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松

作品数:15 被引量:143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无锡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3篇神经纤维
  • 3篇视功能
  • 3篇干眼
  • 2篇断层扫描
  • 2篇眼睑
  • 2篇羊膜
  • 2篇羊膜移植
  • 2篇翼状胬肉
  • 2篇预后
  • 2篇上睑
  • 2篇神经纤维层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视网膜激光光...
  • 2篇术后
  • 2篇丝裂霉
  • 2篇丝裂霉素
  • 2篇丝裂霉素C

机构

  • 1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无锡市人民医...

作者

  • 15篇孙松
  • 8篇武志峰
  • 5篇孟小妹
  • 4篇谈旭华
  • 4篇汤伟
  • 3篇朱婷婷
  • 3篇邹文军
  • 2篇任天丽
  • 2篇张清
  • 2篇王峰
  • 2篇胡真真
  • 2篇严海燕
  • 2篇谢志芳
  • 2篇卢百阳
  • 1篇王柯
  • 1篇王祥群
  • 1篇姚勇
  • 1篇朱思泉
  • 1篇曹建琴
  • 1篇王庆华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眼科...
  • 3篇中华眼外伤职...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脐带血清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脐带血清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2例(44眼)中重度干眼患者,予以脐带血清滴眼液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行干眼症状调查量表评分、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并检测泪液中IL-6含量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患者干眼症状调查量表评分、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氉液中IL-6含量分别为[(28.09±5.15)、(26.95±5.06)、(15.95±3.11)]、[(3.45±1.63)s、(3.82±1.76)s、(7.05±1.99)s]、[(3.31±1.08)mm、(3.44±1.06)mm、(3.61±1.15)mm)]、[(5.86±3.18)、(5.27±3.71)、(2.27±0.94)]、[(35.25±9.65)ng·L-1、(34.68±9.88)ng·L-1、(20.15±6.66)ng·L-1)]。治疗后1周各项检查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个月症状调查量表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泪液中IL-6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泪液分泌量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1个月结膜上皮细胞Nelson分级降低,杯状细胞密度由(89.77±15.85)mm-2增加到(161.36±24.79)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脐带血清滴眼液对于中重度干眼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眼表炎症。
谈旭华姚勇孙松周鸿亚曹建琴鲍学英石振宇
关键词:干眼白细胞介素-6结膜印迹细胞学
先天性上睑下垂综合治疗后视功能及屈光状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综合治疗后视功能及屈光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52只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综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行视力检查及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行医学验光。结果先天性上睑下垂综合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后1个月P100(1°)潜伏期、治疗后6个月P100(2°及1°)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6个月等效屈光度(SE)、散光度数及散光轴位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UCVA、治疗后6个月BCVA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后6个月P100潜伏期(2°及1°)较治疗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治疗后1个月UCVA、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BCVA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后6个月P100潜伏期(2°)较治疗前缩短、P100振幅(1°)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无论是轻中度还是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综合治疗后视功能均有明显提高,但两者视力及P-VEP的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无论是轻中度还是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综合治疗后屈光状态改变均不明显。
蒋韵佳孙松孟小妹
关键词:先天性上睑下垂视力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屈光
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伴睑球粘连的复发性翼状胬肉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评价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伴睑球粘连的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例(12眼)伴睑球粘连的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观察胬肉复发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8—36个月,1例再次复发,复发率8.33%;其余患者角膜愈合良好,无睑球粘连或眼部组织溶解等并发症。结论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合并睑球粘连效果良好。
汤伟张正威王峰孙松
关键词:睑球粘连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丝裂霉素C
干眼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和泪液中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2的变化被引量:2
2013年
背景辅助T细胞17(Th17)是一种新发现的CD4+T细胞亚群,动物研究显示,Th17细胞及其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干眼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发病机制还需进一步证实。目的检测干眼患者泪液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液中IL-17和IL-22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干眼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在无锡第二医院眼科确诊的Sjogren综合征(ss)、非Sjogren综合征(NSS)患者各20例,并纳入同期医院内职工和学生健康志愿者20人为正常对照组,3个组间患者年龄、性别比均匹配。所有患者行干眼症状调查量表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I(SI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收集所有受检者外周血3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受检者PBMC培养上清液及泪液中IL-17、IL-22的质量浓度并进行比较,并与干眼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SS组、SS组及正常对照组干眼症状调查量表评分依次降低,SS组、NSS组及正常对照组BUT值依次延长,SIt值依次增大,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明显降低,3个组间上述指标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症状评分:H=40.81,P〈0.01;BUT:H=40.15,P〈0.01;SIt:H=50.07,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H=40.52,P〈0.01)。SS组、NSS组及正常对照组PBMCs培养上清液中IL-17质量浓度分别为(964.92±124.83)、(718.85±115.89)、(341.95±85.08)ng/L;泪液中IL-17质量浓度分别为(440.69±126.09)、(364.33±126.85)、(61.16±11.60)ng/L,SS组、NSS组患者PBMCs中和泪液中IL-17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个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2.95,P〈0.01;F=75.27,P〈0.01)。ss组、NSS组及正常对照组PBMCs培养上清液中IL-22质量浓度分别为(98.77±11.27)、(
