 气管狭窄 含服倍他乐克在冠状动脉CTA检查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前含服倍他乐克的临床起效时间及有效服药剂量。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预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心率>65次/分的患者共96例,先舌下含服1片(25mg/片)倍他乐克,服药后每隔15min测量一次心率及血压。若60min后还未达目标心率(≤65次/分),再含服倍他乐克1片,并按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若仍未达要求,则再追加1片及进行测量,直至达到目标心率。重复服用倍他乐克最大剂量不超过4片(100mg)。按不同基础心率,把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低心率组:基础心率>65次/分、≤75次/分;B组为高心率组:基础心率≥76次/分。结果:96例患者经舌下含服倍他乐克后心率均成功达到目标心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A、B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44.9min和76.6min。A、B组中,服2片及以上片数药的病例比率分别为14.0%和52.8%。结论:基础心率越高,服药后到达目标心率的时间越长,服药剂量也越大。舌下含服适当剂量的倍他乐克可快速、有效、安全地减慢心率,有利于患者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 刘健萍 刘辉 梁长虹 黄美萍 刘其顺 崔燕海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率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对比剂浓度选择优化 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将51例行冠状动脉CTA筛查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300mgI/ml、370mgI/ml、400mgI/ml浓度的对比剂,以相同注射流率(5ml/s)行增强扫描,对血管强化程度、重组血管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370mgI/ml、400mgI/ml组冠状动脉强化明显高于300mgI/ml组(P<0.05),370mgI/ml组与400mgI/m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组血管的图像质量3组间无差异。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时,300mgI/ml、370mgI/ml、400mgI/ml3种浓度的对比剂在注射流率相同时均能满足诊断;在使用高浓度对比剂时,可适当降低注射流率。 崔燕海 黄美萍 梁长虹 刘辉 刘其顺关键词:冠状动脉 对比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oronary artery origin anomalies,CAO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 052例行64层或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的资料,对患者图像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冠状动脉起源、走行及管腔情况。结果:9 052例冠状动脉检查者中,检出40例42支CAOA患者,检出率为0.44%,包括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26例(1例并发左冠状动脉高位开口),高位开口2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主肺动脉2例;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窦1例;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6例(1例并发左前降支高位开口),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近段1例;左前降支起源于右冠窦1例;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中间支单独起源于左冠窦1例。其中异常冠状动脉非斑块性狭窄17例,存在斑块12例(狭窄5例)。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直观、准确,VR是最佳后处理显示方法,同时有助于成功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 周玉祥 蓝博文 刘其顺 李景雷 黎昕 朱文丰关键词: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准确性的评价 被引量:92 2006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MD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105例患者(包括高心率、冠状动脉钙化及肥胖病例,但除外房颤病例)作 MDCT 冠状动脉成像,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MDCT 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每例均对冠状动脉的13个节段进行分析(共1365个节段)。1144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221个节段因钙化严重(153个节段)或运动伪影(68个节段)无法满足管腔评价。105例中钙化积分中位数为154(范围0~1983);87例钙化积分<1000,中位数105(范围0~994);18例钙化积分≥1000,中位数1477(范围1115~1983)。MDCT 发现≥50%狭窄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7.9%、93.0%、95.5%。当评价局限在钙化积分<1000的患者时,MDCT 发现≥50%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98.9%、95.3%、99.0%。临床正确诊断率(发现或排除至少1个有意义病灶)为92.4%(97/105)。结论对非选择性病例,MDCT 可提供高诊断准确性的冠状动脉图像。 黄美萍 刘其顺 刘辉 梁长虹 张绍斌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造影术 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多层螺旋CT心血管成像 被引量:27 2004年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及婴儿多层螺旋CT(MSCT)心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MSCT对比增强心脏检查 83例 ,所有病例均作心脏超声 (US)对照 ,并经手术或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结果 MSCT对先心病畸形的诊断敏感性 96.99%、特异性 99.5 7%、准确率 95 .71%。其中 ,心脏部分畸形 80处 ,MSCT与US诊断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879,P =0 .3 5 2 ) ;心外部分畸形 15 3处 ,MS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US(χ2 =3 6.6,P =0 .0 0 0 )。MSCT与US联合诊断准确率 99.14 %。结论 MSCT对新生儿及婴儿先心病畸形的检出优于US 。 黄美萍 梁长虹 曾辉 刘其顺 张忠林 张金娥 黄飚关键词:心脏缺损 先天性 多层螺旋CT 超声心动描记术 诊断显像 多排螺旋CT对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研究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薄层扫描对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能力。方法前瞻性研究30例正常人。CT设备使用GELightspeedQX/iUltra。扫描层厚1.25mm,重建间距0.65mm,扫描速度0.5s/圈,螺距0.875,床速8.75mm/圈。造影剂含碘浓度300mgI/ml,注射速度3.5ml/s,总量80ml,延迟18s后扫描。结果1.25mm薄层重建,肺动脉三、四级、五级及六级分支显示率分别为100%、100%、75%及35%。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可以较好地显示第三~五级肺动脉。 何晖 梁长虹 赵振军 刘其顺 茹光腾关键词:肺动脉 多排螺旋CT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