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轩

作品数:29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导管
  • 6篇动脉
  • 6篇取栓
  • 6篇急性
  • 5篇X线
  • 4篇植入
  • 4篇介入
  • 4篇瓣膜
  • 3篇动脉瓣
  • 3篇血管
  • 3篇血性
  • 3篇置换术
  • 3篇起搏
  • 3篇起搏器
  • 3篇缺血
  • 3篇急性缺血
  • 3篇急性缺血性
  • 3篇骨节
  • 3篇大骨节病
  • 2篇导管室

机构

  • 28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四川省骨科医...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作者

  • 28篇周轩
  • 9篇彭勇
  • 7篇何森
  • 5篇陈茂
  • 5篇冯沅
  • 5篇魏家富
  • 5篇魏薪
  • 4篇赵振刚
  • 4篇胡发云
  • 4篇蒙炜
  • 4篇陈果
  • 4篇郑明霞
  • 3篇周宗科
  • 3篇陈飞
  • 3篇康鹏德
  • 3篇邹翎
  • 3篇沈彬
  • 3篇裴福兴
  • 2篇李侨
  • 2篇陈勇

传媒

  • 4篇中国医疗设备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四川医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罕见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机化1例被引量:1
2008年
陈君蓉周轩陈兵潘小文罗飞陈运久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ADAPT技术与支架取栓术对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评价直接一次性抽吸取栓(ADAPT)技术与支架取栓术对于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进行取栓的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7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DAPT组和支架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手术信息及临床预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手术方式是否为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史和术前NIHSS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股动脉穿刺至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术后NIHSS评分、90dmRS、症状性出血率以及是否静脉溶栓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不同临床结局为因变量,结果显示,性别、手术方式、血管再通率、年龄并不是影响临床结局的因素(P>0.05),术前NIHSS评分(P=0.031)和股动脉穿刺至再通时间(P=0.010)是临床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在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ADAPT技术与常规支架取栓术具有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
简能日周轩罗一纯高荣慧胡航佳胡发云
关键词:高龄患者
直接抽吸取栓术与机械支架取栓术在急性颅内血管闭塞中的疗效对比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比较直接抽吸取栓术(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echnique,ADAPT)与机械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3-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的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根据采用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ADAPT组和支架组。血管成功再通定义为血流mTICI≥2b级,治疗技术相关指标为穿刺-血管再通时间、一次完全再通比例、一次完全再通手术时间、全部闭塞血管再通比例;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90 d预后良好(mRS≤2分)比例;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为术中血栓逃逸与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06例患者,年龄24~90岁,平均69.6±13.5岁,男性51例(48.1%);其中ADAPT组46例,支架组60例。ADAPT组中43例(93.5%)患者实现全部闭塞血管再通;支架组中52例(86.7%)患者实现全部闭塞血管再通。ADAPT组穿刺-血管再通时间短于支架组[52.5(31.5~87.7)min vs 64.0(51.0~98.7)min,P=0.036];一次完全再通时间短于支架组(37.2±12.4 min vs 59.5±21.4 mi n,P<0.001);两组一次完全再通、全部闭塞血管再通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APT组90 d预后良好患者比例高于支架组(63.0%vs 36.7%,P=0.007);两组术中血栓逃逸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支架组比较,采用ADAPT技术较支架取栓治疗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患者临床预后更佳。
简能日周轩罗一纯高荣慧胡航佳胡发云
关键词:脑梗死血管闭塞
经房间隔途径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治疗严重二尖瓣反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被引量:2
2023年
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外科手术风险高危且解剖结构适合使用HighLife系统行经房间隔途径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SMVR)的症状性严重二尖瓣反流(3+或4+)患者4例。其中男1例,女3例,中位年龄68.5岁(64.0~77.0岁),中位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8.1%(6.4%~8.9%)。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TSMVR,术后均无人工瓣膜瓣口反流、瓣周漏、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术后30 d内发生3例次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封堵及心力衰竭再入院。本研究初步表明,使用HighLife系统行TSMVR治疗严重二尖瓣反流是可行的,能有效消除反流,微创且相对安全。
陈飞赵振刚姚怡君朱中凯李茜郑明霞周轩彭勇魏家富魏薪梁玉佳陈果朱涛蒙炜冯沅陈茂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二尖瓣闭锁不全
