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松

作品数:21 被引量:96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闭锁
  • 8篇胆道
  • 7篇胆道闭锁
  • 6篇细胞
  • 5篇外科
  • 4篇小儿
  • 3篇手术
  • 3篇年龄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儿童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医师
  • 2篇医师协会
  • 2篇预后
  • 2篇食管
  • 2篇食管闭锁
  • 2篇迁移

机构

  • 21篇复旦大学
  • 1篇伦敦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泰兴市人民医...
  • 1篇山西省儿童医...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市儿童医...
  • 1篇上海药明奥测...

作者

  • 21篇孙松
  • 20篇郑珊
  • 13篇陈功
  • 6篇董岿然
  • 5篇宋再
  • 5篇肖现民
  • 4篇沈淳
  • 4篇李凯
  • 4篇董瑞
  • 2篇谢新宝
  • 2篇赵瑞
  • 2篇王作鹏
  • 2篇朱海涛
  • 1篇任红霞
  • 1篇钭金法
  • 1篇唐维兵
  • 1篇沈文俊
  • 1篇刘小舟
  • 1篇吴颖
  • 1篇杨少波

传媒

  • 14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Kasai术中肝脏吲哚菁绿显像特点与胆道闭锁患儿早期预后的关系探索
2022年
目的本研究探索在Kasai术中使用ICG后的肝脏荧光显像特点与胆道闭锁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行胆道探查与Kasai手术的Ⅲ型胆道闭锁患儿共87例,其中男38例,女49例,手术日龄(60.49±20.75)d,体重(4.83±0.76)kg。术前1天注射ICG。术中用近红外摄像系统观察肝门部及肝脏表面ICG荧光显像特点,计算相应部位的亮度值。根据肝门部显像快慢(快显像为ⅰ组,慢显像为ⅱ组,不显像为ⅲ组)、肝脏表面荧光特征(点状荧光为A组,均匀强荧光为B组,均匀弱荧光为C组)以及肝门部亮度比值比分别进行亚组分析,比较各组胆汁排泄速度、胆汁分布及瞬时胆汁流量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早期预后指标为术后3个月、6个月退黄率及术后1年自体肝生存率。结果87例患儿术后3个月、6个月总体退黄率分别为49.4%和59.8%,术后1年自体肝生存率为59.8%。其中ⅰ组(n=66)、ⅱ组(n=5)和ⅲ组(n=16)术后6个月退黄率分别为62.1%(41/66)、60%(3/5)和50%(8/16)(χ^(2)=0.929,P=0.679),ⅱ组术后1个月内各时间点(术后7天、14天、1个月)的血清胆红素数值与术前相似,但三组患儿术后6个月内胆红素总体下降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1)。A组(n=33),B组(n=40)和C组(n=14)术后6个月退黄率分别为41/66、3/5和8/16,(χ^(2)=0.299,P=0.876),组间术后6个月内退黄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3)。肝门部亮度比值比与术后6个月退黄无关(P=0.432)。结论Ⅲ型胆道闭锁Kasai术中胆汁排泄慢的患儿黄疸消退需要更长时间,术中使用ICG检测肝门胆汁排泄速度、胆汁分布及瞬时胆汁流量结果与术后BA患儿早期退黄和生存情况无明显相关性。
徐琛汤悦郑珊黄焱磊杨少波孙松李军朱叶刘源鑫宋再董晨彬陈功
关键词:荧光染料吲哚菁绿预后
第50届太平洋小儿外科医师协会年会会议纪要
2017年
第50届太平洋小儿外科医师协会(Pacific Associationof Pediatric Surgery,PAPS)年会于2017年5月28至6月2日在美国西雅图举行。此次大会由由WalterChawls教授出任大会主席,地区主席JohnMeehan教授主持工作。共有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444位小儿外科医生参加,其中中国代表38名。本次会议的学术交流共有大会发言(FullOral)15篇、短篇发言(ShortOral)160篇、展板(poster)136篇和视频演示(Vedio)18篇。自2011年起PAPS设立了“PAPS青年奖(PAPsPrize)”,奖励来参加会议并进行大会发言的35岁以下的青年住院医师,共设2个奖项。
李凯陈功沈桢朱海涛孙松王作鹏万柔杨一凡张斌郑珊
关键词:小儿外科医师协会SURGERYPAPS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细胞存活和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比较直接和间接与常氧预处理及缺氧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条件下肝细胞(Hc)的存活和功能情况,初步探讨BMSCs 对Hc 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灌注并消化人肝脏组织碎片,分离获得游...
孙松郑珊Anil Dhawan
门静脉高压时经脾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与迁移
2011年
