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燕

作品数:12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水分
  • 5篇水分利用
  • 5篇碳同位素
  • 5篇同位素
  • 4篇沙柳
  • 4篇水分利用效率
  • 4篇稳定碳同位素
  • 4篇利用效率
  • 3篇油松
  • 3篇丘陵区
  • 3篇胁迫
  • 3篇黄土丘陵
  • 3篇黄土丘陵区
  • 2篇植物
  • 2篇气体交换
  • 2篇种源
  • 2篇磷脂脂肪酸
  • 2篇化感
  • 2篇化感效应
  • 2篇环境因子

机构

  • 1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2篇刘海燕
  • 7篇李吉跃
  • 4篇黄看看
  • 4篇赵燕
  • 3篇魏天兴
  • 3篇王仙
  • 2篇朱金兆
  • 2篇赵兴凯
  • 1篇李佳

传媒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2006年全...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稳定碳同位素在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4
2008年
植物组织中的13C/12C小于空气中的13C/12C,说明在光合过程中植物对13C和12C的分辨率不同。植物对13C和12C分辨率的差别主要是由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经气孔扩散分差和酶羧化过程引起的。理论上的分析和实际的研究都表明碳同位素分辨率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高度相关因而利用碳同位素分辨率来衡量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必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稳定碳同位素的基本理论,从植物结构性碳、分布、功能群和抗旱节水育种等几个不同方面对稳定碳同位素在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就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刘海燕李吉跃
关键词:稳定碳同位素碳同位素分辨率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多样性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为研究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差异,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对山西吉县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林刺槐、油松以及荒草地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刺槐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最大,细菌、真菌、放线菌的PLFA含量均大于油松人工林和荒草地;细菌PLFA含量在3种样地中的差异显著;2种人工林的真菌PLFA含量接近,而与荒草地差异显著,与荒草地相比,人工林的种植可明显提高土壤中真菌的比例;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油松人工林与荒草地2种菌群的PLFA含量接近,而与刺槐人工林差异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植被下土壤细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各总PLFA与土壤养分因子之间密切相关;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显著,刺槐人工林更为丰富,且各个菌群分布更为均匀,油松人工林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菌群分布均匀度与刺槐人工林土壤较为接近,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程度较2种人工林明显偏低。因此从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角度看,人工林的种植能够明显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土壤质量;刺槐人工林是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恢复的较好选择。
刘海燕魏天兴王仙
关键词:刺槐油松人工林磷脂脂肪酸
干旱胁迫对5个种源沙柳(Salix psammophila)气体交换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43
2007年
在盆栽条件下,对5个种源沙柳进行了水分胁迫处理,在不同干旱阶段对苗木叶水势、土壤含水率、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等气体交换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柳属于亚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叶水势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下降,变化趋势可用双曲线方程y=a+b/x(0.389 0
刘海燕李吉跃赵燕黄看看
关键词:沙柳干旱胁迫气体交换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胁迫对5个沙柳种源苗木水势和蒸腾耗水的影响被引量:17
2008年
采用BP3400精密天平等仪器研究了不同浇水量5个沙柳种源的日蒸腾耗水量,用压力室法测定了苗木的叶水势,得出了苗木在不同浇水量情况下水势和蒸腾耗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个沙柳种源苗木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水势逐渐降低;在相同的水分条件下,不同种源的苗木有不同的蒸腾耗水量,相同种源苗木的蒸腾耗水量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而减少,严重水分胁迫时日耗水总量较充分供水时下降了63.57%(榆林种源)、67.89%(乌审旗种源)、68.26%(民勤种源)、59.58%(达拉特旗种源)和58.03%(盐池种源),其中民勤种源降幅最大。通过研究苗木在不同的浇水量条件下的水势和蒸腾耗水规律,为干旱沙区选择耐旱性较强的沙柳种源提供依据。
赵燕李吉跃刘海燕黄看看李佳
关键词:沙柳浇水量种源耗水量
稳定性碳同位素在揭示环境变化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7年
植物组织中的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δ13C)整合记录了气候因子和影响植物碳同化以及气孔导度的生理因子的相关信息。应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可以揭示环境变化中的一些相关信息。回顾了不同的环境因子和植物δ13C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同时进一步讨论了这项技术在重建历史气候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刘海燕李吉跃
关键词:碳同位素环境因子气候变化
干旱胁迫对五个种源沙柳(Salix psammophila)气体交换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栽条件下对五个种源沙柳进行了水分胁迫处理,在于早不同阶段对叶水势、土壤含水率、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等气体交换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柳属于亚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叶水势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下降,变化趋势...
刘海燕李吉跃赵燕黄看看
关键词:沙柳干旱胁迫气体交换水分利用率叶水势蒸腾速率
沙柳稳定碳同位素值的特点及其水分利用效率被引量:12
2008年
通过对沙柳5个种源苗木叶片不同月份稳定碳同位素组成(1δ3C)的测定,研究不同种源沙柳δ13C值的特点,试图找出影响δ13C值季节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沙柳碳同位素值在-26.753‰^-29.915‰之间变化,其中,乌审旗和榆林种源1δ3C值较高,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叶片与枝条相比,δ13C值在6月和8月差异明显,达到0.930‰~2.469‰;而枝条的碳同位素值差异较小,为0.032‰~0.838‰;沙柳δ13C值在不同月份间有显著性差异,6月δ13C值明显高于8月;在将各环境因子分离开的情况下,主要研究了大气相对湿度对植物的1δ3C值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δ13C值随大气相对湿度的降低而偏重。
刘海燕李吉跃赵燕黄看看
关键词:沙柳水分利用效率
黄土丘陵区油松根际土化感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生物测定法研究油松根际土对不同物种的化感效应,以期为油松林的乔灌草复合提供科学依据。设定油松根际土化感效应研究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5、1、3、5、7、10 mg/m L,测定提取液对油松、刺槐、侧柏、胡枝子、绣线菊、冰草、紫花苜蓿发芽与生长化感效应。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浓度下,油松根际土对刺槐、紫花苜蓿呈抑制效应,且随浓度的加大抑制效应不断加强;对侧柏起促进作用;油松根际土对油松、胡枝子、绣线菊、冰草的化感效应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因此,从油松根际土化感效应的角度考虑,在油松林营造乔灌草复合植被时,应优先考虑侧柏,慎重选择刺槐、紫花苜蓿,选择复合胡枝子、绣线菊、冰草时应该注意油松林的间伐以及间作的密度。
王仙魏天兴朱金兆赵兴凯刘海燕
关键词:化感效应黄土丘陵区
油松稳定碳同位素遗传稳定性及环境影响的研究
本篇论文在国内首次应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对树木种内的稳定碳同位素分布特点和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长调查、气体交换特性、气候条件和种源分布特点,从宏观生态分布到微观稳定碳同位素分布特点,从室内同位素分析到野外...
刘海燕
关键词:碳同位素环境因子
稳定碳同位素在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中的应用
组织中的13C/12C小于空气中的13C/12C,说明在光合过程中植物对13C和12C的分辨率不同。植物对13C和12C分辨率的差别主要是由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经气孔扩散分差和酶羧化过程引起的。理论上的分析和实际的研究...
刘海燕李吉跃
关键词:稳定碳同位素植物组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