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手术
  • 6篇肿瘤
  • 6篇外科
  • 6篇颅底
  • 5篇血管
  • 5篇外科手术
  • 4篇入路
  • 4篇脑血
  • 3篇血液动力
  • 3篇血液动力学
  • 3篇手术入路
  • 3篇术后
  • 3篇颅多普勒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肿瘤
  • 3篇经颅多普勒
  • 2篇动静脉
  • 2篇动静脉畸形
  • 2篇动脉
  • 2篇多普勒

机构

  • 2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22篇吴逸群
  • 21篇丁美修
  • 15篇王秉玉
  • 6篇侍行文
  • 6篇毛青
  • 5篇程华怡
  • 4篇樊宝华
  • 4篇洪流
  • 4篇张志愿
  • 3篇竺涵光
  • 3篇陈若平
  • 2篇郭智霖
  • 2篇范新东
  • 1篇曹合利
  • 1篇林国础
  • 1篇许先行
  • 1篇徐涛
  • 1篇田新华
  • 1篇张陈平
  • 1篇欧阳火牛

传媒

  • 8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4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静脉孔区域手术入路的量化显微解剖分析
目的颈静脉孔的解剖结构复杂且变异较大,因而外科手术切除侵犯颈静脉孔区域病灶的难度极大。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该区域显微手术解剖深入全面的理解和各种手术入路方法的分析,为提高手术的效率、安全性和减少手术创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材料和...
吴逸群张志愿丁美修侍行文王秉玉施巍樊宝华
关键词:颈静脉孔显微解剖手术入路颅底
文献传递
经颅多普勒评价不同手术方法对脑血管痉挛率的影响被引量:10
1997年
目的:观察两种手术方法对56例脑瘤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率的影响。方法:利用经颅多普勒(TCD)连续监测患者脑血液动力学。结果:部分患者术后有脑血管痉挛(VSP)发生,显微手术后VSP发生率(4.2%)明显低于传统手术(28%),P<0.05。结论:显微手术优于传统手术。传统手术后VSP与肿瘤部位、性质有关。两种手术方法对垂体瘤和鞍区颅咽管瘤的脑血液动力学影响均不明显。引起VSP的主要原因是与脑损伤的程度及残留于蛛网膜下腔血量的多少有关。提高手术技巧、改进手术方法,以及加强术后处理完全能减少VSP的发生率。
王秉玉丁美修洪流吴逸群程华怡
关键词:脑血液动力学脑肿瘤脑血管痉挛外科手术
三维CT在颅底缺损重建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用三维CT技术进行颅底重建手术的分析、设计 ,提高一期重建的成功率。 方法手术前联合采用三维CT、MRI或CT了解病变与颅底的关系 ,颅底缺损的大小、范围及所涉及的重要结构。根据不同情况设计相应手术方案 ,以自体骨、颞肌瓣和硅橡胶为修复材料。 结果 10例中 1例颅骨纤维结构不良者发生脑膜炎。 3周后痊愈。余 9例无类似或脑组织下垂、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 结论三维CT为分析颅底重建手术方案提供了立体分析资料 。
王秉玉吴逸群陈若平丁美修竺涵光张俭国
关键词:三维CT颅底缺损外科手术手术方案
椎管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一例报告
1998年
患者女,25岁。入院前3个月起出现背部疼痛,同时伴右下肢麻木,发展至左下肢,最后上升至胸部。入院前2周起双下肢乏力,并伴有充盈性尿失禁。检查:T_4以下双侧痛温觉减退,双下肢肌力1~2级,腱反射活跃,左下肢巴彬斯基征阳性。MRI显示:T_(2-3)椎管内髓外约2.5cm×1cm×2cm大小的占位性病变。T_1和T_2均呈高信号改变,界限清楚,脊髓明显受压、移位。术中见肿瘤位于T_(2-3)之间,占据椎管之右侧。肿瘤大小约2.5cm×1.2cm×2.3cm。
毛青丁美修侍行文王秉玉吴逸群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病例报告
经颅多普勒在单侧颈动脉阻断中的应用
2003年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TCD)在单侧颈动脉阻断试验(CAO)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32例可能需要临时或永久阻断颈动脉的患者进行前瞻性TBO-TCD-SP(残端压)研究。结果 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下降率(△mV%)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mV%和△SP%相关性显著(P<0.01)。结论 TCD结合TBO在CAO后脑对缺血耐受性预测中较为可靠。
侍行文王秉玉郭智霖吴逸群陈若平丁美修
关键词:颈动脉阻断脑缺血经颅多普勒