谈旭华孙松朱婷婷任天丽武志峰王柯
关键词:干眼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2泪液外周血单核细胞
干眼患者泪液及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检测及相关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背景干眼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炎症在干眼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与干眼的关系尚待证实。目的检测干眼患者泪液及外周血中IL-6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关联性。方法收集确诊的Sjogren综合征(SS)患者、非Sj^gren综合征(NSS)患者各20例20眼,另收集健康志愿者20人20眼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者接受干眼症状调查量表评分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I(SI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受检者外周血及泪液中IL-6的表达水平,并与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ss组、NSS组及正常对照组干眼症状评分分别为18.50(11.75,23.00)、23.00(19.00,32.00)、2.00(0.25,4.00),SS组、NSS组的干眼症状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3个组BUT值分别为2.50(2.00,3.88)、3.50(2.13,4.00)、15.00(13.13,17.00)S,SS组、NSS组的BUT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3个组SIt值分别为2.00(1.50,2.88)、4.00(3.00,5.75)、19.00(18.00,25.00)mm,SIt值正常对照组〉NSS组〉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分别为5.75(4.00,7.75)、4.50(3.63,6.00)、0.00(0.00,0.75),SS组、NSS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SS组、NSS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IL-6质量浓度分别为(131.47±21.04)、(77.81±15.68)、(31.62±8.57)μg/L,泪液中IL-6质量浓度分别为(33.44±8.01)、(18.78±5.73)、(8.77±3.43)p^g/L,正常对照组〈NSS组〈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
孙松谈旭华任天丽武志峰朱婷婷徐慧艳
关键词:干眼白细胞介素-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相干光断层扫描在判断垂体瘤患者术后视功能预后的应用
邹文军武志峰严海燕孙松孟小妹
眼睑Merkel细胞癌一例
2015年
患者,女,74岁,因左眼上睑无痛性肿块迅速增大40余天,2014年6月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等病史,否认手术及外伤史.患者系退休教师,既往体健,否认长期阳光照射、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服用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0.4,左眼上睑隆起,扪及一肿块,约2.0cm×1.5cm,质地中等,边界清楚,肿块表面淡紫色,累及睑缘,距睑缘2 mm处与皮肤有粘连,局部无睫毛,无压痛,眼球活动度良好,肿块侵及睑板(图1).上睑结膜光滑,角膜透明,前房无细胞,无房水闪辉,瞳孔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混浊,玻璃体少量混浊,视网膜未见异常.
孙松王峰汤伟
关键词:MERKEL细胞癌无痛性肿块晶状体混浊眼睑左眼上睑家族遗传性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h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急性葡萄膜炎是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常见的类型之一,Th17细胞是在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而Th17细胞与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的关系鲜见报道。目的研究HLA—B27相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l、Th2、Th1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2011年1—10月于无锡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22例,并收集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6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检者外周血中Thl、Th2、Th17细胞的表达比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质量分数,并对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评分,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对患者外周血中Thl、Th2、Th17细胞比例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或CRP质量分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CD4+Thl细胞比例、CD4+白细胞介素-17(IL-17)+Th17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11±9.69)%VS.(16.00±4.26)%,P=0.041;(3.96±2.92)%VS.(1.68±0.60)%,P=0.002],而CD4+IL4+Th2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3±0.36)%VS.(0.56±O.34)%,P=0.122]。患者外周血Thl细胞比例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及CRP质量分数均无明显相关性(r=0.197,P=0.500;r=0.253,P=0.383);Th2细胞比例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及CRP质量分数均无明显相关性(r=0.068,P=0.817;r=0.439,P=0.116);Th17细胞比例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805,P=0.001),与患者CRP质量分数无显著相关性(r=0.226,P=0.436)。结论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CD4+
邹文军武志峰项晓丽孙松张洁
关键词:急性前葡萄膜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流式细胞术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反应
翼状胬肉手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87
2011年
翼状胬肉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缺少有效治疗并防止复发的方法。目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热点主要包括结膜移植、羊膜移植及纤维蛋白胶替代缝线治疗。现就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率作一综述,以期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帮助。
朱婷婷孙松
关键词:翼状胬肉结膜移植羊膜移植丝裂霉素C纤维蛋白胶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地形图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1.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散光动态变化。方法将75例(89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34例(40只眼)行双手超声乳化术,切口为1.2mm,植入Acri.Smart人工晶状体。另一组41例(49只眼)行传统超声乳化术,切口为3.2mm,植入AR40e人工晶状体。术前及术后1周、1月、3月行眼科常规检查及角膜地形图检查,分析患者术后视力和角膜地形图改变。结果术后1d、1周双手组裸眼视力好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双手组散光度数小于传统组(P〈0.05),术后1周、1月双手组的手术源性散光小于传统组(P〈0.01)。传统组术后1周的SRI和SAI较术前增加,双手组术后1周的SRI和SAI小于传统组。双手组术前术后角膜地形图改变极小。结论1.2mm微切口自内障超声乳化术切口小,对角膜形态影响小,散光小,视力恢复快。
谈旭华朱思泉孙松王祥群
关键词:超声乳化晶状体白内障微切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