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民
- 作品数:28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IMRT与γ刀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IMRT))与伽马刀(γ刀)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12-03至2014-06武警总医院收治的PHC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行IMRT联合TACE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行γ刀联合TACE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2.98%(3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45%(27/4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AFP水平明显下降,而观察组患者血清中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9%(7/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3%(12/4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IMRT联合TACE术,伽马刀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药物毒物反应发生率,而且可以显著抑制血清AFP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张钰陈绍水黎功刘长民李广欣
- 关键词:伽马刀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原发性肝癌
-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中再次CT定位对靶区及正常组织剂量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过程中再次CT定位及相应放疗计划修改对肿瘤区及正常组织剂量学影响。方法对53例经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放疗过程中进行再次定位,根据肿瘤及肺体积变化,修改放疗计划,通过拟合两次计划,分析叠加的剂量体积参数,与不修改的放疗计划的剂量体积参数比较。结果放疗计划修改前照射次数为(20.0±4.2)次,计划修改后GTV缩小了(71.98±34.6)cm3,且GTV变化与计划修改前照射次数呈正相关关系,r=0.497,P=0.006。最初设计的总计划与再次CT设计的计划拟合后患侧肺和全肺的平均受量分别下降了(4.6±10.1)%、(4.1±8.7)%,P值分别为0.03和0.02。拟合叠加计划与初次总的计划比较,心脏的V30受照射剂量下降了(2.68±1.3)%,脊髓的Dmax下降了(12.4±2.8)%。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中肿瘤体积发生退缩,可以适时地修改放疗计划以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从而可以推量照射以提高肿瘤的受照射剂量。
- 兰卫光王振光刘长民宁方玲马隆波郝延璋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同步放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同步三维适形放疗(3D‐CRT )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入组,其中39例完成放化疗,培美曲塞500 mg/m2,d1,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d1~3,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同步放化疗后巩固2个周期;化疗第1天行3D‐CRT ,DT 66 Gy/33 f/45 d。靶区采用累积野照射,V20<35%。结果39例中CR3例,PR27例,SD6例,PD3例,总有效率(RR)为76.9%,1、2年总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5.2、38.5和8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液学毒性,出现Ⅲ/Ⅳ度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分别为9、3和2例。结论3D‐CRT治疗局部晚期NSCLC近期及远期疗效均较好,不良反应低,为局部晚期NSCLC的有效方法。
- 王峰刘长民郝延璋李绵利于泽顺菅金波陈绍水宁方玲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培美曲塞顺铂三维适行放疗
- 男性和女性乳腺癌对照研究
- 2008年
- 目的研究男性乳腺癌(MBC)的临床特点和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1996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17例MBC病例,并以同期10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对照分析。结果MBC占同期住院治疗的乳腺癌的1.15%(17/1473)。男性组患者的就诊年龄较大、发现肿块至就诊时间较长,就诊时局部皮肤改变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高于女性组(均P〈0.05),校正了肿瘤分期及腋窝淋巴结状况因素,两组总体5年肿瘤相关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组MBC患者与女性乳腺癌预后相近,性别不一定是影响MBC的预后因素。
- 陈小玲袁苏徐徐红李道明冯军刘长民
-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例对照研究
- 胰头区粘连包块误诊为胰腺癌1例分析
- 2009年
- 刘长民袁苏徐
- 关键词:误诊
- 抗衰乳膏预防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对比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抗衰乳膏预防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入院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放射治疗开始起A、B、C组患者照射野皮肤分别开始使用抗衰乳膏、三乙醇胺乳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喷雾剂。对放射治疗结束后预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皮肤损伤分级、严重放射性皮肤损伤(大于Ⅱ级)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无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有差异(P<0.05),A组较C组皮肤损伤轻,严重放射性皮肤损伤(大于Ⅱ级)发生率低。结论抗衰乳膏预防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与三乙醇胺乳膏等效,较超氧化物歧化酶喷雾剂好,但使用抗衰乳膏性价比较高。
- 高新富宋征刘长民李蕾高培民
- 关键词:乳腺癌皮肤损伤黄芩苷
- 红花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2022年
- 随着恶性肿瘤发生率的日趋增高,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红花(Safflower)是一种菊科草本植物,我国传统医学很早便将红花用于治疗疾病,《本草纲目》记载其可“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近年来多项实验对红花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红花除具有心肌保护、降血压、抗血小板聚合、抗血栓生成、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外,还表现出不可忽视的抗肿瘤作用。本综述主要探讨红花及其活性成分的抗肿瘤机制及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李倩刘长民
- 关键词:红花红花多糖红花黄素抗肿瘤
- 主角式教学理念应用于肿瘤教学中的效果探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主角式教学理念应用于肿瘤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寻找肿瘤教学新方向、新思路,以指导临床教学的发展。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单位实习的60名学生列入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0名学生,研究组30名学生。研究组在肿瘤教学中应用主角式教学理念进行带教,对照组应用常规带教方式进行带教。结果研究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目前是最常见的疾病,采取主角式教学理念进行肿瘤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
- 刘长民菅金波
- 非小细胞肺癌中DLC-1、ROCKI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肝癌缺失基因-1(DLC.1)和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I(ROCKI)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DLC-1、ROCKI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DLC-1基因对NSCLC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DLC-1蛋白在NSCLC组织中呈低表达或表达缺失,阳性表达率为33.3%(16/48),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70.8%(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23,P〈0.01);ROCKI蛋白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3%(28/48),高于癌旁组织的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29,P〈0.01);NSCLC中DLC-1的表达与性别、吸烟史、组织类型等无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LC.1阳性表达组中ROCKI的阳性表达率为37.5%(6/16),而ROCKI的阴性表达率为68.8%(22/32),相关分析提示DLC-1与ROCKI在NSCLC中表达呈负相关(r=-2.214,P=0.039);DLC-1蛋白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DLC-1蛋白的低表达或表达缺失、ROCKI蛋白的表达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检测DLC-1及ROCKI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NSCLC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 翟玉洁范庆帅宁方玲刘长民赵大华陈绍水
- 关键词:预后肝癌缺失基因-1
- 局部晚期直肠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新辅助放化疗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新辅助放化疗+手术已成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高表达可能是放疗不敏感的重要原因,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为抗血管生成药物,可提高多种恶性肿瘤放化疗敏感性。本研究观察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能否提高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疗效,并观察其副作用,探讨VEGF表达与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作用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01-01-2012-12-31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实验组采用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新辅助放化疗+手术的方法,对照组采用新辅助放化疗+手术的方法。放疗结束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腔内超声评价近期疗效,休息6周后行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实验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8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9例,有效率为92.5%。对照组CR 3例、PR 20例,有效率为63.9%。两组间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5.0%和77.8%,两组间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5%和25.0%。两组近期有效率(χ~2=9.932,P=0.002)、根治性切除率(χ~2=9.571,P=0.002)、2年局部复发率(χ~2=14.821,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骨髓抑制(χ~2=0.009,P=0.923)、胃肠道反应(χ~2=0.025,P=0.875)、肝毒性(χ~2=0.247,P=0.619)等主要毒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VEGF高表达患者两组近期有效率(χ~2=11.075,P=0.001)、根治性切除率(χ~2=12.325,P<0.001)、2年局部复发率(χ~2=8.956,P=0.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晚期直肠癌中,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可以提高新辅助放化疗的近期疗效、降低局部复发率,不增加副作用。在VEGF高表达患者中疗效更显著。
- 郝延璋刘长民纪洪马隆波宋丙潭陈绍水
- 关键词:直肠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新辅助放化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