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2篇血管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损伤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海绵窦瘘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分析
  • 1篇心理分析与护...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异常
  • 1篇压疮
  • 1篇阳性
  • 1篇阳性患者
  • 1篇人体免疫
  • 1篇人体免疫缺陷...

机构

  • 5篇深圳市第二人...

作者

  • 5篇宋小莲
  • 3篇王丽秋
  • 2篇闫大为
  • 1篇龚敏
  • 1篇丁建军
  • 1篇牟淑华
  • 1篇唐建敏
  • 1篇黄国栋
  • 1篇李敏
  • 1篇高永中
  • 1篇王建中
  • 1篇魏先
  • 1篇李维平
  • 1篇夏荣

传媒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上海护理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血流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治疗和术中监测的价值。方法使用TCD检测25例有颅内杂音、突眼及其他存在海绵窦瘘的高危原因的颅脑外伤患者,所有病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栓塞术中TCD监测评价脑血流状态的变化和栓塞的效果,并与DSA检查结果对照。用DSA检查未见脑血管异常的18例患者的TCD资料为对照。结果TCD检测发现颈内动脉颅外段的高流速低阻力频谱,大脑中、前动脉的低流速低阻力频谱以及眼上静脉异常频谱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特征性改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术中TCD监测可实时准确地评估栓塞是否成功。结论TCD检测是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指导治疗、术中监测、疗效评估和随访的有效手段,具有无创、准确和可重复的优点。
黄国栋李维平宋小莲丁建军王建中高永中
关键词: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D检测颈内动脉颅外段脑血管异常TCD监测
风险管理在预防围手术期患者难免性压疮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预防围手术期患者压疮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6月预报难免压疮患者44例为对照组,2008年7-12月预报难免压疮患者130例为实验组,两组难免性压疮患者的皮肤均采用传统的皮肤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结果风险管理后围手术期患者难免性压疮发生率较实施风险管理前降低,经统计学分析,χ2=75.29,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是减少围手术期难免性压疮发生的有效措施。
夏荣龚敏宋小莲
关键词:风险管理围手术期压疮护理
8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2008年
通过8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调整分析,认为患者在漫长的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分4个阶段,即危急阶段、治疗阶段、病残阶段、适应阶段,如果患者的心理不健康会影响疾病康复。本文作者对80例患者在不同的心理阶段实施对症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宋小莲闫大为王丽秋
关键词:脑血管病心理分析护理
颅脑损伤伴人体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患者的护理
2004年
目的 探讨对颅脑损伤伴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HIV)阳性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医护人员防护的措施。方法 在加强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中 ,根据HIV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 ,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结果  9例颅脑损伤伴HIV阳性患者预后良好 ,护理人员未感染HIV病毒。结论 积极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降低职业损伤。
唐建敏魏先王丽秋宋小莲牟淑华
关键词:颅脑损伤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临床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致消化道出血64例护理体会被引量:7
2006年
宋小莲闫大为李敏王丽秋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护理体会消化道出血颅脑损伤患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