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怡晨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2篇预后
  • 2篇家族
  • 2篇癌组织
  • 2篇TET
  • 1篇蛋白
  • 1篇预后预测
  • 1篇增殖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组织
  • 1篇生长因子受体
  • 1篇食管
  • 1篇受体
  • 1篇肿瘤细胞
  • 1篇羟化酶
  • 1篇外周
  • 1篇外周循环
  • 1篇胃癌

机构

  • 5篇浙江省肿瘤医...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吴怡晨
  • 4篇凌志强
  • 2篇韩静
  • 1篇应莉莎
  • 1篇曹君
  • 1篇赵强
  • 1篇毛伟敏
  • 1篇刘翔

传媒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TET家族DNA羟化酶与5-hmC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DNA甲基化失调引起基因表达异常是表观遗传学的一个显著特点。目前已知,由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MNTs)催化DNA甲基化,其酶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引起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近期研究发现了一种DNA去甲基化酶—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家族DNA羟化酶,能通过多种途径催化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C)去甲基化,从而调控DNA甲基化的平衡。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作为DNA去甲基化多重步骤中重要的中间产物,其水平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时期发生显著变化。该文从TET家族蛋白展开,介绍TET蛋白的结构、功能及作用机制以及多种人类肿瘤中TET家族基因与5-hmC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对肿瘤发生发展、诊断预后等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吴怡晨凌志强
关键词:肿瘤
再生基因Ⅳ在肿瘤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014年
再生基因Ⅳ(RegⅣ)是再生基因家族的一员,与消化系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相关。RegⅣ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以及抗凋亡等密切相关,可能是肿瘤靶向治疗潜在的分子靶标。
吴怡晨应莉莎凌志强
关键词:肿瘤细胞增殖
TET家族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TET1、TET2、TET3蛋白表达水平,探讨三者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ET1、TET2、TET3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TET1、TET2表达水平为2.45±0.29、4.66±0.2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6.04±0.10.5.89±0.09),而TET3表达水平(7.84±0.1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69±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T1、TET2、TET3三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TET1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肿瘤大小、神经侵犯、淋巴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TET1下调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减短,多因素分析显示TET1表达是胃癌预后独立的风险因素。结论TET1下调与胃癌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并提示预后不良。
吴怡晨凌志强
关键词:胃癌预后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乳腺癌组织和外周循环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乳腺癌组织和外周循环血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行为的影响。方法乳腺癌患者6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女性30例为对照组。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检测M-CSF的阳性表达率;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M-CSF表达水平;随访分析治疗后M-CSF水平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M-CSF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Ⅲ~Ⅳ期患者外周血MCS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乳腺癌各期治疗后M-CSF水平均较降低,且Ⅰ~Ⅱ期低于Ⅲ~Ⅳ期(P<0.05)。随访中位时间9.5个月,共复发和转移13例,复发和转移患者治疗后M-CSF水平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结论 M-CSF在乳腺癌组织和外周循环血中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治疗干预和肿瘤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发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功能。
吕萍胡童韩静吴怡晨乔丽莉孙旖旎
关键词: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乳腺癌
EGFR mRNA上调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表达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应用real-time RT-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GFR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应用ADx-ARMS和PCR-Sanger测序法检测上述标本中EGFR基因18、19、20、21外显子突变,分析EGFR表达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10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仅3例(2.9%,3/105)呈EGFR蛋白弱阳性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92.4%(97/105)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GFR m RNA表达水平上调,与癌旁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且肿瘤组织EGFR m RNA表达水平分别与淋巴结转移(P=0.001)、神经浸润(P=0.039)及TNM分期(P=0.003)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EGFR m RNA表达水平上调患者的平均生存期(16.7个月)显著短于EGFR m RNA表达正常/下调患者(19.1个月),其中8个EGFR m RNA正常表达病例生存情况均良好。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EGFR m RNA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子,其相对危险度为1.368(P<0.001)。[结论]EGFR m RNA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标志物,其表达上调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黄显聪赵强凌志强吴怡晨刘翔曹君韩静毛伟敏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