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庆涛

作品数:27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政治法律
  • 5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宪法
  • 3篇政治
  • 3篇伦理
  • 3篇法治
  • 2篇人类中心主义
  • 2篇人民
  • 2篇人权
  • 2篇权利
  • 2篇专政
  • 2篇无产阶级
  • 2篇无产阶级专政
  • 2篇宪政
  • 2篇历史意识
  • 2篇阶级
  • 2篇君权
  • 2篇君权神授
  • 2篇环境伦理
  • 2篇风险社会
  • 1篇大一统
  • 1篇道德

机构

  • 23篇西南政法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23篇孟庆涛
  • 1篇刘敏
  • 1篇韩益鹏
  • 1篇闫宾
  • 1篇薛佐文
  • 1篇张永和
  • 1篇张永

传媒

  • 3篇学术交流
  • 3篇前沿
  • 2篇文教资料
  • 2篇人权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河北法学
  • 1篇现代法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学术探索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人民论坛(中...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革命与秩序
自进入20世纪以来,“革命”就成了中国问题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围绕这个主题,中国展开了“革命”与“反革命"的持久斗争。及至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完结,中国所谓的“革命”高潮方才过去。也正是在这同一个世纪,中国人展开了对...
孟庆涛
关键词:文化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宪政反革命国内环境君权神授
文献传递
权利的制度供给与民生实践——基于农民工群体权利贫困的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权利贫困是由社会的制度安排造成的,只有改善制度供给,才能在根本上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农民工的权利贫困是一种现实存在,是"身份""权利"与资源的不平等分配被制度化的结果。处于城乡二元保障制度夹缝中的农民工的权利贫困,在根本上受制于社会利益和资源分配的不平衡状态。一旦将导致农民工权利贫困的结构制度化,会进一步加剧农民工的权利贫困。由于缺少了政府的积极作为,权利无法成为现实,因而,必须从合作的视角来重新认识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在合作视角下,作为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民生可以增强社会中处于"可行能力"弱势的公民实现权利的现实能力,并进而通过公共资源在社会中的再分配,减少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差距,维持公共社会的稳定。由于农民工的权利贫困是基于身份的制度安排产生的,民生要破除基于身份的制度供给,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进行公共资源的制度分配,通过赋予资本等方式提高农民工权利的"可行能力"。
孟庆涛
关键词:民生权利贫困
清末“宪法”论争与现代性的楔入
2012年
郑观应最早使用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概念,他和康有为等从儒家经义的普遍性理论阐释中发挥君主立宪的普遍主义,赋予宪法现代色彩。从儒家普遍主义推论现代性方案的主要问题,不在于逻辑有效性和可能性,而在于用传统学术资源嫁接现代性的目的旨归。从现代性来看,清政府内部对"宪法"一词的使用及《钦定宪法大纲》的条文规定都涉及"政体"安排这一现代宪法的实质性要素,因而,清末"宪法"已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性意味。
孟庆涛
关键词:清末宪法儒家
法治信仰形成路径探析被引量:27
2013年
法治之下,法律凝结了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制度共识和行为共识。法治是一种"成"人游戏,要在中国推行法治,必须得塑造社会主体的独立人格,培养良性的权利意识。在走进法治信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遵守和尊重法律是官方与民众的共同义务,前者尤其责无旁贷。
张永和孟庆涛
关键词:法治信仰社会成员独立人格社会主体权利意识历史进程
宪法与历史意识的现代性——以中国宪法纪历方式为切入点
2012年
现代性是一个标志着时间意识的概念。从时间意识的演变来看,中国宪法的现代性在宪法文本上首先表现为纪历方式的变化。以公元纪年来表示时间,隐含着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的革命。西方传统的历史观是一种以基督教历史意识为主导并将其世俗化的历史观。现代宪法理念颠覆了传统的历史观,却需要一种全新的历史观为其提供正当性根据。人民取代上帝成为历史进程的主导,是现代历史意识对古代历史意识的反叛,因而从根本上体现了现代历史观,直接标志着历史意识的现代性。
孟庆涛薛佐文
关键词:宪法历史意识
信访逻辑的法治悖论
2013年
信访制度在设计和定位上,具有政治、权利保障与社会管理以及监督的功能。从法治的角度看,信访存在制度性不信任、增大社会治理成本、降低解决问题能效,并最终消解法治的负面效应。信访制度建构实质上受制于中国的文化心理机制,一定程度上导致民粹主义的倾向,放纵民众的欲望。在社会共同体中,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不是流于欲望的放纵,而是意味着自律、社会责任与公民义务。因此,好的制度必须提供公民欲望的抑制机制,培养有德性的公民。
孟庆涛
关键词:信访法治文化民粹主义公民德性义务
革命与秩序 ——以中国1975年宪法为例
自进入20世纪以来,“革命”就成了中国问题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围绕这个主题,中国展开了“革命”与“反革命"的持久斗争。及至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完结,中国所谓的“革命”高潮方才过去。也正是在这同一个世纪,中国人展开了对...
孟庆涛
关键词:政治权威政治合法性合法性基础核心主题君权神授现代宪政
文献传递
科技与人权失衡及矫正——以地质灾害为例
2013年
一、人类活动加剧与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质灾害是发生在地质环境中的自然灾害。即是在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的作用或影响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根据形成原因,地质灾害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种。由于台风、降雨、融雪、地震等自然力的作用而引发的地质灾害,
张永孟庆涛
关键词:地质灾害失衡人权自然灾害地质环境
韦伯与现代性问题——新神与旧知的纠缠被引量:3
2008年
现代人直接面对现代性问题:价值统一的失落。马克斯.韦伯在逝世前的两次演讲中重提现代性。现代性问题是启蒙运动以来人的理智化过度发达的结果。理智化发展出了现代科学,科学不关涉人的内在信仰,导致价值领域的"诸神之争";理智化使欲望在政治领域得以正当化,导致人的欲望放纵。最终,两者都指向了现代性的本质——虚无。韦伯以"责任伦理"来应对现代性,把命运交到每个个体手里,让每个人自己承担价值分裂的痛苦。
韩益鹏孟庆涛
关键词:政治责任伦理
我国参与分配制度改革与完善的理论思考——以与破产制度的分立和对接为突破口被引量:4
2011年
参与分配制度本质上是执行制度,而我国现行立法将其作为弥补破产制度缺失的补救性制度,期望发挥破产制度机能,但由于执行制度和破产制度内在理路上的差异,导致该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混乱。故而,我国应采用与破产制度分立的方式,从适用程序、分配程序、救济程序等方面全方位还原参与分配制度的本来面目。
孟庆涛闫宾
关键词:救济程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