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成坚
- 作品数:4 被引量:4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对稳定期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对稳定期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例稳定期Ⅱ、Ⅲ级COPD患者根据肺总量(TLC)〈80%预计值分为单纯气流阻塞组(32例)和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组(阻塞合并限制组)(36例),受试前8 h内均未应用支气管舒张剂。2组患者在吸入沙丁胺醇400μg后接受常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和呼吸肌力测试,并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 :与正常老年人相比,稳定期Ⅱ~Ⅲ级COPD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呼出气流受限,导致肺过度充气,肺残气量/肺总量比值(RV/TLC)显著增高。对于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COPD患者,其体质量指数(BMI)较单纯气流阻塞组患者明显降低[(21.8±2.6)kg/m2比(23.2±2.9)kg/m2,P〈0.05],深吸气量(IC)和最大通气量(MVV)也均显著低于单纯气流阻塞的COPD患者,6MWT结果仅为(307.9±26.8)m。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COPD患者其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较单纯气流阻塞组患者显著降低[(49.6±18.9)%比(64.4±20.8)%,P〈0.05],但弥散率(DLCO/VA)却与单纯气流阻塞患者无明显差异[(72.4±24.8)%比(76.5±23.1)%,P〉0.05]。结论:严重营养不良导致COPD患者的BMI显著降低,引起较严重的呼吸肌功能障碍,运动耐力也明显减退。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可造成COPD患者的肺弥散功能显著减退,运动能力进一步降低,但对DLCO/VA的影响则不明显。
- 陈宇清吕成坚周新朱东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散呼吸肌力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气道阻力与运动相关呼吸困难肺功能参数的关系被引量:29
- 2020年
- 目的观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各项气道阻力(Raw)参数与运动相关呼吸困难肺功能参数的相关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和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稳定期COPD患者180例,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 2017版)制订的肺功能诊断标准分为Ⅰ-Ⅳ级4组,受试前8 h内均未应用支气管舒张剂。所有患者在吸入沙丁胺醇400μg后接受常规肺功能和气道阻力测试。同期选择42例成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Ⅱ级以上COPD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呼出50%肺活量时流量均显著低于健康成年人和Ⅰ级COPD患者,总气道阻力、有效气道阻力、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则呈进行性增高。Ⅲ-Ⅳ级COPD患者的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d)<80%,同时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评分超过2分;7例Ⅲ级(13.2%)和14例Ⅳ级COPD患者(33.3%)的吸气分数(IC/TLC)≤25%,而仅有1例Ⅱ级COPD患者的IC/TLC≤25%(1.9%)。结论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呼出气流受限趋于加重,Raw各项参数中呼气阻力增高尤为显著。Ⅲ-Ⅳ级COPD患者更易出现运动相关呼吸困难症状,且IC/TLC≤25%。
- 陈宇清王铭杰张海李锋朱东吕成坚陈萍
- 关键词:气道阻力
- 激发试验阳性的慢性咳嗽患者小气道功能特点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分析存在气道高反应性(BHR)的慢性咳嗽成年患者大、小气道功能以及气道炎症特点,并探索小气道功能异常与大气道功能、气道炎症及气道反应性增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96例曾接受肺通气功能检测且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阳性的慢性咳嗽患者。收集激发试验、肺通气功能、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以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结果。按照小气道功能正常与否分组,比较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FeNO、激发后FEV1、FEV1下降20%时所吸入的乙酰甲胆碱累计总量(PD20-FEV1)以及FeNO的组间差异,分析小气道功能障碍与上述临床特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激发试验阳性的慢性咳嗽患者中,76.04%存在不同程度的小气道功能障碍。罹患小气道功能障碍的BHR慢性咳嗽患者的FEV1、FEV1/FVC和PEF下降更明显,同时BHR程度更重。FVC和FeNO与小气道功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小气道功能障碍可能参与了慢性咳嗽BHR的发生,且致病机制独立于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小气道功能联合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的评估能更完善地预测BHR的风险。
- 包婺平张旻张鹏宇张国清殷俊锋吕成坚周新李群
- 关键词:呼出气一氧化氮支气管激发试验咳嗽
- 健康成年人和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坐位潮气呼吸状态下气流速率的变化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健康成年人和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潮气呼吸流速-容积曲线(TBFV)各参数的变化特征。方法15例无吸烟史的健康成年人(健康对照组)及15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纳入研究,COPD组受试前8 h内未用过平喘药物。两组均接受坐位常规肺通气功能和TBFV测定,同步监测口腔压力变化。结果 COPD组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TBFV参数后发现,COPD组达峰容积比(VPTEF/VTE)和达峰时间比(TPTEF/TE)分别为0.18±0.08和0.20±0.0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0.27±0.04和0.29±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呼气峰流速(PTEF)、吸气峰流速(PTI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平静呼气中晚期流速[呼出50%潮气量时的流速(TEF50)/PTEF、呼出75%潮气量时的流速(TEF25)/PTEF]显著高于 COPD 组(0.54±0.13比0.40±0.12,0.28±0.13比0.20±0.06,P<0.01或<0.05)。两组最大吸气口腔压(PI max)和最大呼气口腔压(PE 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定TBFV可了解不同呼吸力学特性受试者的平静呼吸状态下流速等参数的变化,并能反映呼气流速受限,经常规肺功能测定证实是可靠有效的,由于无需患者特别配合,易于推广。
- 陈宇清王铭杰吕成坚陈萍朱东李强周新
- 关键词:肺通气临床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