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春
- 作品数:15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后的脑MRI表现
- 2001年
- 目的 总结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后的脑MRI表现。方法 搜集了病理证实的 1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 ,且排除了白血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侵犯。 8例静脉化疗加预防性鞘内化疗 ,2例除行静脉和鞘内化疗外还行头颅放疗。用MRI研究治疗后儿童脑实质的改变。结果 MRI显示 5例 ( 5 0 % )患儿脑内有异常改变。 2例有脑白质轻度病变 ,表现为侧脑室旁白质内单发或对称性T1低、T2高信号。 1例有脑萎缩 ,表现为脑室扩大和脑沟增深。 2例同时有白质轻度病变和脑萎缩改变。结论 MRI对于显示白血病治疗后的脑内异常改变是很敏感的 ,儿童白血病患儿治疗中和治疗后可选择性行头颅MRI检查以及时发现病变和指导治疗。
- 王霄英蒋学祥肖江喜周元春高玉洁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磁共振成像儿童
- 磁共振在儿童椎体骨髓转化及病变中信号类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通过分析椎体骨髓磁共振信号类型分布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探讨正常儿童椎体骨髓转换中磁共振信号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椎体病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分析105例正常儿童的脊柱椎体磁共振T1加权序列图像,其中男性63例,女性42例,年龄3个月~17岁(平均年龄6.56岁);同时选择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共32例作为病变组对照研究,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8.09岁)。病种包括各种原因所致贫血(19例)和白血病(13例)。采用GE 0.2 TProfile Gold永磁型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进行脊柱矢状位SE T1WI扫描。采用四级六分法对椎体T1WI表现进行分型观察,并对所获得的数据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年龄组间脊柱椎体信号类型分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0~5岁儿童脊柱椎体信号类型主要为Ⅱa、Ⅲ和Ⅳa型,6~17岁儿童脊柱椎体信号类型主要为Ⅳa和Ⅳb型;脊柱椎体信号类型在不同性别间分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组脊柱椎体表现为Ⅰ型弥漫性T1低信号者最常见(75.6%),其他常见类型还包括Ⅱa型和Ⅳa型。结论椎体磁共振T1信号表现类型的分布与年龄及性别密切相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椎体磁共振成像表现具有显著差异。同时,病变组不同年龄段患儿椎体均主要表现为弥漫性T1信号减低。因此,椎体磁共振表现分型研究有助于直观显示骨髓正常发育过程及弥漫性骨髓病变或翻转的发生。
- 袁新宇肖江喜周元春
- 关键词:儿童脊柱磁共振
- 罕见部位的婴儿骨皮质增生症(附5例报告)
- 1992年
- 本文报告5例发生在髂骨和颅骨的婴儿骨皮质增生症。其中累及颅骨3例,双侧髂骨2例。5例均为多骨受累。累及髂骨者表现特殊,除层状骨膜增生外,尚有呈簇状堆积排列的多团块状影。
- 周元春高玉洁王中哿
- 关键词:骨皮质增生症婴幼儿X线摄影
- 新生儿水平横胃X线与临床探讨(附45例报告)被引量:1
- 1991年
- 为探索新生儿呕吐原因,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177例,发现了水平横胃导致呕吐者45例,仅次于胃扭转。是值得放射科及临床注意的。它的形态正位观,胃窦部抬高与胃体、底同一水平高度,同时胃大弯侧向前上方举起,大小弯不易分清,十二指肠球顶指向后,与胃窦部重叠。侧位观胃窦与胃底前后重叠,位于膈下,横向走行,腹侧胃上方可见小弯角切迹,较深,十二指肠球顶指向脊柱。当给予患儿头高45~60°角并左前斜位45~60。角时,不再出现呕吐,排空顺利,采用此角度喂养疗法,效果良好。此胃型及双角度疗法国内外尚无报道。
- 周元春高琴洁李瑞芝顾海琴姜凌云闵晓华宋琳琳
- 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X线与临床特征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 (简称金葡肺炎 )的X线征象与临床特征 ,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10例血、脓及咽试子培养及凝血酶阳性确诊为金葡肺炎的新生儿患者的胸片及全部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找出其特征。结果 89%新生儿发病急 ,伴发热 ,白细胞升高 ,5 0 %病例分别合并有脐炎、骨髓炎或皮肤脓肿等。X线表现为多发双肺渗出病变 ,80 %病例 2 4h内出现肺气囊 ,5 0 %病例胸膜受侵 ,未见球形病灶。急性期过后 ,胸片表现仍然显著而临床可无高热及白细胞增高的表现。结论 新生儿金葡肺炎多为血源性 ,胸片可较早出现肺气囊 ,易累及胸膜 ,X线征象与临床表现有不一致性。
- 崔爱国张琳周元春蒋学祥
- 关键词: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X线脐炎骨髓炎皮肤脓肿
- 儿童线粒体脑肌病的MRI表现被引量:18
- 2001年
