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蛋白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5篇蛋白酶
  • 5篇金属蛋白
  • 5篇金属蛋白酶
  • 5篇基质
  • 5篇基质金属
  • 5篇基质金属蛋白...
  • 3篇血管
  • 3篇神经功能
  • 3篇他汀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清
  • 2篇血性
  • 2篇血脂

机构

  • 16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6篇周慧
  • 6篇陈德艳
  • 5篇谷德祥
  • 3篇李飞
  • 3篇邓时慧
  • 3篇吴敏
  • 1篇冯佳梁
  • 1篇张社卿
  • 1篇徐建文
  • 1篇郑志峰
  • 1篇孙卫星
  • 1篇陈赟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家庭用药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神经病学与神...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时检测人体温度的冰帽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用品。实时检测人体温度的冰帽,包括一帽体,帽体从外至内依次为保温层、降温层以及无纺布层,无纺布层上开设有至少三个开口,开口上缝设有太空棉层,且太空棉层的内侧粘附有一柔性无线温度传感器;降温层包括储水囊,...
陈贇陈燕徐建文孙卫星李飞俞暐邓时慧周慧
文献传递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3和9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3和9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每组各42例。常规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强化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次,1次/d。两组患者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3和MMP-9水平和脑梗死病灶面积。结果治疗后,常规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57%,显著低于强化组的9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2、MMP-3和MMP-9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强化组下降幅度与常规组比较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脑梗死病灶面积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5),且强化组缩小幅度比常规组更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减轻血管壁炎症,抑制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的降解。
吴敏戎天艺周慧陈德艳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片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基质金属蛋白酶-2
NLR与脑梗死患者END的相关性及对其预测价值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NLR与脑梗死患者END的相关性及对其预测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收治的25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END将患者分为END组(59例)和非END组(199例)。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水平及NLR;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确定EN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NLR预测脑梗死发生END的价值。结果与非END组比,END组患者高血压占比、入院收缩压比例及入院NIHSS评分均升高(P<0.05);与非END组比,END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及NLR均升高;淋巴细胞水平降低(P<0.05);NLR、入院收缩压均为影响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6、1.036,P<0.05);淋巴细胞为END发生的保护因素(OR=0.492,P<0.05);NLR预测EN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0.648~0.797,P<0.05);最佳截断值为2.247。结论NLR、入院收缩压均为影响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细胞为影响END发生的保护因素,临床可通过宣传血压控制的重要性,家人和朋友可通过督促患者注意锻炼身体,以降低END发生率。此外,由于入院时NLR的检测对脑梗死患者发生END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临床相关工作者可通过对入院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利于患者预后。
戎天艺花芸周慧
关键词:脑梗死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6
2008年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似性,炎症标志物及感染与AS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周慧邓时慧谷德祥
关键词:炎症动脉粥样硬化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其防治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糖尿病的认识仅局限于糖代谢的紊乱,其治疗措施亦侧重于血糖的控制。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大型医学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临床医师开始重视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的关系,并积极对血脂异常进行治疗。现就近年来关于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其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瞿炯炯周慧谷德祥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医师糖代谢
正确分辨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
2011年
我临床接诊过这样一名78岁的女性患者。这名患者既往性格内向,3年前竟然开始怀疑80岁的老伴有外遇,且不分场合、不分说话对象(有时是陌生人)向人诉说老伴外遏情况。而随患者来的家人明确表示,这种怀疑完全没有任何依据。
周慧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女性患者怀疑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就诊的8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脑神经保护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基础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予以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和血糖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强化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1次/d,两组均连用4周。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vWF和VE-cadherin水平,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强化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vWF [(112.03±25.81)%vs (136.21±20.42)%]和VE-cadherin水平[(3.71±0.62) mg/L vs (4.86±0.74) mg/L]较治疗前[(170.12±30.15)%vs (167.62±29.57)%、(5.89±1.17) mg/L vs (5.97±1.08) mg/L]均不同程度下降,且强化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强化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强化组治疗期间分别出现不良反应2例(4.76%)与5例(11.90%),症状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予以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临床疗效较常规治疗的效果更显著,药物安全性亦较好。
陈德艳周慧陈赟吴敏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血栓调节蛋白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
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取30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溶栓前、溶栓后6h、24h、7d、14d)的肘静脉血,检测其不同时期血清MMP-9水平,以同期收住院3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作为基线参考。同时对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4d行NIHSS评分,溶栓前及溶栓后90d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RS)以作为近中期疗效判断指标,并按评分改善程度分组比较其MMP-9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6h、24h、7d、14d血清MMP-9水平均较基线水平有显著提高,且呈动态变化,在溶栓后7d达高峰。溶栓后14d NIHSS评分改善程度与MMP-9峰值水平存在负相关(r=-0.65)。90d mRS评分不同改善程度组其血清MMP-9峰值水平存在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血清MMP-9水平呈动态变化,7d达高峰。血清MMP-9峰值水平可以初步预测脑梗死患者溶栓近中期疗效。
周慧谷德祥邓时慧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类脑梗死再灌注损伤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在原发病变稳定后出现头晕、视物不清、眼震、腭肌阵挛、肢体震颤、共济失调等表现,其中上腭震颤为其典型症状,通常在格莫三角损伤后数周至数月出现,约5~24周症状达到高峰。原发脑损伤疾病已经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而HOD这一继发病症的出现又再次加重了躯体损伤,增加了患者精神及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早期诊断并有效干预成为临床研究热点。
冯佳梁周慧沈佐廷李飞张社卿
关键词: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基因诊断
丁苯肽软胶囊对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水平、神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丁苯肽软胶囊对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神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在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酌情给予控制颅内压、血压、血糖及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保护和改善微循环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4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MMP-9及TIMP-1水平、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和认知功能指标[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TIMP-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NF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而WMS评分及MoC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期间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8.33%)和5例(13.89%),症状均较轻,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及认知功能,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MMP-9分泌,促进血清TIMP-1释放,纠正体内MMP-9/TIMP-1比值失调密切相关。
陈德艳周慧戎天艺
关键词: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