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娄君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市德济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2篇单纯收缩期
  • 2篇心绞痛
  • 2篇血压
  • 2篇收缩期
  • 2篇临床疗效
  • 2篇绞痛
  • 2篇高血压
  • 1篇代谢
  • 1篇单纯收缩期高...
  • 1篇电极导线
  • 1篇心病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绞痛患者
  • 1篇心绞痛疗效
  • 1篇心率
  • 1篇心率变异

机构

  • 7篇沈阳市德济医...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作者

  • 7篇娄君
  • 4篇孙晓曼
  • 1篇董伟

传媒

  • 3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当代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更换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更换原因及评价旧电极的参数功能。方法:起搏器更换病例共59例,男36例,女23例,年龄(70±8)岁(29~87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2例。单腔起搏器36例,双腔起搏器23例,起搏器平均使用时间(86±11)个月(48~142个月),共更换电极10例次,更换过程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均预置临时起搏器加以保护。结果:起搏器更换术原因为起搏器电池自然耗竭46例次,电池提前耗竭13例。电极导线更换原因:起搏器由单腔换为双腔时更换电极6例,起搏阈值过高、电极阻抗过低、膈肌收缩及囊袋感染各1例。更换起搏器时心室、心房起搏阈值((1.1±0.4)V、(1.2±0.5)V)与首次植入时的阈值((0.5±0.2)V、(0.6±0.3)V)相比较明显高(P<0.01)。更换时心室、心房电极阻抗((640.7±171.5)Ω、(637.2±143.6)Ω),R波、P波振幅((11.0±3.4)mV、(3.8±1.8)mV)与首次植入时((596.3±169.5)Ω、(623.7±135.1)Ω),((10.3±3.8)mV、(3.7±1.7)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起搏器更换主要原因为电池自然耗竭,电池提前耗竭与不能按时随访有关;起搏器更换时大部分电极可以继续使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更换时需置入临时起搏器加以保护。
娄君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
QT离散度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之间的关系
2008年
目的:SYViQT离散度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UAP74例,治疗前后接受QT离散度各项指标评估。结果:74例UAP患者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39例(疗效好组),无效17例(无效组),总有效率77.03%。不同疗效UAP治疗前QTd和QTcd检测值均无明显区别(P均〉O.05),治疗后疗效好组的QTa和QTcd检测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同时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QT离散度各项数据可作为反映UAP疗效的一组指标。
娄君孙晓曼
关键词:QT离散度疗效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糖代谢特征分析
2008年
目的:调查初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各项指标。方法:选择新近确诊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49例(ISH组)和同期新检出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对照组,37例)接受糖代谢各项指标评估。结果: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有明确的糖代谢各项指标紊乱。
孙晓曼娄君
关键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二联抗栓治疗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价二联抗栓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2例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不良终点事件以及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观察用药过程中患者的肾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局部缺血发作(TIA)、出血、死亡发生率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血运再次重建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二联抗栓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好,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对患者肾功能损伤较小。
娄君
关键词:心房颤动冠心病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和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抽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作为观察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予以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予以尿激酶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上,研究组(94.9%)比对照组(84.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再通、血管再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等发生率分别是:74.4%、2.6%、25.6%、2.6%、12.8%、5.1%,明显的优于对照组(61.5%、5.1%、35.9%、10.3%、20.5%、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其疗效优于尿激酶,可提高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娄君董伟宋桂花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阿替普酶尿激酶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血脂紊乱特点分析
2008年
孙晓曼娄君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分析
2008年
娄君孙晓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