- 目的 回顾性研究 2 0例线粒体脑肌病患儿的MRI表现。方法 2 0例证实为线粒体脑肌病的患儿 ,脑内均有MRI阳性表现 ,研究其MRI表现的类型。结果 2 0例患儿脑内病灶均表现为T1低、T2 高信号 ,8例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18例主要为灰质受累 ,其中 4例同时累及灰质和白质。 2例主要为白质受累。结论 儿童线粒体脑肌病的MRI表现是多样性的。当MRI表现为灰质异常信号、脑萎缩、不典型梗塞或白质病变且合并临床难以解释的多系统症状时 ,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
- 王霄英肖江喜蒋学祥周元春高玉洁
-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磁共振成像儿童
- X线诊断不典型先天性巨结肠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提高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各种X线征象的认识 ,以求早期诊断。方法 :对 60例不典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腹平片、钡灌肠结肠造影、临床资料、手术及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并与 60例典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资料做了对比分析。结果 :患儿日龄越小 ,其钡灌肠结肠造影的X线征象越不典型 ,但在对比分析中找出几种有诊断意义的X线征象。结论 :可将几种有诊断标准意义的X线征象进行综合 ,提出诊断标准供参考 。
- 高莉吕爱军周元春蒋学祥高玉洁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新生儿
- 儿童神经元蜡样质脂褐素增多病的MRI诊断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素增多病 (NCL)的MRI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 6例经病理证实的NCL病例 ,其中 2例为婴儿型 (INCL) ,2例为晚期婴儿型 (LINCL) ,2例为青少年型 (JNCL) ;6例正常儿童作对照组。所有病例均做MR检查。结果 ( 1)脑萎缩 :2例INCL均表现为明显大脑萎缩 ,2例LINCL和 2例JNCL均表现为明显小脑萎缩 ;2例JNCL同时表现为轻度大脑萎缩。 ( 2 )脑白质T2 WI上信号改变 :6例病人中 2例INCL和 2例LINCL的半卵圆中心有稍高信号 ;2例INCL、2例LINCL和 1例JNCL的侧脑室前角有稍高信号。 ( 3 )灰质核团T2 WI上信号改变 :除 1例JNCL外 ,余 5例患儿的丘脑呈低信号 ,2例LINCL双侧壳核和苍白球呈明显低信号。对照组 6例均无异常。结论 MRI能敏感地发现NCL的早期改变 。
- 肖江喜高莉周元春蒋学祥
- 关键词:脂褐素神经元大脑萎缩MRI诊断信号
- 儿童Moyamoya病的MRI和MRA表现
- 2001年
- 目的 分析 6例患儿 (年龄 10个月到 8岁 )的MRI和MRA表现。方法 MRA影像主要研究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狭窄以及侧支血管的出现情况 ,并由此进行分期 ;MRI影像主要研究脑梗塞的发生部位。结果 MRA表现为颈内动脉狭窄 2 5 % (3/ 12 ) ,大脑中动脉狭窄 91.7% (11/ 12 ) ,伴侧支血管形成 10 0 % (12 / 12 ) ,1个大脑半球血管表现为II期 ,6个为III期 ,3个为IV期 ,2个为V期。MRI表现以大脑半球皮质和 /或皮质下梗塞为主 ,达 75 %(9/ 12 ) ,33.3 % (4/ 12 )的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出现梗塞 ,其中 2 5 % (3/ 12 )为两者合并出现的。结论 MRI和MRA是评价儿童Moyamoya病的一种很好的影像学方法。对于怀疑Moyamoya病的患儿应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王霄英肖江喜蒋学祥周元春高玉洁
- 关键词:MOYAMOYA病磁共振成像儿童
- 动态增强MRI对软组织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2
- 2003年
-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对软组织肿块和肿瘤样病变的良、恶性的鉴别价值。方法对 3 0例经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肿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 ,其中恶性肿瘤 11例 ,良性肿块 19例。将感兴趣区 (ROI)的信号强度绘制成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 (TIC) ,并分别计算其 0 5min斜率值。结果 3 0例软组织肿块的TIC分为 3型 ,12例表现为Ⅰ型曲线 ,其中 10例为恶性肿瘤 ,2例为良性肿瘤 ;12例表现为Ⅱ型曲线 ,其中 11例为良性肿块 ,1例为恶性肿瘤 ;6例表现为Ⅲ型曲线 ,均为良性肿块。 11例恶性肿瘤中 ,10例病变的 0 5min斜率值大于 0 0 0 5 7;19例良性肿块中 ,17例 0 5min斜率小于 0 0 0 5 7;良、恶性肿瘤的TIC斜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Logistic回归分析病变良、恶性和斜率值有相关性。以 0 5min斜率值 0 0 0 5 7作为鉴别肿块良恶性的阈值 ,判断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 90 9% ,特异性为 89 4% ,阳性预测值为 83 3 % ,阴性预测值为 94 4%。结论 动态增强MRI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肿瘤病变的良。
- 高莉蒋学祥周元春高玉洁肖江喜
- 关键词:软组织肿块肿瘤样病变软组织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