目的 观察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能否向肝样细胞分化,探讨经脾移植BMSC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可行性.方法 SD大鼠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分离、扩增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联合诱导第五代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第五代BMSC甲胎蛋白(AFP)和细胞角蛋白18(CK-18)表达.受体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结扎并横断胆总管)和对照组.经脾注射CM-Dil荧光标记的第五代细胞悬液,荧光显微镜观察肝组织内细胞分布,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各视野累积光密度(IOD),并分析其与门静脉压力关系.结果 经过HGF、FGF-4诱导的骨髓第五代间充质细胞在电镜下可见其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明显增多.免疫荧光显示诱导后细胞AFP、CK-18表达均为阳性.CM-Dil对BMSC的标记率可达99.5%.细胞移植后,实验组肝脏内移植细胞累积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 130067±209464比293 505±88 383,P<0.01).细胞分布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1.99±0.36比2.36±0.27,P<0.05).结论 HGF和FGF-4可联合诱导BMSC分化为AFP和CK-18表达阳性的肝样细胞.胆道梗阻致门静脉压力增高时,经脾种植BMSC后肝内移植细胞迁移增多,提示经脾移植BMSC有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可能.
孙松陈功郑珊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
小儿色素性Xp11.2易位性肾细胞癌一例被引量:3
2011年
肾细胞癌在小儿肾脏肿瘤中仅占2.6%,其中Xp11.2易位性肾细胞癌在儿童’肾癌中占有较大比例.2004年WHO提出将该种肾癌作为一种新的病理分型。近年来该肿瘤病例在儿童中的报道越来越多,逐渐提高了人们对该肿瘤的认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近期收治了1例肾癌患儿,病理提示为极罕见的色素性Xp11.2易位性/TFE3融合基因相关性肾癌,该肿瘤可能是TEE3融合基因相关性肾癌的新亚型,现报告如下。
孙松毕允力陈莲郑珊
关键词:肾细胞癌色素性易位小儿肾脏肿瘤融合基因
胆道闭锁血清及肝脏中白介素-33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胆道闭锁(BA)血清及肝脏组织中白介素-33(IL-3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18例BA与12例无黄疸症状且肝功能正常的胆总管囊肿(CC)患儿血清和肝脏标本进行对比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33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RT-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肝脏组织中IL-3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A组血清中IL-33的表达(791.0±22.22)pg/ml明显高于CC组的(607.1±20.68)pg/ml(P〈0.0001);并与γ谷氨酰转移酶呈正相关(r=0.629,P=0.005)。BA组肝组织中IL-33mRNA表达0.0420±0.0061明显高于CC组的0.0220±0.0027(P=0.0181)。BA组肝组织中IL-33蛋白表达0.4683±0.0188亦明显高于CC组的0.3433±0.0293(P=0.0137)。结论IL-33在BA组血清及肝组织中表达均明显升高,可能在BA炎症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董瑞董岿然沈淳李凯郑珊肖现民赵瑞宋再孙松
关键词: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白细胞介素类Γ谷氨酰转移酶
Ⅰ型食管闭锁延期根治手术临床经验总结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总结Ⅰ型食管闭锁延期食管吻合的临床经验。方法7例Ⅰ型食管闭锁患儿出生体质量2170~2665 g;产前均有羊水过多,5例产前B型超声检查疑似食管闭锁。4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出生后均行胃造瘘,造影示两断端距离〉3个椎体;生后8~16周行经胸食管-食管端端吻合术。分析延期手术食管断端生长与体质量的相关性;观察术中断端距离与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判断;随访术后并发症和生长发育、喂养情况。结果7例8~16周体质量平均增长2.98 kg,造影示两断端生长1.0~2.5 cm,生长长度与体质量增长无明显相关性(R=0.171,P=0.713);与两次手术间隔无明显相关性(R=0.084,P=0.858)。根治手术充分游离两断端,3例距离〈1.0 cm者完成食管-食管端端吻合;3例距离1.5~2.0 cm采用内牵引法,5~7 d后行食管吻合;1例距离仍有3 cm者外牵引,第七天行食管吻合。术后4例内、外牵引术二期吻合患儿吻合口漏,经胸腔闭式引流均自愈;7例均获定期随访,随访时间14~66个月,5例术后吻合口狭窄、4例胃食管反流,其中2例在1岁时行胃大弯延长+胃底折叠抗反流手术。目前生长发育和体质量均在正常范围,进食固体食物。结论延期食管吻合治疗Ⅰ型食管闭锁可达到使用自身食管修复的目的;内牵引和外牵引方法短期内可诱导食管迅速生长;术后存在较高的并发症。
沈淳郑珊李凯刘小舟朱海涛孙松肖现民
关键词:食管闭锁延期手术
