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皮肤
  • 2篇毒性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皮炎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基因
  • 2篇急性毒性
  • 2篇安全性评价
  • 2篇刺激性
  • 1篇丹皮
  • 1篇丹皮酚
  • 1篇毒性实验
  • 1篇毒性试验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泰安市中心医...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309...

作者

  • 11篇刘晓红
  • 10篇宋来涛
  • 8篇杨惠
  • 7篇焦敬
  • 6篇张倩倩
  • 3篇赵子卿
  • 2篇王君松
  • 2篇任晓红
  • 2篇孙昕
  • 2篇赵荻
  • 1篇刘艳霞
  • 1篇赵荻
  • 1篇周淑英
  • 1篇周淑英
  • 1篇张志国
  • 1篇赵书平
  • 1篇赵书平
  • 1篇李燕
  • 1篇孙昕

传媒

  • 3篇中国麻风皮肤...
  • 3篇实用医药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7
  • 2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巨大型尖锐湿疣1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64岁。因肛周、外生殖器多发性疣状增生物1年余于2011年8月21日就诊我科。患者2010年6月发现肛周及阴囊出现数枚绿豆大疣状增生物,表面粗糙,无自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尖锐湿疣,给予外用药物治疗,皮损未见改善。上述增生物逐渐增多、增大,局部融合成片。4个月前出现渗液、恶臭,伴有疼痛。否认非婚性接触史,其配偶否认尖锐湿疣病史。
赵荻刘晓红杨惠焦敬宋来涛刘艳霞
关键词:尖锐湿疣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银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泰安地区88例银屑病患者及95例正常对照者的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银屑病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II,ID,DD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ACE插入/缺失基因多态性与银屑病患者的性别及有无明确的家族史均无关联。结论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人群银屑病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刘晓红赵书平赵子卿赵荻宋来涛杨惠
关键词:银屑病基因多态性
中重度痤疮的易妍光动力治疗及护理被引量:3
2014年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病程缓慢,易复发,发病原因较复杂,较大程度影响了患者的容貌和身心健康,尤其是顽固性中、重度痤疮,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的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和系统性药物治疗等常规治疗方法均不尽如人意。国内外研究报道证实,易妍光动力疗法(ALA-PDT for ACNE)是一种高效、快捷、安全性高、耐受性好的痤疮物理治疗新技术,对于中重度痤疮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为痤疮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2011年07月-2012年07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7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包秀娟刘晓红宋来涛焦敬杨惠马静段丽娜任伟婷卢丽萍
关键词:痤疮护理
银屑病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 探讨银屑病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I型分子 (CR1)基因密度多态性与正常人之间的区别。方法 : 采用PCR技术加HindIII酶切检测银屑病患者红细胞CR1基因型。结果 : 银屑病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密度基因高表达者明显较正常人降低 ,而中表达和低表达者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刘晓红赵书平王君松赵子卿周淑英宋来涛李燕
关键词:银屑病CR1基因多态性红细胞发病机制
自制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致豚鼠皮肤过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自制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对豚鼠皮肤的过敏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只豚鼠随机分为两组,其背部两侧对称脱毛后6、24、48、72 h,A组在脱毛区涂抹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药,B组涂抹基质,观察其用药后过敏情况,以红斑和水肿程度评定皮肤过敏反应程度,并进行皮肤致敏性评定。结果 A、B组分别外用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和基质6、24、48、72 h后,均未出现红斑、水肿反应,均无致敏性。结论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无致敏性,安全性较好,是一种安全性较好的外用抗真菌药物。
刘晓红孙昕焦敬宋来涛杨惠张倩倩任晓红
关键词:过敏实验安全性评价
骨梅毒1例被引量:1
2016年
病历摘要:患者,男,38岁,因左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20 d来本院就诊,患者于2013年11月7日无明显原因的左髋关节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夜间疼痛明显,即到当地卫生院就诊,诊断不清,给予静脉注射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效果欠佳,于2013年11月26日来本院行MRI示:左侧髋臼骨质内异常信号,考虑感染性病变并左髋关节少量积液可能性大,
宋来涛赵荻焦静杨惠张倩倩刘晓红
关键词:骨梅毒症状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3年
随着糖皮质激素药膏的增多及患者的使用不当,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明显增多,临床上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反复发作,顽固难治。我科自2010—2011年应用他克莫司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刘晓红赵荻宋来涛李红娟焦敬张倩倩
关键词: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他克莫司软膏疗效观察糖皮质激素中青年女性
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对白兔皮肤急性毒性及豚鼠皮肤刺激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自制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对白兔的皮肤急性毒性及豚鼠的皮肤刺激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2只白兔随机均分为3组,在其背部脱毛24 h后,A、B组分别涂抹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2、4 g/kg,C组涂抹基质2 g/kg,进行皮肤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其皮肤、毛发、口腔黏膜、饮食、眼睛及体质量变化,以及四肢活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情况。将12只豚鼠随机均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分别在其左侧脱毛区涂抹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2、4 g/kg及基质2 g/kg,进行皮肤刺激实验,观察其局部皮肤有无红斑、水肿、出血点等病变。结果大、小剂量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外涂于白兔及豚鼠皮肤,均未见毒性和刺激性反应。结论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无毒性及刺激性,安全性较好。
刘晓红孙昕张志国焦敬宋来涛杨惠张倩倩
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2015年
浅部真菌感染是临床多发病及常见病,尽管临床使用的药物不少,但效果多不理想,容易复发。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是以麝香草酚、水杨酸、丁香油为主药,樟脑、乳酸、甘油为辅药配伍而成。2011-2012年,笔者所在科应用此药治疗102例浅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刘晓红焦敬宋来涛杨惠张倩倩任晓红
关键词:真菌浅部真菌病
337例接触性皮炎湿疹致病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应用“辨敏”牌 2 0种标准抗原 ,对 337例接触性皮炎、湿疹的患者进行斑贴试验 ,并选择 5 0例健康者作对照。接触性皮炎组 136例 ,对一种以上抗原呈阳性反应者 79例 ,阳性率 5 8.0 9% ,硫酸镍是其主要的致敏原。湿疹组 2 0 1例 ,对一种以上抗原呈阳性反应者 85例 ,阳性率 4 2 .2 9% ,氯化钴是其主要的致敏原。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 6 %。结论 :接触性皮炎和湿疹对斑试抗原的敏感性高于健康对照组 ,接触性皮炎与湿疹的主要致敏原不尽相同。
周淑英刘晓红赵子卿江彬彬王君松
关键词:接触性皮炎湿疹致病因素斑贴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