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平 作品数:9 被引量:231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社会学 农业科学 哲学宗教 更多>>
生态伦理学的结构 被引量:6 1992年 叶平 张炎关键词:生态伦理学 生态道德 生物圈 协同进化 物种 生态价值 国外林业社会科学研究评介 1990年 一、林业政策研究 美国1982年版的《林业科学导论》(R. A. Young编)第一章“美国林业政策的发展”反映了作者林业政策研究的三个特点:①政策研究的具体针对性。林业政策的研究不仅要考虑政策适用地区的自然、社会因素,更重要的还要研究该地区的各种文化、历史因素。其中包括哲学倾向、信仰、伦理和价值取向,以及该林区自然—经济形成的历史等。在某些林区的物质和文化条件下,可接受的林业政策。 叶平关键词:国外林业 林业政策 林业科学 林业发展战略 农用林业 森林管理 全文增补中 人与自然:生态伦理学的基础和取向 被引量:17 1993年 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认为,人对环境问题和生境破坏负有道德责任,主要来源于对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以及子孙后代利益的关心。人保护自然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人对自然做了什么,通过环境后果也就等于对自己做了什么。这种伦理模式是:少部分人→自然→大多数人。自然在伦理转换过程中充当了中介或手段。 叶平关键词:生态伦理学 人与自然: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 被引量:32 1995年 人与自然: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叶平1什么是生态价值生态价值(EcologicalValt1e)是当代环境革命积淀下来的新概念,通常,它是指一切生存状态的价值,既包括同时并存的静态协同的生态价值,也包括前后相继的动态进化的生态价值。从人类生态学、生物生态... 叶平关键词:价值观 人类生态学 全文增补中 “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 被引量:92 1995年 叶平关键词:生态伦理 生态危机 人类中心论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哲学理论的建构及其意义——兼评余谋昌著《生态学哲学》 被引量:5 1993年 我国四个现代化依靠科学技术,明确地提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并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非常需要生态哲学;我国不少学者已开始转向这个学科领域,也非常需要对生态哲学有较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本文就笔者在这方面的管见所及,结合余谋昌教授《生态学哲学》的研究成果,谈一谈生态哲学理论的建构及其意义,以就教于国内同仁。一、什么是生态哲学生态哲学这一概念,在西方有不同的界说。有人把生态哲学当作哲学意义上的生态学(R·沃特森,1989);也有人把生态哲学定义为在人(社会)——技术——自然关联中探讨人如何行动,以及为了在其中相互依存人应该怎样调控人(社会)——技术——自然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论(汉斯·萨克塞,1984)。但在西方占主流的生态哲学研究,主要研究人与其它生物、生态系统以及与未来人的生态道德关系。因此。 叶平 韩刚森关键词:地球生态系统 生态伦理学 相互依存 人与自然关系 环境伦理学 生态观 生态权力观和生态利益观探讨 被引量:12 1995年 一、自然界的生态权力 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并非自发地实现的。人类也同其它生物一样,以地理位置的不断扩张和获取更多的物质资源为其生存的特征。但人类也逃不过“整体支配并决定部分”的自然选择,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也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我们把人为破坏自然生态而遭到自然报复的现象,称为自然界的生态权力(Nature’s Ecological Power)。正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这种力量,才激发人类不得不考虑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叶平关键词:权力观 利益观 地球生态系统 生态位 顺应自然 生态伦理学的现状 被引量:1 1989年 生态伦理学(Ecology Ethics),在欧美文献中又称环境伦理学(Environmental Ethics)。它是伴随着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问题的哲学研究而出现的一种新的道德学说。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它是自然主义伦理学和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的复活和新的发展。生态伦理学所要研究的现象领域,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活动中的道德现象。其特证是正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矛盾,探索如何对待自然界的价值,重新考虑人类与地球之间的关系;重新规范人类实践的行为准则,回答时代提出来的各种生态伦理问题。 叶平关键词:生态伦理学 人类中心主义 伦理学说 道德现象 大地伦理学 人类中心论 人与自然: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概述 被引量:77 1991年 生态伦理学在西方又称环境伦理学,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伦理方面的道德研究,是当今世界生态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不少学者的视野正在转向生态伦理学问题,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国外同行的研究情况,笔者在此将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沿革和现状作一概略的介绍。 叶平关键词:生态伦理学 大地伦理学 人类中心论 生态道德 环境哲学 林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