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新
- 作品数:8 被引量:59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动物园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现状被引量:2
- 1996年
- 以北京动物园的大熊猫群为对象,研究大熊猫的人工繁殖技术和相关的生物学规律,解决了难题,提高了繁殖存活率。1.确定了大熊猫排卵期并据此且参看精液的活力选择配种时间;2.超低温存冻1~16年以上的大熊猫精子,复苏后仍具有较强的受精能力;3.实验证明大熊猫的受精卵存在一个较长的泄育期。因此,以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作早期妊娠诊断,在授精后96~144h能确诊妊娠;4.对孕兽分娩前后的正确护理及哺育期内供给营养合理既提高仔兽存活率又缩短了母兽繁殖周期;5.完全以人工育活未哺母乳的初生大熊猫。
- 刘维新谢钟刘农林
- 关键词:大熊猫人工繁殖
- 大熊猫全年尿中孕酮和17β-雌二醇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5
- 1994年
- 曾国庆蒋广秦刘维新谢钟刘农林
- 关键词:大熊猫孕酮17Β-雌二醇假孕
- 大熊猫高度重复序列DNA的分子克隆被引量:7
- 1989年
- 有关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属于熊科(Ursidae)、浣熊科(Procyonidae)或大熊猫科(Ailuropodidae)的分类争论已延续了120年之久。近年来,根据单链DNA杂交、同工酶遗传距离、免疫距离、染色体G带及蛋白双向电泳等方法分析的结果,建议将大熊猫归类为熊科动物大熊猫亚科。这些研究均依据“分子钟”假说。 在真核生物基因组高度重复序列DNA,尤其在限制性卫星DNA的研究中,已查明某些卫星DNA与生物进化有关,某些卫星DNA表现出某种属(Genus)专一性。
- 吴政安曾维克徐奇虹李翔王今朝萧淑熙刘维新谢钟叶掬群
- 关键词:大熊猫卫星DNA分子克隆
- 大熊猫生殖生物学研究:Ⅰ.大熊猫发情期血清和尿液中促黄体素、孕酮和17β-雌二醇含量的变化被引量:28
- 1990年
- 作者用放射免疫法和生物测定法对4只大熊猫发情期血清和尿液中的促黄体素、孕酮和17β-雌二醇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只大熊猫在发情高峰期均出现雌二醇和促黄体素高峰;LH峰值出现在E_2峰值之后。根据雌兽在发情期血清和尿液中这二种激素含量的变化可为选择人工授精的最佳时间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曾国庆蒋广泰杨克勤刘维新谢钟刘农林
- 关键词:大熊猫孕酮
- 大熊猫的早期妊娠诊断被引量:9
- 1990年
- 大熊猫(Ailuropoda melunoleuca)的早期妊娠诊断,是大熊猫繁殖生物学研究中引人注意的课题之一,国内外尚无这方面报道。我们在1985—1987年间采用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进行探索,根据母体外周血中T细胞的E-玫瑰花环结合率的变化诊断大熊猫妊娠。试验结果发现,妊娠者在配种后96—144小时T淋巴细胞的E-玫瑰花环结合率有明显下降,而未妊者则不明显,借此能比较准确地诊断大熊猫妊娠。
- 刘维新刘农林谢钟
- 关键词:大熊猫妊娠
- 大熊猫分娩活动的观察
- 1993年
- 本文报道了对6只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14次分娩活动的观察结果。大熊猫分娩前48小时至24小时即出现将分娩的征兆,其总产程约14至22小时左右。分娩时为纵向胎向;多数为胎上位,个别为胎侧位;胎势为前肢和头颈靠紧并伸直,尾、后肢并紧且自然伸直;多数胎儿为头、前足先露出,即前躯前置;少数为尾、后足、臂先露出,即后躯前置。
- 刘维新谢钟刘农林王晓
- 关键词:大熊猫分娩胎儿
- 大熊猫生殖生物学研究:Ⅱ.大熊猫妊娠期尿中孕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样物质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2
- 1992年
-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四只大熊猫在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尿中孕酮和CG样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熊猫胚胎着床前,孕酮和CG样物质含量较低;胚胎着床后,二种激素的含量显著上升并达到高峰。雌兽妊娠期尿中孕酮和CG样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可为证实大熊猫系延缓着床型动物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大熊猫的妊娠诊断和预测分娩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 曾国庆张星蒋广泰刘维新谢钟刘农林
- 关键词:大熊猫孕酮生殖生物学
- 人工哺育大熊猫初生兽的研究被引量:7
- 1993年
- 圈养环境中大熊猫(Ailuropoda mclanoleuca)幼兽的死亡率高达71.3%。人工育活母兽无力哺育的初生兽能大幅度降低圈养大熊猫幼兽的死亡率。对于种群繁衍和物种保护意义重大。十几年来,国内外对未哺过母乳的大熊猫初生兽人工哺育多例,都因病医治无效早期死亡。1991年9月,我们用人工哺育方法使一只大熊猫初生兽存活160天,体重达7050g,取得重大突破。
- 刘维新刘农林张和民邱贤猛张贵铨
- 关键词:大熊猫人工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