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低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气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血气
  • 1篇盐酸氨溴索
  • 1篇室性
  • 1篇室性心律
  • 1篇室性心律失常
  • 1篇术后
  • 1篇通气
  • 1篇气管
  • 1篇气管切开
  • 1篇气管切开术
  • 1篇气管切开术后
  • 1篇气管狭窄
  • 1篇切开
  • 1篇切开术

机构

  • 4篇齐齐哈尔医学...

作者

  • 4篇孟宪国
  • 3篇杨磊
  • 2篇李丽
  • 2篇金澄秋
  • 1篇王海珍
  • 1篇梁欢
  • 1篇于海涛
  • 1篇熊艳梅
  • 1篇邓文芝
  • 1篇张帆
  • 1篇郭丽丽
  • 1篇邵军
  • 1篇李殿玲
  • 1篇王英
  • 1篇严明
  • 1篇沈雅香
  • 1篇李红梅

传媒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老年人隐性低钾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
孟宪国严明邵军王英李殿玲沈雅香王海珍郭丽丽熊艳梅
该研究从老年人饮食量少、结构失调、吸收率减低等钾摄入不足以及夜尿增多、口服降糖和利尿剂造成钾丢失增加等方面,从营养代谢的角度去分析老年人隐性低钾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通过小剂量的口服果味钾来提高老年人血钾水平,纠正隐性低...
关键词:
关键词:心律失常
外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使用呼吸机的86例患者中出现的34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VAP发生率为39.5%,病死率为41.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时间平均14.5 d。共分离出病原菌15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09株(70.3%),革兰氏阳性菌33株(21.3%),真菌13株(8.4%)。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医师可根据血培养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杨磊孟宪国张帆金澄秋邓文芝李丽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
机械通气辅以盐酸氨溴索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动脉血气和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辅以盐酸氨溴索(沐舒坦)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动脉血气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对56例老年ARDS患者进入ICU后给予抗炎、吸痰、脱水和营养支持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20mg/kg+生理盐水250mL缓慢(3h)静脉滴注;对照组在机械通气的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250mL缓慢(3h)静脉滴注,两组连用7d观察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d氧合指标(Pa02/FiO2)及血清TNF-仪、IL-6及IL—10浓度的变化和差异。结果治疗后7d,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PaO:)、动脉血氧饱和度(SaO:)、PaO2/Fi02和血清IL-10浓度明显下降(P〈0.05),心率(HR)和血清TNF-α、IL-6浓度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平均动脉压(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辅以盐酸氨溴索治疗可以改善老年ARDS患者的氧合,有效调节细胞因子的生成,提高疗效。
杨磊金澄秋李丽李红梅孟宪国
关键词:机械通气细胞因子动脉血气
经皮扩张法与传统法气管切开术后气管狭窄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两种气管切开术术式对术后气管狭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进行年龄、性别、病情等匹配对照研究,在其拔管后的三个月至一年后,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术后气管狭窄程度比较分析,以评价何种术式术后气管狭窄的发生率较低,程度较轻。结果入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压等基线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传统法较经皮扩张法气管切开术术后气道狭窄程度重,发生率高。结论气管切开术术后气道狭窄的发生率与其术式的选择有关。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于患者治疗、预后及术后生活质量上更加优于传统法气管切开术,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杨磊梁欢于海涛孟宪国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传统法气管狭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