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青
-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4层螺旋CT在胸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图像在诊断胸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的胸骨骨折病例25例,分别对横断面图像、矢状面图像、容积再现(VRT)图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均确诊胸骨骨折,横断面图像显示胸骨骨折23例,检出率为92%;矢状面显示胸骨骨折25例,检出率为100%。容积再现(VRT)图像显示骨折22例,检出率为88%。同时发现肋骨骨折23例,气胸19例,胸腔积液20例,肺挫裂伤18例,肩胛骨骨折2例,锁骨骨折1例。结论: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图像在诊断胸骨骨折中具有较高价值,是诊断胸骨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 郎国华相法伟刘长青白士丽栾复刚
- 关键词:螺旋CT三维重建胸骨骨折
- ^(18)F-PSMA与^(18)F-FDG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全身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比较
- 2023年
- 目的:比较^(18)F-PSMA与^(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诊断前列腺癌全身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4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病理确诊的31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2周内分别行^(18)F-PSMA和^(18)F-FDG PET/CT检查,淋巴结转移以手术病理或治疗后随访结果为金标准,统计淋巴结转移区域数量、区域内最大淋巴结短径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比较两种显像方法的检出结果差异;对比两种显像剂的诊断效能及SUVmax的差异。结果:21例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共确诊转移区域107组,PSMA和FDG分别检出85组和51组(Z=-3.773,P<0.001);各区域淋巴结PSMA检出数量均高于FDG(Z=-2.953、-2.496,P=0.003、0.013);以短径1.0 cm为界比较,PSMA的检出率均高于FDG(χ^(2)=14.988、6.016,P<0.001、P=0.014);两者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90.00%、95.24%、81.82%及76.19%、50.00%、76.19%、50.00%,两者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4,P=0.048);PSMA在淋巴结病灶中SUVmax高于FDG(12.95和5.6,H=1353.50,P<0.001)。结论:^(18)F-PSMA对前列腺癌全身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的诊断效能均高于^(18)F-FDG。
- 刘长青王晓丽李现军
-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特异膜抗原同位素标记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脱氧葡萄糖
- AFP、超声、MSCT联合应用在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超声与MSCT联合应用在原发性肝癌(Ca)术后复发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照性分析46例原发性肝Ca术后复发患者AFP检测结果、彩超及MSCT增强扫描动态随诊结果。结果 46例原发性肝Ca术后复发患者,37例首先表现为AFP升高,在超声或MSCT检查中出现复发病灶,9例AFP未见升高,但在超声或MSCT检查中发现复发病灶。结论 AFP、超声与MSCT增强扫描联合应用能及时发现原发性肝Ca早期复发病灶,有效提高原发性肝Ca的临床治疗效果。
- 白士丽刘长青王小莉郎国华
- 关键词:甲胎蛋白螺旋CT机MSCT增强扫描
- 18F-FDG 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 2016年
-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PET中心进行检查的50例SPN患者的显像结果,以病理和临床随访结果为确诊标准,以最大SUV 2.5作为判断良恶性SPN的阈值,评价PET/CT对SPN良恶性的诊断效能。 结果:50例SPN患者中,30例经病理证实为肺癌,20例为良性病变。PET/CT显像有3例假阳性,4例假阴性,PET/CT对诊断SPN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6.7%(26/30)、85.0%(17/20)、86.0%(43/50)。结论:PET/CT对诊断SPN良恶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王运刘长青李现军李凤岐
- 关键词:18F-FDGSPNPET/CT
- HLRCC综合征合并Ⅳ级下腔静脉癌栓一例报告被引量:2
- 2021年
- 遗传性平滑肌瘤和肾细胞癌(HLRCC)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皮肤平滑肌瘤、子宫平滑肌瘤和(或)肾细胞癌,合并腔静脉癌栓者罕见。我院2020年7月收治1例HLRCC综合征合并Ⅳ级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后,患者及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出院后2个月死亡。
- 李克好杜元程张学平刘长青葛莉李永响乔梁
- 前列腺癌双探针PET/CT显像的肿瘤负荷及转移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以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及18氟-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18)F-PSMA)双探针PET/CT显像为基础,探究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负荷和肿瘤转移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3月1日~2022年11月27日潍坊市人民医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共54例,行^(18)F-FDG及^(18)F-PSMA双探针PET/CT检查。依据双探针PET/CT检查及临床资料分为无转移组(n=16)与转移组(n=38),统计所有患者双探针PET/CT检查确定的肿瘤负荷指标,采用Spearman检验对血清PSA与肿瘤负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的血清PSA、全身代谢体积、原发灶表达体积、糖酵解总量及表达总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SA>31,83μg/L时检测前列腺癌转移的效能最佳,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4.21%和93.75%;经双探针PET/CT检查获取的各项肿瘤负荷均与血清PSA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血清PSA越高提示前列腺癌肿瘤负荷越大,转移组肿瘤负荷均高于无转移组,患者血清PSA>31.83μg/L时,提示发生前列腺癌转移的可能性大,有必要行^(18)F-PSMA PET/CT显像全面评估。
- 许佳玮刘长青宋振国姬琳琳李现军
-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膜抗原氟放射性同位素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自身免疫性脑炎^(18)F-FDG PET/CT的代谢特征
- 2024年
- ^(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体层扫描成像(^(18)F-FDG PET/CT)是一种脑功能成像技术,用于显示大脑炎症期间增加的神经元糖酵解代谢活动。^(18)F-FDG PET/CT可以显示自身免疫性脑炎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的代谢改变,且某些亚型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已经形成了特定的显像模式。本文总结^(18)F-FDG PET/CT显像技术在不同亚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代谢模式及其在不同发病阶段的代谢特征,以期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先机,进一步完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标准及诊疗框架。^(18)F-FDG PET/CT显像技术未来可能成为自身免疫性脑炎重要的预后评估技术。
- 王晓丽刘长青李爱玲李现军
- 关键词:脑炎PET/CT代谢特征
- 尿沉渣分析仪、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测定及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对比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对UF-100尿沉渣分析仪、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液中红细胞与尿沉渣镜检法检测红细胞进行比较,以对尿液中红细胞进行最为准确的判断。方法:采集1200例住院患者的晨尿尿液标本,采用尿沉渣分析系统、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尿沉渣显微镜检测对其进行分析,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结果: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阳性率为18.8%,尿液干化学检测红细胞阳性率为16.3%,镜检阳性率为13.2%。结论:尿沉渣分析系统、尿液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结果存在差异,前两种方法受某些因素影响可出现假阳性及假阴性,因此尿液常规检测中均不能替代显微镜检查,应将3种检测方法相结合共同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红细胞检测依据。
- 白士丽刘长青王晓丽郎国华
- 关键词:红细胞尿沉渣分析尿液干化学分析显微镜检测
- 神经内科首诊急性有机锡中毒1例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有机锡热稳定剂在聚氯乙烯(PVC)塑料制品中的分布很广泛,合成此物质期间所得副产物中有一类具备剧毒性,即三甲基氯化锡(TMT)^([1])。接触此物质中毒后可出现诸多临床症状,包括认知功能障碍、低钾血症、癫痫与情绪异常等,甚至会发生昏迷、死亡。有机锡中毒主要会伤及神经系统,其临床表现类似病毒性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代谢性脑病等,所以大多首诊于神经内科,若对患者职业接触史及有机锡毒性缺乏了解,常会和其它神经系统疾病混淆,延误救治。
- 王晓丽孙晓娟李爱玲刘长青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肝性脑病急性有机锡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