免疫缺陷伴发的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特征及急诊外科治疗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免疫缺陷伴发的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特征及急性发作期手术干预的时机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总结病因及病因学治疗的相关方法,为该类疾病的内外科综合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免疫缺陷伴发的严重炎症性肠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免疫缺陷性肠病的病因、遗传学背景、临床表现、手术指征、手术方案、肠管累及范围、后续综合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9例患儿纳入本研究,男4例,女5例,发病年龄4 d至2岁(中位年龄17 d)。全部患儿均有明确免疫缺陷性疾病,其中4例为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IL-10受体缺乏;X连锁的无丙种球蛋白血症2例和免疫球蛋白缺乏症1例,分别为BTK基因和SH2D1A基因突变所致。1例ITGB2基因突变导致的白细胞黏附缺陷综合征。1例CYBB基因突变引起的慢性肉芽肿病。主要症状是长期或反复腹泻、发热(8例),常见并发症包括复发性或复杂性肛瘘(6例)、顽固性口腔溃疡(4例)、体表或腹腔脓肿(2例)等。主要手术指征包括肠梗阻(6例)、肠道感染无法控制(2例)、气腹(1例)。根据术中探查病变受累肠段分布在距屈氏韧带20 cm小肠到直肠,手术方式包括bishop造瘘(3例)、分离式双腔造瘘(2例)、病变肠管旷置单腔造瘘近远端健康肠管一期吻合(2例)、袢式造瘘(1例)、近端单腔造瘘远端封闭(1例)。结果术后3例出现伤口感染裂开;1例出现内瘘,经保守治疗愈合;仅1例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6例炎症控制后进行了脐血干细胞移植,5例恢复良好,1例因嵌合失败死于感染;2例定期补充丙球,恢复良好;1例术后放弃治疗后死亡。7例存活患儿中5例进行了二期或三期的pena手术、肛瘘切除术、造瘘关闭术,目前结束治疗定期门诊随访中。另外2例肠道炎症控制满意,等待造瘘关闭手术中。结论基因突变导致�
孙松郑珊黄瑛陈功董岿然
关键词:肠炎肠造口术免疫缺陷
胆道闭锁疑似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诊断依据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回顾手术确诊非胆道闭锁和胆道闭锁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胆道闭锁疑似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术前疑诊为胆道闭锁的原因。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0年本院术前拟诊为胆道闭锁而行腹腔镜或开腹胆道造影的60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胆道造影的诊断结果分为非胆道闭锁组和胆道闭锁组。分析近年非胆道闭锁病例所占比例,对照两组患儿黄疸发生日龄、肝功能及B型超声结果。计算同位素肝胆排泄性造影诊断胆道闭锁的阳性预测值及假阳性率,以及非胆道闭锁病例的疾病构成。结果非胆道闭锁组83例,胆道闭锁组519例。近年行手术探查的所有患儿中非胆道闭锁比例无明显下降。两组出现黄疸的日龄、入院TBIL(169.9mmol/L比172.3mmol/L,P〉0.05)、DBIL(128.7mmol/L比132.5mmol/L,P〉0.05)、DBIL/TBIL(0.76比0.77,P〉0.05)、ALT(141.3mmol/L比114.9mmol/L,P〉0.0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γ-GT非胆道闭锁组显著低于胆道闭锁组(263.2mmol/L比902.7mmol/L,P〈0.01),B型超声检查肝脏肋下大小,非胆道闭锁组小于胆道闭锁组(2.99比3.61,P%0.01)。同位素肝胆排泄性造影阳性患儿共498例,其中术后诊断为非胆道闭锁患儿66例,假阳性率为13.3%。83例非胆道闭锁组包括:婴儿肝炎综合征58例,胆道发育不良16例,TPN相关性胆汁淤积症5例,胆道穿孔和浓缩胆栓综合征各2例。结论肝功能检查的相似性及过度依赖同位素肝胆排泄性造影可能是非胆道闭锁患儿疑诊为胆道闭锁的主要原因,术前仔细分析黄疸出现的日龄、γ-GT、B型超声检查肝脏大小有利于非胆道闭锁病例术前的鉴别诊断。
孙松陈功郑珊俞蕙徐梦华
关键词:胆道闭锁疑似病例
克里唑替尼治疗儿童难治性实体肿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安全性及抗肿瘤活性研究——儿童肿瘤学组一期临床研究被引量:30
2013年
背景和目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非小细胞性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等多种肿瘤均有ALK基因易位、扩增和致癌基因突变发生。因此,在儿童患者中抑制ALK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克里唑替尼的安全性,推荐二期临床研究的使用剂量,评估克里唑替尼用于儿童难治性实体肿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抗肿瘤活性。
孙松郑珊
关键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抗肿瘤活性儿童患者实体肿瘤肿瘤学安全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