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行康
- 作品数:21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如何认识与开展减瘤性根治前列腺切除术?
- 2017年
- 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目前逐渐成为泌尿肿瘤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寡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定义、影像学诊断的进展以及实施减瘤手术的理论依据等三方面对"如何认识减瘤性根治前列腺切除术"进行阐述;另外,从前列腺癌根治手术诊疗指南的变迁、转移性前列腺癌减瘤手术的临床探索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三方面对"如何开展减瘤性根治前列腺切除术"进行探索,以期提高对泌尿外科医师对减瘤性根治前列腺手术的认识。
- 徐勇姜行康
-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 前列腺穿刺标本中神经周围侵犯对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中神经周围侵犯(PNI)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160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并进行常规石蜡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肿瘤细胞浸润神经束或神经束膜判定为PNI阳性。分析标本中PNI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预后的关系。结果:16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PNI阳性27例(16.9%)。PNI与前列腺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临床分期、手术切缘阳性有关(P<0.05)。PNI阳性组患者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无生化复发生存期为(75.79±6.38)个月,明显短于PNI阴性组的(88.46±2.41)个月(P<0.05)。PNI阳性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为(84.32±2.96)月,而非PNI组总生存期为(94.50±2.38)个月(P<0.05)。结论:前列腺穿刺标本中PNI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不良预后的指标。
- 李慧姜行康齐士勇杨宇明王超陈晓博张晓会徐勇
- 关键词:前列腺穿刺活检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pT1期肾透明细胞癌术后远期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影响pT1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远期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pT1期肾透明细胞癌术后5年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分别讨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临床症状、手术方式、病理学分期、核分级、生物治疗等因素对pT1期肾细胞癌术后远期转移的影响。结果:病理确诊为pT1期肾透明细胞癌的192例患者中,有15例发生了远期转移(7.8%),其中肺转移最常见(6例),中位随访期为8年(5~12年)。经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及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50岁,伴有临床症状,病理学分期为pT1b期的患者较年龄〈50岁(P=0.015),无临床症状(P=0.018)以及pT1a期(P=0.008)更易发生远期转移。结论:远期转移为肾细胞癌的特殊生物学行为之一,特别是对于老龄、诊断时有,临床症状和pT1b期肿瘤的患者,即使术后5年未出现转移证据,长期密切的随访仍非常必要。
- 程尚徐勇张志宏姜行康齐士勇
- 基于活检前炎症指标预测前列腺活检结果列线图的建立和验证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活检前血清炎症标志物对前列腺活检阳性结果的预测价值,建立基于活检前炎症指标联合其他参数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价其对前列腺穿刺结果的预测能力。方法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01例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8(35,89)岁。中位tPSA9.56(4.01,19.95)ng/ml。中位fPSA1.36(0.88,2.02)ng/ml。中位PSAD0.16(0.11,0.26)ng/ml^(2)。中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129.90(98.95169.89)。PI-RADSv2.1评分<3分189例(31.45%)3分174例(28.95%),4分190例(31.61%),5分48例(7.99%)。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建模组421例(70%),验证组180例(30%)。两组间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建模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前列腺活检阳性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在验证组中对该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的区分度。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验证模型的校准度。采用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预测模型的净获益和临床效用。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建模组中前列腺癌患者与非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OR=1.060,P<0.01)、组织学炎症(OR=0.312,P<0.01)、穿刺针数(OR=0.949,P=0.009)、f/tPSA(OR=0.954,P=0.003)、前列腺体积(OR=0.973,P<0.01)、PSAD(OR=29.260,P<0.01)、PIRADSv2.1评分(3分OR=3.766,P=0.001;4分0R=11.800,P<0.01;5分0R=57.033,P<0.01)、淋巴细胞计数(OR=1.535,P=0.01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OR=0.848,P=0.044)、PLR(0R=0.994,P=0.005)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OR=0.999,P=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建模组的年龄(OR=1.094,P<0.01)、fPSA(0R=0.605,P=0.002)、组织学炎症(OR=0.241,P<0.01)、PSAD(OR=7.57,P=0.013)、PLR(0R=0.994,P=0.005)和PI-RADS v2.1评分(3分0R=2.737,P=0.0164分OR=8.621,P<0.01;5分OR=47.65,P<0.01)是初次活检诊断前�
- 郭明宇张宝岭吴尚融张洋陈铭哲肖雄姜行康张洪团徐勇刘冉录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 非毒性剂量重金属锑通过改变细胞脂代谢促进前列腺癌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本文旨在检测健康人群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重金属锑的含量,并对重金属锑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本实验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健康人群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重金属锑的含量进行了检测;此外,分别通过MTT和Alamar-Blue方法对于重金属锑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毒性效应进行了评价,并进一步探讨了非毒性剂量的重金属锑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计数及克隆形成实验)及脂类代谢过程(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重金属锑在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中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的重金属锑能够显著抑制细胞活力且呈浓度依赖型方式,而非毒性剂量重金属锑能够显著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并导致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增加(P<0.05)。综上所述,重金属锑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具有相对较高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脂类代谢从而促进前列腺癌的进展,这将对未来前列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李晓建姜行康高明孔佑胜潘东亮李宁枕刘思金
- 关键词:重金属锑前列腺癌脂代谢
- 精囊炎性假瘤1例报告
- 2024年
- 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PT)是一种罕见的非特异性慢性炎性增殖性病变,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学与侵袭性恶性肿瘤类似,常累及肺部和眼眶。本文报道1例行腹腔镜前列腺切除+精囊切除术的精囊炎性假瘤患者,随访1年症状明显缓解。
- 肖雄陈铭哲张洪团姜行康刘冉录
- 关键词:炎性假瘤精囊腺手术治疗
- 长链非编码RNA在重金属暴露所致健康效应中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已经逐渐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重金属是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如砷、镉、汞、铅、镍和锑等被认为是导致人类健康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伴随工业生产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重金属导致的大气、土壤、水质以及动植物污染所带来的健康问题不容小视。重金属因为接触方式和接触人群的不同而表现不同的毒性:(1)职业暴露:对于从事冶炼、生产或加工的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含有重金属的工业粉尘、烟雾或蒸汽,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的急性或慢性中毒。(2)地域或地区暴露:对于生活在工业城市或重金属超标地区的人群,重金属暴露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油漆、受污染的土壤或者水域等,导致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以及代谢系统的慢性毒性。(3)生殖毒性:对于育龄期的青年人群,重金属暴露能够导致生殖细胞(如精子、受精卵)、胚胎等毒性,致不孕不育或发育异常等。(4)药物毒性:对于服用含重金属药物的人群,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产生重金属的副损伤效应。因此,基于重金属暴露的方式不同和人群差异而探索其所致健康效应是目前环境毒理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 姜行康高明
-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
- 1191例肾囊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总结肾囊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因肾囊肿住院的1 191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诊疗情况。结果 1 191例肾囊肿患者中,发病年龄以41~70岁多见;有症状者338例,主要表现为腰痛(307例)、血尿及镜下血尿(148例)、肾功能损害(44例)等,无症状而例行检查发现853例。肾囊肿部位:左肾454例,右肾334例,双肾均有403例;囊肿最大直径2~18 cm。术前均行B超检查,明确诊断为肾囊肿者1 077例;行CT检查者767例,明确诊断为肾囊肿者67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 074例,术后40例随访2年以上,无一例复发;行B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抽液+注射硬化剂治疗38例,术后15例随访2年以上,仅2例复发。结论肾囊肿一般无任何症状和体征,有症状者以腰痛最常见;B超是首选检查方法,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 杨盼乔宝民陈晓博姜行康孙光徐勇
- 关键词:肾囊肿影像学诊断
-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炎症小体在草酸钙结石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在草酸钙结石患者及大鼠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肾结石行肾切除的肾组织标本20例为实验组,同期因肾细胞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标本中距肿瘤>2 cm且经病理证实为正常肾组织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动物实验:将1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实验组采用乙二醇饮水法诱导建立草酸钙结石大鼠模型,对照组予蒸馏水饲养;饲养6周后留取大鼠的肾组织,通过HE及Pizzolato染色法观察实验组大鼠肾组织内结石形成情况,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和RT-PCR检测两组大鼠肾脏组织中NLRP3、Caspase-1及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NLRP3、Caspase-1及IL-1β在草酸钙结石患者的肾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而在正常肾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均成功构建草酸钙结石大鼠模型,在大鼠肾小管管腔内可见结石晶体形成,对照组肾组织内未见结石晶体.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NLRP3、Caspase-1及IL-1β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40±0.13、1.38 ±0.13、1.35±0.07,对照组分别为1.00±0.09、1.00±0.02、1.00±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NLRP3、Caspase-1及IL-1β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1.00±0.15、1.29±0.27、3.46±0.72,对照组分别为0.44±0.08、1.00±0.12、1.00±0.1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草酸钙结石患者及大鼠模型肾组织中存在NLRP3炎症小体的过表达,NLRP3炎症小体为研究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 齐士勇何振姜行康杨雄张昌文张志宏徐勇
- 关键词:草酸钙结石
- 阿帕他胺致严重粒细胞缺乏1例报告
- 2024年
- 阿帕他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潮热、乏力、关节疼痛、皮疹、高血压和贫血等,粒细胞缺乏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服用阿帕他胺1个月出现粒细胞缺乏,停用阿帕他胺,并予升白细胞对症治疗后,白细胞恢复正常。出院后随访10个月,患者定期接受亮丙瑞林单药去势治疗,粒细胞未再明显下降。
- 刘卫彭保龙王俊欣姜行康刘冉录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