下颌骨骨折伴外伤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附1例报告)被引量:1
2002年
外伤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是很少见的疾病,其发病与颌面部损伤关系密切,一旦发生,病情发展快,预后差,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病人往往死亡或出现严重的永久性后遗症[1].本文介绍1例下颌骨骨折伴外伤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致血管阻塞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并对有关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
顾章愉竺涵光林国础丁美修吴逸群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保守疗法手术疗法
颈前入路与后路手术治疗多发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1996年
颈前入路与后路手术治疗多发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比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吴逸群,丁美修颈前入路手术用以治疗颈椎病已被大家所公认,我们回顾分析了1990年至1993年间收治的15例多发性颈椎问盘突出症,对颈前入路手术与后路手术的...
吴逸群丁美修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突出后路
虚拟仿真颅底手术及临床应用
2004年
目的 应用虚拟仿真颅底手术技术提高颅底肿瘤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方法 20例颅底肿瘤(前颅底肿瘤4例、中颅底10例,后颅底6例)的手术方案设计上采用了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在颅底结构二维影像上进行三维重建,手术范围及手术可能遇到的重要结构,分别以不同颜色区分。以窗来虚拟手术,三维影像进行矩阵线变换,使三维图像和窗按术者要求旋转,以不同角度透视病灶、手术范围、所涉及的重要结构。通过开窗透视、选择最佳窗位和面积来设计手术方案。结果 本组颅底肿瘤全切除率为80%:其中前颅底肿瘤全切除率75%、中颅底肿瘤100%,后颅底肿瘤67%;没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6例肿瘤切除后需再建颅底者,手术均成功,均未发生脑脊液漏,但1例合并筛窦感染。结论 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通过设计并寻找最佳手术方案,可以提高颅底肿瘤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同时是手术教学的有力工具。
欧阳火牛陈若平王秉玉吴逸群丁美修许先行薛德杰
关键词:颅底手术颅底肿瘤并发症
TCD对控制性降血压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的监测
1995年
实验采用吸入性麻醉剂异氟醚,对7条健康杂种犬进行控制性降血压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连续监测一侧大脑中动脉血液动力学指数的改变。结果发现,当平均动脉压由基础值17.5±3.01kPa降到6.1±0.8kPa,颅内压无明显改变(P>0.2)。当脑灌注压降到2.9±1.0kPa,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达到最大代偿时,脑动脉阻力指数由0.5±0.02上升到1(r=-0.7,P<0.01),顺应性指数由0.81±0.14上升到2.61±0.32(r=0.64,P<0.01),搏动指数由0.35±0.11上升到1.95±0.26(r=-0.80,P<0.01)。TCD可以作为一项较理想的监测手段,反映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的代偿状况。脑自动调节具有一半以上代偿潜力的控制性降压是安全合理的。
洪流丁美修吴逸群王秉玉杭燕南
关键词:多普勒降血压脑血管
前交通动脉瘤临床诊治的探讨
1994年
总结16例经颅内直接手术的前交通动脉瘤,介绍动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特点、手术方法、脑血管造影及CT在前交通动脉瘤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认为手术中经额颞开颅侧裂入路可满意暴露动脉瘤,对脑组织损伤小。夹闭瘤蒂前要仔细分离周围血管,避免一并夹闭。指出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动脉瘤形成的病因之一。
丁美修吴逸群洪流田新华王秉玉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外科手术动脉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