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钰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聚乳酸
  • 3篇羟基乙酸
  • 3篇微球
  • 3篇细胞生长
  • 3篇细胞生长因子
  • 3篇纤维细胞
  • 3篇纤维细胞生长...
  • 3篇聚乳酸-聚羟...
  • 3篇聚羟基乙酸
  • 3篇缓释
  • 3篇碱性成纤维
  • 3篇碱性成纤维细...
  • 3篇碱性成纤维细...
  • 3篇成纤维细胞
  • 3篇成纤维细胞生...
  • 3篇成纤维细胞生...
  • 2篇生物降解
  • 2篇体外降解
  • 2篇降解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刘钰
  • 3篇屠重棋
  • 3篇樊瑜波
  • 3篇段宏
  • 3篇裴福兴
  • 1篇徐缓
  • 1篇李虹
  • 1篇姜勇
  • 1篇胡隽宇
  • 1篇杨宇如
  • 1篇王炜

传媒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缓释bFGF微球体外降解和释药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体外降解释药实验,初步探索bFGF微球在体外的降解释药特点。以PBS液为体外降解和释药介质,初步研究bFGF微球体外降解和释药特点。bFGF微球与空白微球体外降解和质量丧失趋势一致,各个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约在10d时PLGA的重均分子相对质量下降一半,14—18d时微球质量下降一半,说明微球质量丧失滞后于重均分子相对质量下降。突释期内微球体外释放度仅为19.26%,21d后体外累积释放度高达85.46%,释出bFGF浓度稳定,其平均浓度为(72.47±6.26)ng·mL^-1,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r=0.9978)。本实验bFGF微球与空白微球降解和吸收趋势一致。聚合物的质量和形态结构变化相对滞后于重均分子相对质量的下降,降解可能主要发生在分子链断裂。
段宏裴福兴胡隽宇屠重棋刘钰樊瑜波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缓释
消旋聚乳酸输尿管支架管体外降解:时间及结构变化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以单分子乳酸为原料合成的消旋聚乳酸输尿管支架管的体外降解变化,是否符合人体输尿管损伤修复时管架体内存留4~6周后降解的时间要求。方法:实验于2002-02/12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以单分子乳酸在180℃、压力为0.67kPa的环境中以三氧化二锑为催化剂合成消旋丙交酯,再将消旋丙交酯及引发剂经开环聚合途径合成消旋聚乳酸并制成输尿管支架管,将支架管置于磷酸盐缓冲液中观察其大体形态变化,在电镜下观察支架管材料结构的降解变化。观察材料降解后产物的特征。结果:①消旋聚乳酸支架管降解前分子量为68900。支架管外径约3.0~4.0mm,内径2.0~3.0mm。②支架管在降解过程中,逐渐变为空泡状结构,6周时柔韧性逐渐降低、脆性逐渐增加,至8周时支架管形态消失,逐步降解为细小的团状物。③在电镜下,支架管表面的孔隙逐渐增多增大,支架管材料不断被浸析、降解。结论:消旋聚乳酸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降解时间及其产物符合输尿管组织修复的需要,可能是较为理想的输尿管支架管组织修复的高分子材料之一。
王炜刘钰徐缓姜勇杨宇如李虹
关键词:乳酸盐类生物降解输尿管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基因控制释放体系的研究
纵观现有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基因控制释放体系的优劣,以改善亲水性和增加功能性为目的,该文章计合成了一系列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如,聚乳酸-聚乙二醇二元共聚物(PELA)、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乙醇酸三元无规共聚物(PLGAE)...
刘钰
关键词:可生物降解聚合物COMPLEX细胞毒性细胞转染生物降解
文献传递
缓释bFGF微球的制备及微球对成骨细胞的作用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应用W/O/W复乳-干燥法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bFGF-PLGA)微球,考察其对成骨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正交设计试验进一步优化bFGF微球的制备工艺,采用优化处方制备bFGF-PLGA微球,并考察其外观形态和粒径分布,检测其载药量和包封率,研究其体外释药的性质。将bFGF和bFGF-PLGA微球加入成骨细胞培养液中,用MTT法、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并检测成骨细胞上清液中骨钙素(BGP)的含量。结果所制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无黏连现象。微球粒径的98%分布在1.22-10.24μm之间,平均粒径为5.52μm,径距1.43±0.18。载药量48×10^-3%±1×10^-3%,包封率为72.37%±1.16%。突释期内微球的体外释放度仅为19.26%,21 d后体外累积释放度高达85.46%,释出bFGF的平均浓度为72.47±6.26 ng·ml^-1,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 igu ich i方程(r=0.9978)。培养1 d后,3组吸光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4、6、8 d时,PLGA微球组明显优于其余两组。培养2 d后,bFGF组的G2/M+S期百分数最高,4、8 d后,PLGA微球组G2/M+S百分数最高。成骨细胞上清液中PLGA微球组的BGP含量最高,其次为bFGF组。结论所制备的bFGF-PLGA微球表征良好,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微球通过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bFGF,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段宏樊瑜波屠重棋刘钰裴福兴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缓释正交设计成骨细胞
单因素试验筛选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球的制备条件
2008年
背景:研究表明,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球制备工艺条件影响因素多,筛选工作费时费力,且工艺的重现性较差。目的: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包封率为指标,应用单因素设计,初步考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制备基本工艺条件。设计、时间及地点:单因素设计实验,于2005-03/05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实验室完成。材料:以相对分子质量2.0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材料,选用W/O/W复乳-干燥法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方法:应用单因素设计,初选匀化方式(超声或旋涡)、超声时间(第1次+第2次:5s+5s,5s+10s,10s+5s,10s+10s)、内水相体积(50,100,200,250,300μL)、分散介质聚乙烯醇质量浓度(10,20,30,50,70g/L)、外水相中无机盐浓度(0,250,500,1000g/L)、搅拌时间(3,4,5,6,8h)等缓释微球制备基本工艺条件。主要观察指标:各制备工艺条件下微球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球时,超声时间和搅拌时间对于包封率没有影响;匀化方式应选择2次超声,每次5s;聚乙烯醇质量浓度在30~70g/L内较好;内水相体积可固定在50~100μL;外水相中无机盐的浓度越高越好,还可进一步筛选出最佳浓度。经过初步优化后,其平均粒径为6.68μm,径距为(1.86±0.22)μm,载药量为(37.00±0.89)×10-3%,包封率为(61.31±1.31)%。结论:应用单因素试验可以初步优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制备工艺条件。
段宏樊瑜波屠重棋刘钰裴福兴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缓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