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清清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医患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针刺
  • 1篇针刺配合
  • 1篇证候
  • 1篇体质学
  • 1篇体质学说
  • 1篇中药
  • 1篇中药治疗
  • 1篇中医
  • 1篇中医证
  • 1篇中医证候
  • 1篇临床医生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脑梗死急性
  • 1篇脑梗死急性期
  • 1篇举隅
  • 1篇急性

机构

  • 4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周震
  • 4篇刘清清
  • 1篇张玉莲
  • 1篇曹楠

传媒

  • 1篇光明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分析谈体质学说在脑梗死一级预防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通过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为建立脑梗死的中医一级预防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1972—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发表的脑梗死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脑梗死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及不同时期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03篇,总病例数860例。近40年,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风>痰>火>血瘀>阴虚>气虚。然而近10年来,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所占比例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瘀证的比例逐渐上升,略超过了痰证所占的比例。结论:风、火、痰、瘀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证候要素,其中,风、火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候,而非致病证候;痰、瘀既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表现证候,亦是致病证候。痰湿质、气虚质、瘀血质、阴虚质是脑梗死的高危体质,在脑梗死一级预防阶段应予以重视;湿热质与脑梗死发生率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与验证,可列为脑梗死的警惕体质。
周震刘清清张玉莲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证候体质学说
临床课题三问
2014年
临床科研工作千头万绪,其实施顺利与否与诸多因素相关,本文从临床医生、研究生、患者三个角度阐述了临床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望能给临床科研工作者提供些思路。
刘清清曹楠周震
关键词:临床医生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单纯性面瘫1例举隅
2014年
单纯性面瘫又称贝尔氏麻痹,是指发病病因不明,且不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的单纯性面瘫。本病起病急骤,多缺乏自觉症状,典型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临床可见:患侧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蹙额、皱眉不能或不全,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示齿、鼓腮、噘嘴、吹哨均不能或不全等症状。本病以男性青壮年发病率为高,西医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手段。笔者跟随周震副主任医师在临床见1例此类患者,以针刺配合中医药辨治,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刘清清周震
关键词:针刺中药
论医患联动模式在临床研究实施中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在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交流与沟通中,课题组提出了医患联动模式。随着课题的开展,该模式在加强医生与患者交流的基础上,在病源的收集和选择、提高患者依从性、提升课题质量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文章介绍了该模式的建立和应用,为该模式在今后临床相类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周震刘清清
关键词:病源依从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