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 蒋臻欢吴晨光张雷炎宗军朱和平王勇钱玉强
- 退变性脊柱侧突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影响因素研究
- 目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影响较大,本研究通过探究其影响因素,试图为临床上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提供研究依据。
- 蒋臻欢蒋建农吴晨光宗军王勇钱玉强
- 关键词:骨质疏松
- 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分析后路椎板切除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疗效及并发症,并探讨二者的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4月-2009年12月,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OPLL患者54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mion,JOA)神经功能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将患者分为疗效良好和疗效不佳2个组。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术前JOA评分、是否合并糖尿病、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率、骨化物范围、骨化物分型、是否有脊髓高信号对患者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随访1—6年,平均3.3年。患者神经功能JOA评分从术前9.2±1.3分增加至术后14.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improvement rate,IR)为(62.4±13.2)%。其中35例患者手术疗效良好(IR≥50%),19例患者疗效不佳(IR〈50%)。术后并发症包括9例神经根麻痹和2例血肿压迫。影像学研究表明手术疗效良好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明显大于手术疗效不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神经根麻痹患者的颈椎曲度矫正程度明显大于非麻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板切除融合固定术是一种适于治疗严重的多节段颈椎OPLL的手术方式,术中矫正患者颈椎曲度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但同时可能增加术后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 吴晨光宗军周波许菁
- 关键词:颈椎椎板切除术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
- 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损伤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C型臂X线机透视下使用空心螺钉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使用空心螺钉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损伤21例。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无感染及螺钉松动。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6-12周)。结论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固定可靠、患者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的有效方法。
- 吴晨光王勇宗军周波
- 关键词:骨盆骨折微创内固定
- 双膝关节中心定位在膝内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 2008年
- 目的:探讨双膝关节中心定位在膝内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对近年实施的86例(104膝)骨性关节炎行TKR手术的膝内翻畸形患者采用双膝关节中心点定位进行术前测量,指导术中截骨。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内翻角度平均为12.3°(6°~34°),术后测量,平均股胫角为174.7°,其中2例残留内翻角度大于3°。结论:采用双膝关节中心点定位,兼顾胫骨与股骨的准确截骨,可精确重建下肢力线,股骨解剖轴的测量误差小,提高截骨的准确性,提高TKR的治疗效果。
- 宗军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膝关节
- 导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探究导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856例择期骨科手术患者,术前1~2天探访患者并调查记录各种有关因素,记录手术采用的麻醉方式,统计术后患者恢复数据。术后7天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检测。将患者分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组和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组,判断导致患者骨科手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55岁,体重指数≥36kg/m2,既往静脉曲张病史,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甘油三酯≥1.6mmol/L,D-二聚体≥500μg/L,手术时间〉4小时,全身麻醉,术后下地时间≥5天,是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55岁、体重指数、甘油三酯、D-二聚体含量、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和既往静脉曲张病史,获得性危险因素包括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地时间。手术时间〉4小时、采用全身麻醉和术后下地时间〉5天均属于获得性危险因素,会导致患者发生LEDVT的风险大幅度增加。
- 吴晨光宗军蒋臻欢
- 关键词: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背景: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中发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非少见,但目前文献对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分布特征报道较少,其危险因素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8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分为压缩骨折组(n=20)和非压缩骨折组(n=60)。对比两组患者的骨密度T值、VAS评分、疼痛严重程度、腰椎前凸角、侧凸Cobb角、外伤史、体重指数、抽烟史、是否酗酒、是否出现骨桥、激素类药物服用史等。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外伤史、骨量减少、骨质疏松、VAS评分高、骨桥形成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外伤史(OR=1.730,95%CI=1.225~2.442)、骨质疏松(OR=2.445,95%CI=1.393~4.291)、骨桥形成(OR=3.337,95%CI=1.529~7.280)是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外伤史、骨质疏松、骨桥形成是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
- 蒋臻欢吴晨光蒋建农宗军王勇钱玉强
- 关键词:退变性脊柱侧凸骨质疏松胸腰椎体压缩骨折
-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再突出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 f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间盘再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4月-2006年8月,采用TLIF治疗腰椎间盘再突出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为37~68岁,平均51.2岁。手术节段包括L3/L4 2例,L4/L5 19例,L3/S1 15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随访2年,神经功能JOA评分从术前平均9.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24.6分(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为45%~100%,平均84%。临床疗效优19例,良11例,中6例。骨性融合率达到100%。结论TLIF治疗腰椎间盘再突出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 宗军吴建新叶晓健陈德玉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内固定器脊柱融合术
- 骨转移瘤术后短期肿瘤原位复发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骨转移瘤患者手术后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导致其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689例进行骨转移瘤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的随访情况,将其分为2组,6个月内出现转移瘤复发情况的64例患者为复发组,其余625例患者为未复发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骨转移瘤手术后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一般情况差、原发肿瘤为快速进展型、病灶部位为中轴骨、手术前进行局部放疗、手术前接受全身治疗、手术后未接受全身治疗均为肿瘤原位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术前一般情况差、快速进展型肿瘤、中轴骨肿瘤、术前接受过全身治疗和局部放疗的患者应当谨慎选择手术方式。骨转移瘤患者手术后应接受全身治疗,以巩固手术效果。
- 吴晨光宗军蒋臻欢
- 关键词:骨肿瘤肿瘤转移肿瘤复发
- 骨科外固定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对骨科外固定架有关的危险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行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患者672例手术后的伤口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对伤口感染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672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总感染率为2.53%,其中肢体延长患者感染率最高为8.82%,与其他各组患者感染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外固定架的穿针位置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耐药性病原菌的产生是手术结束后最常见的感染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手术前加强对患者病例的检查和手术室感染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防止患者伤口感染。
- 吴晨光宗军蒋臻欢
- 关键词:骨科外固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