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元发

作品数:28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2篇教育
  • 5篇道德
  • 5篇性教育
  • 5篇现代性教育
  • 5篇教育哲学
  • 4篇德性
  • 4篇德育
  • 3篇道德教育
  • 3篇德教
  • 3篇人性
  • 3篇古典
  • 3篇古今
  • 2篇哲人
  • 2篇争吵
  • 2篇正当
  • 2篇知识
  • 2篇历史主义
  • 2篇伦理
  • 2篇民性
  • 2篇民众

机构

  • 26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6篇吴元发
  • 2篇扈中平

传媒

  • 4篇教育理论与实...
  • 3篇教育发展研究
  • 3篇教育学术月刊
  • 2篇中国教育学刊
  • 2篇复旦教育论坛
  • 2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全球教育展望
  • 1篇中国德育
  • 1篇现代教育论丛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教育学报
  • 1篇中国教育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教育实践也应联系教育哲学被引量:4
2015年
"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已然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在此种背景下,有必要辨明教育理论的多层次性,澄清教育哲学自身的逻辑及其纯粹性与超越性。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的"自然"或"本性"的学问,要求教育实践联系教育哲学。
吴元发
关键词:教育哲学教育实践
论尼采对现代性教育的批判被引量:2
2014年
尼采把现代性视为柏拉图主义的一种变体。他通过对柏拉图主义教育哲学的批判达到了对现代性教育的批判。他认为自柏拉图以来的教育所指向的真理和道德体系,是用逻辑手段虚构出来的道德化的世界本体。他主张通过彻底的虚无主义来根治虚无主义,把传统形而上学和基督教的颠倒了的东西重新颠倒过来,重新肯定生命是最高的价值,从而在根源上彻底批判现代性教育。
吴元发
关键词:尼采历史主义现代性教育
超越国民性:教育的人性旨归
一个族群中成员的层次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国民性概念的笼统性和模糊性.教育的国民性维度只是表层的,最终要超拔到人性层面.在国民性问题上,教育学的关注的不应该是中学还是西学的立场问题,而应该是以国民性还是人性作为教育标准的问题....
吴元发
关键词:国民性思想教育对策人性论精神文明
文献传递
开启中国教育内部的“中西古今”之争被引量:1
2016年
中国现代教育内部深层结构中的"中西古今"成分并未达到"自觉"。由此,有必要在中国教育内部开启"中西古今"之争,以厘清中国现代教育对自身传统传承了什么摈弃了什么,对西方教育吸收了什么排斥了什么。并且,有必要进一步辨明吸引与排斥的是西方教育中的现代成分还是古典成分。以便明晰未来中国教育应该坚守什么改进什么。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探讨西方现代教育从古典向现代性转变的机制、动因及过程,以此为参照重新厘定和提出"现代中国教育问题",破除伪西化,以求建立异质而独特的现代中国教育。
吴元发
关键词:中国教育问题现代性教育古今之争
教育自由的复归之路被引量:8
2011年
要使现代性教育摆脱奴役的困境,呈现教育自由,或许存在着多条可能之路。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知识就是力量"与"知识即美德"两个时代中心词的特征,探讨其对教育的影响,指明在现代性际遇下后者的重新出场是教育自由的复归之路。
吴元发
关键词:教育自由知识就是力量
教育哲学研究中“古典”失落的现实、原因与出路被引量:5
2015年
教育科学主义、教育历史主义、教育消费主义"三大现代性浪潮"联手"杀死"了教育哲学的古典视野。然而,现代性教育危机的纠偏与超克却离不开古典的参照与平衡。唯有使现代性教育与古典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其应有的严肃性和深度,从而使现代人更为审慎、更有底蕴。
吴元发
关键词:教育哲学古典科学主义历史主义消费主义
哲人与民众的生活争吵:教育哲学的发源地和秘密被引量:1
2013年
哲人追问"自然正确",志在过沉思型的哲学生活;民众追寻"习俗"与"意见",旨在过安逸的世俗生活。哲人与民众生活理想的绝对冲突导致了哲人教育学与民众教育学的永恒争吵。政治哲学转向后,哲学由"无以辩护的哲学"转变成"被辩护的哲学";哲人由"癫狂的牛虻"变为"温顺的刺猬";哲人教育学由"不设防的教育学"转变为披上"铠甲"的"隐微与显白教育学"。
吴元发
关键词:教育哲学
教育实践也应联系教育哲学
2015年
“教育理论”辨 “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的话语方式,国人熟悉已久。若“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命题为真,似乎也只是说了一半。当一种观点或方法被人们普遍接受,往往在思维固化甚至意识形态化的同时遮蔽其另一面相。由此,至少在学理上有理由反问:教育实践为什么不应该联系教育理论?此外,这个命题中的“理论”到底何指,并不明晰。何况当今是个教育学分支学科盛产的分娩时代,“教育X学”正在茁壮成长。因此,笼统地使用“理论”一词,并不能准确地陈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吴元发
关键词:教育实践教育哲学教育理论意识形态化话语方式教育学
论野性思维在现代教育中的遮蔽被引量:3
2012年
现代教育以科学标明自身,以主体性装裱教育目标,以技术化指标衡量教育结果,运用自身的工具价值之便把科学思维无限抬高,使自身与野性思维绝对对立,高调标识二者的等级序列,以此来反衬后者的"非科学"性,最终使野性思维在教育中被遮蔽。在此种意义上,现代教育(学)史就是野性思维的遗忘史。在这一遗忘史中,教育所生产的只是"失去灵魂卓越之人",即空心的人、旁观的人、虚无的人。然而,野性思维能够以其独特的方式使人的本真存在得以绽出。因此,现时代的教育应该为其"空敞",使得它如其所是地回归到教育之中。
吴元发
关键词:科学思维现代教育遮蔽
道德生活与知识生活:教育与记忆的双重本质关联被引量:1
2022年
记忆表面上是个人的、自治的、出于理性的,实质上是被给予的、习俗性的、意见性的。由此值得追问:记忆与真理、道德具有何种关联,记忆与知识是何种关系。记忆具有意见与知识的双重面相,在教育上具有引导人过道德生活与知识生活的双重功能。因此,在教育中有必要保持记忆的意见与知识之间的张力,让个体记忆、集体记忆与历史记忆在教育中相互审视,遵守本体论与知识论的双重承诺。既拒绝记忆唯工具化,也反对记忆唯理智化,承认教育与记忆的双重本质关联。
吴元发
关键词:记忆教育本体论承诺道德生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