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晓新

作品数:3 被引量:102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置管
  • 3篇PICC置管
  • 2篇PICC
  • 1篇双腔
  • 1篇水胶体
  • 1篇水胶体敷料
  • 1篇问题及原因分...
  • 1篇静脉
  • 1篇静脉炎
  • 1篇护理
  • 1篇机械性静脉炎
  • 1篇胶体
  • 1篇高压注射
  • 1篇风险管理
  • 1篇敷料
  • 1篇POWER
  • 1篇插管
  • 1篇超声
  • 1篇超声引导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3篇姜晓新
  • 3篇张娜
  • 1篇梁雪娇
  • 1篇孟珊珊

传媒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水胶体敷料防治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被引量:71
2009年
目的 观察应用水胶体敷料预防及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经患者知情同意后,根据医生开医嘱先后顺序,将80例患者间隔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PICC置管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并选择6cm×7cm的水胶体敷料沿穿刺静脉走向平行覆盖于透明贴膜上方,下缘距穿刺点2~3cm,覆盖3~7d。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置管后导管护理。如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再覆盖水胶体敷料。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并比较应用硫酸镁湿敷和应用水胶体敷料治疗静脉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1例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共有8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水胶体敷料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8例(88.89%)治愈,1例(11.11%)显效;应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炎,14例(87.50oA)治愈,1例(6.25%)显效。结论 水胶体敷料能有效预防及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娜孟珊珊姜晓新
关键词:水胶体敷料PICC机械性静脉炎
PICC置管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原因分析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减少PICC置管过程中的护理问题,降低置管的风险。方法对我科102例PICC置管病人发生的13起护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制订防范措施。结果发生护理问题的原因包括:置管护士资质、经验不足;置管前未履行有效的告知;置管后护理维护不规范;非专业人员维护置管等。结论实施严谨的操作流程和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降低置管护理问题的发生。
张娜姜晓新
关键词:PICC护理风险管理
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双腔PowerPICC置管的效果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双腔PowerPICC穿刺置管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液体流速、高压注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需行PICC置管的106例患者,按其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2),两组均采用美国巴德SiteRite5血管超声导引系统评估血管、利用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PICC穿刺,其中对照组采用巴德三项瓣膜式双腔PICC导管,观察组采用双腔PowerPICC导管。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两组患者接受增强CT时高压注射的途径及效果。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组为7.41%,观察组为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6,P〈0.05);观察组在接受增强CT检查时可直接连接高压注射器进行增强扫描,而对照组患者100%需再次进行外周大静脉穿刺;对照组药液外渗、局部肿胀及局部疼痛、不适的发生率分别为17.02%,25.53%,观察组发生率均为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60,29.27;P〈0.01)。结论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双腔PowerPICC置管操作安全、微创,穿刺成功率高,置管并发症低,输液速度、流量达到临床要求,并能应用于CT增强扫描等辅助检查,弥补现有PICC置管不能用于高压注射的缺憾,无药物外渗的危险,提高导管利用率、有效减少护士工作量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娜姜晓新梁雪娇
关键词:超声引导POWER高压注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