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梅梅
- 作品数:18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成丛强震前调制地震异常分布图像及预测意义被引量:6
- 2004年
- 对中国大陆1970年以来发生的1丛Ms≥7地震、7丛Ms≥6地震、2丛Ms5~6地震前的调制地震活动图像进行逐日时空扫描,发现强震丛前4级以上朔望调制地震的图像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强震丛前,不同时段4级以上朔望调制地震会出现2种以上异常图像的相互转化,且强震丛开始前或活动期间,4级以上朔望调制地震和强震的走向有一定的一致性,这对预报地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还显示,成丛强震前,同一时段在未来丛发地震的周围出现不同形式的4级以上朔望调制地震分布图像,表明同一时段出现不同形式和不同地域的调制地震异常分布图像后,可能会是一组强震的连发。研究结果表明,成丛强震前4级以上朔望调制地震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中、短期前兆意义。
- 王慧敏吕梅梅张晓东张永仙
- 关键词:地震异常调制地震地震预报
- 1996年12月16日北京顺义地震时序特征及其与邻区地震活动的关系被引量:9
- 1998年
- 1996年12月16日顺义ML4.5地震是北京地区地震活动平静6a之后发生的一组较大的活动,也是首都困地区1995年7月沙城展群后又一组显著地震,其对首都圈地区的震情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北京地震遥测台网所记录到的顺义地震的目录,在序列追踪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了此次地震活动的时序特征,顺义地区地震活动的特点、规律及其与首都留其它地区地震活动的关系。
- 王慧敏吕梅梅吕培苓
- 关键词:震群地震活动特征地震序列地震
- 1996年顺义地震的背景及其含义被引量:5
- 1998年
- 针对1996年12月16日北京顺义4级地震发生的地震活动背景及其主要地震学前兆进行了研究。从地震预报角度,对北京地区中等有感地震发生前后的地震对策做了探讨。
- 吕培苓王慧敏吕梅梅
- 关键词:地震学地震对策地震前兆
- 汶川8.0级地震序列活动的分段性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在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跟踪研究中,发现汶川地震序列具有明显的空间分段活动特点。根据对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部分测震学指标计算,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序列可能是由以绵竹为界,其西南段的汶川主-余震序列和绵竹北东段的北川-青川6级震群地震序列组成,汶川地震可能具有龙门山活动构造的继承性运动特点。
- 李志雄邵志刚赵翠萍李圣强王慧敏吕梅梅和平刘桂平崔子键
- 关键词:地震序列地震类型
- 巨大地震前一种与活动地块相关联的5级地震异常活动现象
- 2004年
- 通过对中国大陆1900年以来所有的12次M≥7.7地震前5级地震活动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包括分析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距未来巨大地震的时间间隔,5级以上地震发震位置和未来巨大地震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在M≥7.7地震前1年内,在600km范围内至少发生1次5级以上地震。发生的5级地震位置一般在未来M≥7.7地震所在的活动地块同一边或对边。研究认为,无论未来M≥7.7地震前5级以上地震是活跃还是平静状态,这一现象都存在,具有普适性特点。
- 张晓东王慧敏吕梅梅
- 关键词:活动地块地震活动性地震构造地震前兆
- 中国大陆7级强震活动与西昆仑-阿尼玛卿弧型构造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
- 2003年
- 通过对中国大陆 7级以上地震震前 1年 5级地震的活跃、平静和固体潮调制触发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中国大陆强地震震源机制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和讨论 ,初步认为西昆仑 -阿尼玛卿等断裂组成的第二弧型带是中国大陆十分重要的 7级以上地震活动特征的分界带 ,它不仅是 7级地震前 5级地震呈现平静和活跃地区的分界带 ,也是固体潮调制和非调制 7级地震的空间分布分界带。这可能同中国大陆强震震源机制解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关。
- 张晓东王慧敏吕梅梅余素荣
- 关键词:强震地震活动特征
- 强震前地震活动图象与震源机制类型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在对1966年以来63次强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图象全时空扫描的基础上,讨论了大陆不同构造区域、不同震源机制强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图象异常演化特征及其主要活动图象与震源机制节面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强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图象显现出应力集中和减弱两个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中期阶段)的活动图象以条带、空区和集中活跃为主;第二阶段(中短期)以持续平静为主.走滑和正断层机制震前显示出较好的特征图象;逆冲断层震前的活动图象与其它两种机制的图象不同,没有明显的特征图象,两个阶段都有平静现象出现.强震前中等地震条带走向与震源机制的两个节面走向一致性较好,但空区的一致性较差.
- 王慧敏黎明晓吕梅梅张晓东
- 关键词:震源机制强震地震活动图象
- 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深震带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震的关系被引量:3
- 1995年
- 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深震带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震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其地震迁移规律与中国大陆展布方向相同的地震带的迁移规律一致,因此,所得结果不仅对预测中国大陆地震大形势有意义,而且也找到了两者力学上的联系。
- 李献智吕梅梅
- 关键词:鄂霍次克海地震迁移地震活动性
- 青海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时空强有序特征探讨被引量:6
- 2003年
- 通过对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的时间、空间、强度和触发特征的分析和初步研究认为 ,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在时间上具备时间节律的特征 ,符合 8级地震 2 4年左右和 7级以上地震 7年左右的时间节律关系 ;在空间上存在地震活动等间距、地震集中活动、共轭条带等特征 ;在强度上符合节律特征 ,并存在明显地受地球自转 ,以及月亮、太阳的调制和触发作用 .最后 ,对巨大地震孕震和发震的条件进行了讨论 .
- 张晓东张永仙吕梅梅余素荣
- 关键词:地震
-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板内8级大地震活动过程和趋势预测初步研究被引量:12
- 2003年
-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是全球 8级大地震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 180 0年以来该区板内 8级大地震共发生了 16次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 8.1级大地震 (36 .1°N ,90 .9°E)是在 195 7年蒙古 8.3级大地震之后 4 4a发生的。研究表明该区 8级大地震的活动过程可能存在相对平静 (1812— 190 2年 )和相对活跃 (190 3— 195 7年 )交替的幕式或轮回过程的性质。 195 7年蒙古地震之后可能是一次新的轮回开始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是新轮回的第二次地震 ,按照轮回过程中事件发生频度是时间的指数函数关系的假定 ,该区下一次 8级大地震可能约在 2 0 2 6年发生。如果假定该过程相当接近泊松过程。那么 ,在 2 0 0 5 ,2 0 10年和 2 0 15年前至少发生一次 8级大地震的泊松概率 ,分别是 0 .2 9,0 .5 3和 0 .70。
- 傅征祥刘杰王晓青郝平吕梅梅
- 关键词:地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