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瑞
- 作品数:146 被引量:237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3-(N-取代苯基-2-乙酰胺基)硫基-4-N-取代邻羟苯基亚胺基-5-甲基-1,2,4-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以对称二氨基硫脲为原料,与冰醋酸反应生成5-甲基-4-氨基-1,2,4-三唑-3-硫酮(1);在弱酸性条件下,1与取代水杨醛反应生成席夫碱中间体5-甲基-4-(N-取代邻羟苯基)亚胺基-1,2,4-三唑-3-硫酮(2a~2c);最后在碱性条件下分别与N-取代苯基-2-氯乙酰胺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15种未见报道的目标化合物3-(N-取代苯基-2-乙酰胺基)硫基-4-(N-取代邻羟苯基)亚胺基-5-甲基-1,2,4-三唑(3a~3o),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确证.初步生物测试表明,质量分数为0.01%时,3a~3o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达90%以上,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80%以上,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 穆曼曼卢博为卢俊瑞辛春伟戢丹李建发鲍秀荣
- 胺取代蒽醌化合物及其中间体制备
- 卢俊瑞辛春伟张桂芝王洁李平鲍秀荣刘梅陈丽然张昱康乐梁香王志欣佐毅杨董
- 该项目根据生物还原药物的设计理论,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胺链取代蒽醌衍生物,合成制备了芳香羧酸酐、羟基蒽醌、氯代羟基蒽醌、氯代羟基蒽醌隐色体等几类重要中间体,利用这些中间体为原料合成制备了一系列二烷胺基取代蒽醌和芳酰胺基烷氨...
- 关键词:
- 关键词:中间体
- 芳香羧酸酐类产品的结晶造粒和纯化方法
- 芳香羧酸酐类产品的结晶造粒和纯化方法涉及一种芳香羧酸酐类产品的结晶造粒和纯化技术。所述的发明方法是:在反应釜中加入低级脂肪族羧酸酐如:醋酸酐、丙酸酐、丁二酸酐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含有上述低级脂肪族羧酸酐的混合溶...
- 卢俊瑞鲍秀荣佐毅
- 含卤代苯酚1,2,3-三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被引量:1
- 2011年
- 根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将"邻羟基苯基"和"1,2,3-三唑"分子片断合理组合,设计合成了3个新型1-(4-取代苯基)-4-(4-取代苯基)-5-氨甲基卤代苯酚-1,2,3-三唑类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I、R表征确认.抑菌活性测试表明,质量浓度为0.01%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高达90%以上,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抗菌化合物.
- 赵芡卢俊瑞辛春伟鲍秀荣苏颖秦阿强
- 关键词:抑菌活性
- 3-取代巯基-4-取代氨基-5-邻羟基苄基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
- 根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将“邻羟基苯基”和“三氮唑杂环”分子片断合理组合,设计合成了3个系列,共9种新型3-取代硫基-4-取代氨基-5-邻羟基苄基三唑类化合物1a-3c。邻羟基苯乙酸在水中与硫代对称二氨基脲反应生成3-硫酮...
- 辛春伟王东卢俊瑞鲍秀荣赵旭穆曼曼
- 关键词:抑菌活性
- 靶向传染病防治药剂及其先导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2005年
- 系统查阅了国内外资料,综述了用于传染病防治的高效、低毒抗微生物剂的杀菌机理、先导化合物的分子设计,羟基二苯醚类化合物的药用开发研究进展,介绍了高效广谱杀菌剂三氯生合成技术的发展。
- 卢俊瑞张桂芝
- 关键词:先导化合物传染病分子设计羟基二苯醚靶标
- 一种3-S-四羟基-β-D-葡萄糖苷-1,2,4-三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一种3-S-四羟基-β-D-葡萄糖苷-1,2,4-三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是:对称二氨基硫脲与冰乙酸反应生成5-甲基-4-氨基-1,2,4-三唑硫酮;与醛反应生成5-甲基-4-N-取代苯基亚胺基硫酮类化合...
- 卢俊瑞王宏韫
- 乳化技术与氨基偶氮苯磺酸系列中间体的合成
- 刘福德卢俊瑞李乃宣杨志生郑嗣华等
- 利用乳化技术及转位法,合成了4-氨基偶氮苯-4-磺酸,与ω酸路线相比工艺路线短,二者收率相近。采用ω酸路线合成了4-氨基-3-甲基偶氮苯-4-磺酸,4-氨基-3-甲氧 基偶氮苯-4-磺酸,4-氨基-3-甲基偶氮苯-3-磺...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化中间体
- 坚持高校科技创新与教育质量并重发展被引量:1
- 2009年
-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投入相对不足且不均衡,造成了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在不同高校、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办学层次和不同教育对象中的投入、分配、发挥作用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加重了人们对高校科技创新和教育质量之间关系认识的分歧,阻碍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 卢俊瑞
- 关键词:教育质量高校教育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投入高等教育事业科技资源
- 新型1,2,3-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构效关系被引量:8
- 2013年
- 根据活性基团拼接原理,以4-取代-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关环和缩合反应合成了17个化合物1-(4-取代苯基)-5-取代苯基亚氨基-4-取代-1,2,3-三唑(7a~7c和13a~13d)和1-(4-取代苯基)-5-取代苄基氨基-4-取代-1,2,3-三唑(5a~5c,10a~10c和14a~14d),其中化合物5a~5c,7b,7c,10a,10c,13b~13d和14b~14c为新化合物,对所制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均优于氟康唑;化合物7a和10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明显优于氟康唑;而化合物13a和13d则对白色念球菌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与三氯生相当.
- 彭春勇卢俊瑞辛春伟李建发戢丹鲍秀荣
- 关键词:1,2,3-三唑席夫碱抗菌构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