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戟云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结合力
  • 3篇溅射
  • 3篇磁控
  • 3篇磁控溅射
  • 2篇钢表面
  • 2篇SIC薄膜
  • 2篇T10
  • 1篇氮化硼薄膜
  • 1篇镀层
  • 1篇中间层
  • 1篇射频磁控
  • 1篇射频磁控溅射
  • 1篇射线衍射
  • 1篇碳膜
  • 1篇显微硬度
  • 1篇耐蚀
  • 1篇耐蚀性
  • 1篇金镀层
  • 1篇化学镀
  • 1篇化学镀NI-...

机构

  • 5篇江苏大学

作者

  • 5篇邵红红
  • 5篇华戟云
  • 4篇高建昌
  • 3篇李宁
  • 1篇张晔

传媒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电镀与涂饰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功能材料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锈钢球阀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采用与普通钢同样的方法对不锈钢球阀进行预处理,然后化学镀N i-P合金镀层。扫描电镜照片显示N i-P合金镀层呈胞状结构。镀层组成分析表明,N i、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8.37%和11.63%,其原子分数分别为80.04%和19.96%。研究了不锈钢基体、镀态和经过不同温度回火的涂覆层的显微硬度、结合力及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涂覆层的显微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350℃时达到最大值,为1 000HV。显微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经过回火后的涂覆层、镀态、不锈钢基体。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随镀层回火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300℃时达到最大值,为42.3 N。在质量分数分别为10%的盐酸、硫酸和盐酸与硫酸的混合酸中的腐蚀实验证明,N i-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远远高于不锈钢基体,而经过回火后的涂覆层其耐蚀性比未经回火的低。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对不锈钢球阀选择不同的处理工艺。
华戟云邵红红
关键词:化学镀回火显微硬度耐蚀性
T10钢表面BN薄膜结合力改善及减摩性研究
<正>实验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T10碳素工具钢表面制备了氮化硼薄膜,进一步研究了在基材和薄膜之间化学镀Ni-P中间层对薄膜结合力的影响。使用摩擦试验仪对基材和镀膜后的试样进行磨擦性能检测;通过划痕试验进行结合强度试验。实...
高建昌邵红红李宁华戟云吴强
文献传递
钢基表面磁控溅射法3C-SiC薄膜制备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溅射SiC靶材所制备的碳化硅薄膜由于制备过程中碳易被溅射气体带走而很难形成结构较好的晶态结构。采用纯物理方法实时增碳又非常困难,实验采用先对衬底升温射频磁控溅射沉积碳化硅,然后再用直流法在表面沉积碳——两步法在钢基体表面制备薄膜。对所制备的薄膜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和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表征;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法所得出的薄膜在XRD图像中显示了很明显的3C-SiC的晶态峰,在红外分析中也得到了其相应的吸收峰。
邵红红高建昌华戟云李宁
关键词:SIC薄膜非晶碳膜磁控溅射X射线衍射
碳钢基体磁控溅射SiC薄膜结合力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T10钢表面获得了SiC薄膜,并研究了溅射方式、工艺参数以及中间层对薄膜结合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功率为200 W射频法和时间为2 h的SiC/N i-P双层薄膜结合力最好。
邵红红张晔高建昌华戟云
关键词:磁控溅射SIC薄膜结合力
T10钢表面BN薄膜结合力改善及减摩性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T10碳素工具钢表面制备了氮化硼薄膜;研究了在基材和薄膜之间化学镀N i-P中间层对薄膜结合力的影响;使用摩擦试验机对基材和镀膜后的试样进行了摩擦性能检测;通过划痕试验进行了结合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工具钢表面溅射镀BN薄膜后摩擦因数明显降低,从原来的0.8下降到0.6,具有良好的减摩效果;BN薄膜和T10钢基材之间有一定的结合强度,加入N i-P中间层以后膜基结合力有显著增加,能达到约30 N;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得到的薄膜内部的应力为压应力,这有利于薄膜的附着和立方相氮化硼的形成。
高建昌邵红红吴强李宁华戟云
关键词:射频磁控溅射氮化硼薄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