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玲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骨细胞
  • 5篇成骨
  • 5篇成骨细胞
  • 4篇钛片
  • 3篇TGF-Β
  • 2篇氧化膜
  • 2篇细胞因子
  • 2篇面粗糙度
  • 2篇TGF-Β1
  • 2篇IGF-I
  • 2篇表面粗糙度
  • 2篇粗糙度
  • 1篇牙周
  • 1篇牙周炎
  • 1篇牙纵折
  • 1篇氧化钛
  • 1篇义齿
  • 1篇引导组织再生
  • 1篇引导组织再生...

机构

  • 5篇昆明市第一人...
  • 3篇昆明医学院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唐玲
  • 4篇丁仲鹃
  • 3篇周屹立
  • 2篇曹良菊
  • 1篇刘桂林
  • 1篇王汝丽
  • 1篇陈城
  • 1篇张杰

传媒

  • 2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广东牙病防治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Bio-Oss和胶原膜治疗牙周炎重度垂直骨吸收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观察多孔矿化骨Bio-Oss联合胶原膜Bio-Gide或国产胶原膜(BME-10X)治疗牙周炎重度垂直骨吸收的疗效。方法:选取36例牙周炎重度垂直骨吸收的患者41牙。牙周翻瓣术植入Bio-Oss后分别盖国产胶原膜(BME-10X)(试验组)和Bio-Gide(对照组),试验组20牙,对照组21牙。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12个月记录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龈指数(GI)、牙龈退缩(GR)、牙齿动度(TM)和摄X线牙片。结果:手术前后自身比较,2组的PD、AL、TM、GI均有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2组间PD、AL、TM、GR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Bio-Oss联合Bio-Gide膜或国产胶原膜治疗牙周炎重度垂直骨吸收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曹良菊唐玲王汝丽
关键词:牙周炎引导组织再生术BIO-OSS胶原膜
钛片表面微形态对成骨细胞促骨形成因子IGF-I、TGF-β<sub>1</sub>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钛片表面微形态对成骨细胞促骨形成因子TGF-β<sub>1</sub>、IGF-Ⅰ基因表达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将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与五种不同处理的钛片—机械打磨组G、喷砂组SB1~3、钛浆喷...
唐玲
关键词:钛片成骨细胞细胞因子
钛片表面粗糙度和氧化膜对成骨细胞黏附影响的体外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钛片表面粗糙度和氧化膜对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为选择临床种植体的表面处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250片纯钛钛片分为5组。采用直径分别为108~130μm(S1组)、216~301μm(S2组)、356~411μm(S3组)TiO2砂对钛片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另外一组钛片采用钛浆喷涂(TPS)技术处理,设为TPS组;最后一组以600目SiC砂纸打磨组作对照(S0组)。分别测定钛片表面的粗糙度和氧化膜结构。在5组钛片表面进行成骨细胞培养,比较各组钛片表面成骨细胞在黏附1、4、12及24 h时的形态及黏附率。结果 S3组钛片表面氧化膜结构完整、连续,其表面的成骨细胞形态优于其他组。黏附1、4 h时,S3组黏附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黏附12、24 h时,S3和TPS组黏附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黏附4、12、24 h时,S1、S2、S3和TPS组黏附率均高于S0组(P<0.05)。结论表面粗糙度较高的喷砂表面的粗糙度和氧化膜结构更有利于成骨细胞黏附。
周屹立丁仲鹃唐玲
关键词:成骨细胞二氧化钛膜
鈦片表面微形态对成骨细胞促骨形成因子IGF-I、TGF-β1表达的影响(摘要)
2008年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钛片表面微形态对成骨细胞促骨形成因子IGF—I、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将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与5种不同处理的钛片一机械打磨组G、喷砂组SB1~3、钛浆喷涂组TPS共同培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成骨细胞在不同表面钛片上粘附形态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表面钛片上细胞IGF—ImRNA表达的差异,并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GF-I、TGF—β1蛋白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1)细胞粘附形态:
唐玲丁仲鹃张杰
关键词:成骨细胞细胞因子
钛片表面粗糙度对成骨细胞合成分泌TGF-β_1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不同表面粗糙度钛片对成骨细胞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与5种不同表面粗糙度的钛片-机械打磨组G、喷砂组SB1~3、钛浆喷涂组TPS共同培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在不同表面钛片上粘附形态的变化,并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蛋白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粗糙表面细胞为多边形,胞浆丰富,有多个伪足突起呈分化表型,光滑表面细胞呈长梭形,少见伪足突起.粗糙组(SB、TPS)TGF-β1表达较光滑组(G)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喷砂各组随粗糙度的增加TGF-β1的表达呈上升趋势,而TPS表面TGF-β1的表达低于SB3组(P<0.05).结论:一定程度的粗糙表面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和TGF-β1蛋白表达.
唐玲丁仲鹃周屹立
关键词:钛片表面粗糙度成骨细胞TGF-Β1
磨牙纵折保存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磨牙纵折保存治疗的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41例41颗纵折磨牙栓结扎丝固定、完善根管治疗、光固化树脂粘接充填、烤瓷冠修复。结果随访观察3年,成功38例,失败3例。结论及早固定、完善根管治疗后再作烤瓷冠修复,纵折磨牙可以保留。积极诊治隐裂牙,纠正不良咬合及合理的牙体牙髓病治疗是预防纵裂的关键。
曹良菊唐玲刘桂林
关键词:磨牙纵折根管治疗烤瓷冠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将90例牙列缺损伴牙排列紊乱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义齿修复,治疗组给予正畸加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80%VS 95.56%),差异显著(P<0.01);不良反应比较(0%VS 2.22%),无显著差异(P>0.05);满意度比较(77.78%VS 95.56%),差异显著(P<0.01)。对牙列缺损伴牙排列紊乱而言,先矫正牙排列紊乱后再进行牙列缺损的修复,可较单纯义齿修复获得更好的美观和修复效果,且疗效稳定,安全可靠。
唐玲陈城
关键词:正畸义齿口腔修复
钛片表面粗糙度和氧化膜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钛片表面粗糙度和氧化膜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种植体表面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粒度分别为108~130μm(S1)、216~301μm(S2)和356~411μm(S3)的二氧化钛颗粒对纯钛钛片表面进行喷砂处理,钛浆喷涂(titanium-sprayed plasma,TPS)表面处理组由Straumman公司提供,600目砂纸打磨组(S0)作为对照组,在钛片表面进行成骨细胞培养。采用表面轮廓测量仪测量其表面粗糙度,电子探针(electron microprobe)测定钛片表面氧化膜结构。分别在1、3、5及7 d时,采用四锉盐比色(MTT)法检测不同处理表面对成骨细胞增殖(OD值)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ALP)及骨钙素分泌(OC)检测比较不同处理的表面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S0、S1、S2、S3和TPS组表面粗糙度由0.372μm至5.239μm递增;喷砂组钛片表面氧化膜结构完整、连续;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更利于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喷砂表面粗糙度越高,越利于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S3组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优于TPS组。结论:表面粗糙度较高的喷砂表面,更利于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
周屹立丁仲鹃唐玲
关键词:成骨细胞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