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采用双平板DSA)和对照组(n=59,采用单平板DSA),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电影序列数、摄影帧数、剂量面积乘积以及空气比释动能。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33.50(25.00,40.50)min vs 45.00(40.00,50.00)min,P<0.001]、对比剂用量(62.68±22.40 mL vs 100.46±20.91 mL,P<0.001)、以及电影序列数[10.00(8.00,13.25)vs 14.00(12.00,16.00),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电影序列数均与手术时间(r=0.586,P<0.001)、术中对比剂用量(r=0.637,P<0.001)成正相关。两组患者在剂量面积乘积、空气比释动能、摄影帧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平板DSA机造影的辐射剂量与常规采用单平板DSA无明显差别,但使用双平板DSA造影,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对比剂用量明显减少,有益于患者。
赵思斯周轩焦河邓帮富费泽军何森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碘对比剂
对比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辐射剂量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对比观察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ADAPT)与常规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按照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分为ADAPT组(n=29)和支架组(常规支架取栓,n=25);比较2组术中透视时间、空气比释动能(AK)、剂量面积乘积(DAP)、摄影序列数和摄影帧数以及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DAPT组透视时间、AK、DAP、摄影序列数和摄影帧数均低于支架组(P均<0.05)。ADAPT组25例(25/29,86.21%)、支架组13例(13/25,52.00%)AK值<1.0 Gy,ADAPT组中AK值<1.0 Gy者占比高于支架组(P<0.01);ADAPT组22例(22/29,75.86%)、支架组11例(11/25,44.00%)DAP值<100 Gy·cm2,ADAPT组中DAP<100 Gy·cm2者占比高于支架组(P=0.01)。透视时间与DAP(r=0.60,P<0.01)、AK(r=0.69,P<0.01)均呈正相关,DAP与AK呈正相关(r=0.81,P<0.01)。结论ADAP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辐射剂量低于常规支架取栓。
简能日周轩罗一纯高荣慧胡航佳袁元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大脑中动脉
成人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炎患者髋关节影像学表现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成人大骨节病髋关节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并与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对比。方法:对四川省壤塘县112例(224髋)确诊为成人大骨节病的患者进行髋关节摄片,观察髋关节髋臼侧、股骨侧有无影像学改变,测量髋关节Sharp角、CE角、髋臼指数、头转子间距离、头颈指数和颈干角,并将测量结果与我院40例(80髋)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24髋中有22髋(9.8%)出现髋部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髋臼软骨下骨硬化或囊变、股骨头形态不规则伴密度异常、颈干角变小。112例患者Sharp角平均37.92°、CE角平均30.26°、髋臼指数平均43.86、头转子间距离平均1.69cm、头颈指数平均1.80、颈干角平均121.8°。与骨关节炎患者相比,大骨节病组患者颈干角较小,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余测量指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大骨节病部分患者髋关节在影像学方面具有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髋臼软骨下骨硬化或囊变、股骨头形态不规则伴密度异常、颈干角变小。上述影像学改变与骨关节炎患者相比无明显特异性。
曾羿周宗科周轩沈彬邹翎朱赟杨静康鹏德裴福兴
关键词:大骨节病髋关节X线骨关节炎
云平台在DSA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方法基于云平台建立设备管理数据库,搭建各管理模块,对使用云平台管理DSA设备进行应用效果评估。结果云平台改变了设备管理的传统方式,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设备报修维修的时效性。结论云平台在DSA设备管理中,以其便捷、高效、准确的优势,保障了介入手术的顺利开展,也为医院设备部门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云平台将会逐步或已经成为医院信息系统构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周轩刘宇轩彭勇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球管设备管理
基于心导管室信息管理系统影像数据安全机制的研究和设计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为提高医疗数据安全、保护患者隐私,我们需要建立影像数据安全防护新机制。方法构架管理层级权限,运用面部特征识别和身份证识别的效验技术。结果实现了5级权限管理,建立起双重验证安全技术下的用户数据使用记录机制。结论心导管室信息管理系统层级清晰,所有的影像数据可以被安全、准确的调阅及获取,并可追根溯源,高效地服务于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周轩刘宇轩彭勇
关键词:医学影像信息系统
对比植入第二代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双腔起搏器辐射剂量
2024年
目的对比植入第二代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与传统双腔起搏器所致患者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因心动过缓接受植入起搏器患者,按照植入起搏器类型将其分为AV组(n=30)与传统组(n=44);比较2组透视时间、空气比释动能(AK)、剂量面积乘积(DAP)、电影序列数及电影合计帧数。结果AV组AK、电影DAP、电影序列数及电影合计帧数均高于传统组(P均<0.05);组间透视时间和透视D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X线辐射投射范围基本一致,且多分布于躯体左半侧。结论相比植入传统双腔起搏器,植入Micra AV时患者所受电影采集辐射剂量更大,而透视所致辐射剂量无显著差异。
简能日周轩李真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