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坡
- 作品数:22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抗卵巢抗体与卵巢反应性的相关性分析
- 通过对抗卵巢抗体(AOAb)对卵巢反应性的影响研究分析方法,选择在本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技术治疗的血清AOAb阳性妇女35例作为研究组,血清AOAb阴性198例妇女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妇女卵巢体积、基础卵泡数、基...
- 宋东坡邹淑花李波薛伟赵燕
- 关键词:不孕症抗卵巢抗体卵巢反应性
- 控制性超排卵对妇女循环系统体液因子的影响
- 2008年
- 体外受精(IVF)技术中控制性超排卵(COH)使用了大量外源性激素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拮抗剂以及黄体生成激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刺激多个卵泡同时发育和成熟。外源性激素导致妇女血清雌激素、孕酮显著超过正常生理水平,异常的性激素环境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首当其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即说明经过COH治疗的妇女循环功能发生障碍。其中血液动力学因子、脂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瘦素(lep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等与循环系统密切相关的体液因子的血清水平发生不同的变化,变化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对妇女循环功能造成正面或负面影响,综合分析上述体液因子的变化可以评价IVF-ET技术的安全性。
- 宋东坡邹淑花
- 关键词:控制性超排卵性激素体液因子
- 胚胎移植日血清P/E_2与IVF结局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uo transfer,IVF—ET)过程中移植日血清孕激素(progesterone,P)/雌激素(estradiol,E2)与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年龄24~39岁,移植胚胎累积评分均无差异的输卵管因素患者24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移植结局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检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技术的不孕妇女移植日雌孕激素的血清浓度,比较两组P/E2差异,并根据P/E2将总体研究对象分组,分析胚胎移植日P/E2与IVF结局的相关关系。结果:妊娠组与非妊娠组胚胎移植日平均P/E2无差异(P〉0.05),P/E2130~175范围内,临床妊娠率最高,为46.88%,与P/E2〈130和〉175范围的妊娠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P/E2〈130和〉175两组人群妊娠率无差异(P〉0.05单侧)。结论:P/E2在130~175时,子宫内膜容受性最佳,临床妊娠率最高。
- 任春娥邹淑花宋东坡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移植日孕激素雌二醇临床妊娠率
- 控制性超促排卵对正常妇女心脏物理学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正常妇女自然周期和控制性超促排卵过程中监测心脏彩超,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对心脏物理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08年10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接受IVF-ET治疗单纯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的患者48例,采用每例患者促排卵周期和自然周期自身对照,分别于自然周期月经第3天、LH日、降调后月经第3天及HCG日进行内分泌激素和心脏彩超检测。结果:自然周期月经第3天与降调后月经第3天及自然周期LH日与促排周期HCG日的心脏结构各腔室、心室壁厚度、心脏血流动力学、心室顺应性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控制性超促排卵对女性心血管系统从心脏物理学角度没有明显影响,是比较安全的。
- 陈文一李波从丹凤张鹏宋东坡王丽亚邹淑花
- 关键词:控制性超促排卵超声心动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ASAb对体外受精卵子成熟度、受精率、卵裂率、胚胎质量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对IVF-ET技术卵子成熟度、受精率、卵裂率及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36例血清ASA阳性妇女,19例精子表面ASA阳性男性患者IVF-ET周期受精率、卵裂率及胚胎质量与对照组的区别。结果女性血清中ASAbIgM为多,男性精子表面IgA联合IgG为主,两种情况均可降低卵子的受精率和卵裂率,但对卵子成熟度和胚胎质量无影响;行IVF-ET的ASAb阳性妇女受精率和卵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行ICSI的ASAb阳性妇女各参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女性血清中IgM和男性精子表面IgA及IgG能降低体外受精的受精率及卵裂率;对选择体外受精助孕的夫妇当女性血清中IgM阳性,男性精子表面IgA和IgG同时阳性时ICSI是优先选择的助孕方式。
- 宋东坡邹淑花丛雪吴瑞英
- 关键词:抗精子抗体受精率卵裂率胚胎质量
- 激素替代疗法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人工激素替代周期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0年7月-2002年7月行人工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的70例70个周期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0例病人平均移植胚数(3.0±1.2)个;共移植胚数230个,临床妊娠23例,临床妊娠率为32.85%,妊娠胎数33胎,种植率14.35%。结论: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利用人工激素替代方法进行子宫内膜的准备,是1种可获得较高临床妊娠成功率的同时既简单又可减低费用的方法。
- 邹淑花吴瑞英宋东坡张全任春娥
- 关键词:冻融胚胎妊娠子宫内膜
-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中控制性超促排卵对正常妇女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陈文一许茜丛丹凤邹淑花张鹏宋东坡李波张全杜占慧孙贤华于康
- 本项目观测到COH周期较自然周期各大动脉血流、心脏顺应性以及心脏各腔室等以血脂及瘦素等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指标无明显变化;同时观察到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在COH周期升高,但于第二个月经周期已恢复,并观察到血压并...
- 关键词:
- 关键词:超促排卵体外授精妇女胚胎移植心血管系统
- 卵泡大小及卵子成熟度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 邹淑花章蓉高磊杨宗芝宋东坡吴瑞英赵燕周易
- 该项目为青岛市科技局立项课题,属于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基础科学研究。项目立项编号为07-2-1-17-nsh。主要科技内容:该项目研究了体外受精周期pcos和非pcos妇女不同大小卵泡的卵泡液性激素水平与其卵子成熟度的相关性...
- 关键词:
- 关键词:体外受精生殖医学
- 胚胎移植日血清P/E2对IVF结局的影响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过程中移植日血清孕激素(progesterone,P)/雌激素(estradiol,E2)与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 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技术的不孕妇女进行移植日雌孕激素的血清浓度检测,选年龄24~39岁,移植胚胎累积评分均无差异的输卵管因素患者244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移植结局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比较两组P/E2差异,并根据P/E2将总体研究对象分组,分析胚胎移植日P/E2与IVF结局的相关关系。结果 妊娠组与非妊娠组胚胎移植日平均P/E2没有差异(P〉0.05),而130≤P/E2≤175范围内,临床妊娠率最高为46.88%,与P/E2〈130和P/E2〉175范围时妊娠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而P/E2〈130和P/E2〉175两组人群妊娠率没有差异(P〉0.05单侧)。结论 P/E2在130≤P/E2≤175范围时,子宫内膜组织学特征有利于胚胎种植.因而临床妊娠率最高。
- 邹淑花任春娥宋东坡
- 关键词:体外授精-胚胎移植移植日临床妊娠率
- IVF-ET出生的新生儿状况分析
- 2007年
- 目的对通过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技术受孕出生的新生儿进行评估,探讨实施IVF-ET技术的安全性。方法对2000年10月~2004年12月在本院接受IVF-ET治疗后受孕181例孕妇进行前瞻性追踪观察,将其分娩的254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本院产科同期自然妊娠分娩的120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单胎和总体新生儿孕周、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病死率及新生儿畸形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除观察组单胎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外(X^2=6.48,P<0.05),其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0.22~1.44,x^2=0.00~1.88,P>0.05)。两组总体新生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畸形率、窒息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30~3.56,P>0.05);两组总体新生儿孕周、Apgar评分、平均出生体质量、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住院治疗率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02~12.18,X^2=8.26~59.97,P<0.01、0.05)。结论IVF-ET技术不增加新生儿畸形率和围生期病死率;多胎是IVF-ET技术主要并发症,是早产、低体质量出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窒息等新生儿不良结局的主要原因。
- 李凤兰吴伟丽邹淑花吴瑞英宋东坡
- 关键词: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婴儿数据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