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歆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45 H指数:3 供职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科技厅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新发现与关键诊疗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佟红艳 胡超 金洁 梅琛 叶丽 任艳玲 周歆平 马丽亚 黄健 徐伟来 叶杏浓 王丽君 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恶性克隆性血液病,是老年最常见的恶性血液病。国际现有治疗的完全缓解率(CR)低(30%左右),高危患者中位生存期(OS)仅0.8年,五年总生存率只有29%。其诊治难点在于:发病机制不清,早期...关键词: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疾病治疗 伴1号染色体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1号染色体异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3年672例MDS患者临床资料,研究伴l号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细胞遗传学特征,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672例MDS患者中伴1号染色体异常41例(6.1%),其中难治性贫血(RA)6例、难治性贫血伴有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ARS)2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9例、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110例、RAEB-213例、MDS不能分类(MDS-U)1例。1号染色体异常以der(1)、dup(1)、-1多见,1q三体18例(43.9%),以1q片段重复和1q与其他染色体发生不平衡易位多见。32例合并有其他染色体异常,多涉及3个及以上异常核型。9例转变为急性白血病(转白),中位转白时间为7.18(0.56~54.28)个月;36例患者纳入生存分析,中位生存时间为17.48(95%CI 14.38~20.58)个月。RAEB组(RAEB-1、RAEB-2)、染色体异常>3种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短于非RAEB组(RA、RARS、RCMD、MDS-U)、染色体异常≤3种组(χ2=10.398,P=0.001;χ2=3.939,P=0.047)。RAEB是影响1号染色体异常M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号染色体异常在MDS中并不罕见,以1q三体最为常见,且常伴其他异常核型。伴1号染色体异常MDS患者总体预后较差,RAEB是伴1号染色体异常MDS患者独立预后因素。 王炜 陈志妹 余梦霞 王焕萍 楼基余 徐欢 胡超 牧启田 佟红艳 韦菊英 周歆平 金洁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分析 镇静深度对老年患者体外循环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7 2010年 谵妄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谵妄使患者并发症增多、死亡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研究预防和治疗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意义重大。研究表明,镇静药物的使用对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有影响。丙泊酚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 eunit,ICU)常用的镇静药物,本文拟研究丙泊酚不同镇静深度对体外循环术后老年患者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周歆平 章渭方 李彤 王国彬 陈红娟 倪昀岚关键词:体外循环术后 术后谵妄 老年患者 发生率 重症监护病房 镇静药物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与功能的变化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功能的改变,以探讨ACS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为EPCs在冠心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ACS患者26例,对照组14例,密度梯度... 周歆平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内皮祖细胞 病理生理 粘附能力 文献传递 地西他滨序贯联合低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MDS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的临床研究 周歆平 任艳玲 张瑾 陆滢 蓝建平 林圣云 张越峰 匡跃敏 马丽亚 梅琛 韦菊英 叶丽 徐伟来 金洁 佟红艳足疗程去甲基化药物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去甲基化药物(HMA)足疗程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来自浙江省45家医院的409例接受了至少连续4个周期的HMA单药起始治疗的MDS患者,评估HMA疗效和安全性。采用Mann-Whitney U或卡方检验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分析疗效与生存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409例患者HMA治疗的中位疗程为6(4~25)个疗程。完全缓解(CR)率为33.98%,总缓解率(ORR)为77.02%。多因素分析显示,复杂核型(P=0.02,OR=0.39,95%CI 0.18~0.84)是CR的独立良好影响因素;TP53突变(P=0.02,OR=0.22,95%CI 0.06~0.77)是ORR的独立良好预测因素。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25.67(95%CI 21.14~30.19)个月,HMA治疗有反应(P=0.036,HR=0.47,95%CI 0.23~0.95)是OS的独立良好预后因素,而伴有复杂核型(P=0.024,HR=2.14,95%CI 1.10~4.15)、发生白血病转化(P<0.001,HR=2.84,95%CI 1.64~4.92)、TP53突变(P=0.012,HR=2.19,95%CI 1.19~4.07)均是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HMA减剂量较标准剂量在疗效和中位OS时间均无显著差异。地西他滨和阿扎胞苷治疗组的CR率、ORR均无显著差异。接受地西他滨治疗患者的中位OS时间长于接受阿扎胞苷治疗患者(29.53个月对20.17个月,P=0.007),但地西他滨组严重骨髓抑制、肺炎发生率高于阿扎胞苷组。结论在患者能够耐受情况下,连续规律地使用适当剂量的HMA,有利于MDS患者最大程度从治疗中获益。 刘晓珍 周淑娟 黄健 赵彩芳 赵彩芳 张喻堤 梅琛 梅琛 马丽亚 周歆平 邵燕萍 肖希斌 肖希斌 姚荣欣 胡通林 胡通林 钱申贤 严雪芬 黄黎 黄黎 王曼玲 傅佳萍 寿黎红 江文华 李琳洁 李琳洁 乐静 罗文纪 周秀杰 周秀杰 张浩 周梅 金洁 金洁 蒋慧芳 欧阳桂芳 欧阳桂芳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去甲基化药物 地西他滨 阿扎胞苷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 ACS 患者26例... 周歆平 夏良 朱军慧 谢旭东 章浩 陈君柱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干细胞 文献传递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2009年 内皮祖细胞(EPCs)是一类可增殖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参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在于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提示EPCs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观察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循环EPCs数量和黏附、增殖、分泌白细胞介素IL-8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功能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周歆平 夏良 朱军慧 谢旭东 陈君柱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外周血循环 祖细胞数量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病理生理基础 内皮损伤 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较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效初步观察 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评价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较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探讨MDS相关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浙江省4所医院收治的62例较低危MDS患者,治疗分2组,地西他滨组(地西他滨12mg·m-2·d-1,连续5d)和支持治疗组,检测与MDS预后相关的15项基因突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oRR)和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析其与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62例患者中,可评估患者51例,其中地西他滨组24例,支持治疗组27例。与支持治疗组相比,地西他滨组的ORR(66.7%对29.6%,Z2=6.996,P=0.008)和中位PFS时间显著改善(未达到对13.7个月,P=-0.037)。51例患者中20例(39.2%)检测到基因突变阳性,其中4例患者单纯SF381阳性,均在支持治疗组。与基因突变阴性患者相比,16例基因突变阳性(除单纯SF381阳性)患者中位PFS时间显著缩短(9.2个月对18.5个月,P=-0.008),其中地西他滨组8例患者中6例有效,支持治疗组无一例(0/8)有效。地西他滨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3-4级粒细胞减少(45.8%),3~4级感染发生率为33.3%(8/24)。结论该研究小系列患者的初步结果表明应用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较低危MDS患者可能有效,对于基因突变患者也可获益,且患者耐受,值得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其临床意义。 叶丽 任艳玲 谢丽丽 罗颖婉 林佩佩 周歆平 马丽亚 梅琛 徐伟来 韦菊英 蒋慧芳 张立明 曾惠 佟红艳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低甲基化 地西他滨序贯联合小剂量伊达比星和阿糖胞苷治疗高危髓系肿瘤的临床研究 背景:地西他滨(DAC)是去甲基化抑制剂,用来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既往研究表明DAC单药治疗完全缓解率低,联合用药成为趋势.我们前期的实验研究提示地西他滨序贯联合伊达比星有良好的... 叶杏浓 周歆平 韦菊英 许改香 李颖 毛莉萍 黄健 任艳玲 梅琛 娄引军 马丽亚 俞文娟 金洁 佟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