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红 作品数:21 被引量:151 H指数:7 供职机构: 沭阳县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麝香保心丸治疗高血压头痛38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配合络活喜对高血压性头痛、头晕等症状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麝香保心丸配合络活喜治疗,对照组单用络活喜治疗;两组分别治疗14天为观察终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75.6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配合络活喜较单用络活喜治疗高血压性头痛有良好疗效。 王元伟 王光胜 陈孝东 杨同慧 杨春伍 常春红 吴乐怀关键词:麝香保心丸 高血压 头痛 改良ABCD3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复发风险的评估价值 王光胜 常春红 王元伟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与血尿酸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与血尿酸的相关性及预后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310例,发病72h内进行TOAST病因分型,其中LAA37例,CE66例,SAO85例,SOE37例,SUE85例,同时选择... 王光胜 杨同慧 常春红 顾汉沛 许改红 胡婷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TOAST分型 血尿酸 文献传递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5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50例)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王元伟 陈孝东 王光胜 杨同慧 常春红 吴乐怀 王英 顾汉沛关键词:丹红注射液 脑梗死 丹参注射液 七叶皂苷钠联合扑尔敏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联合扑尔敏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应用七叶皂苷钠及扑尔敏。治疗前后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及临床总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FMA评分,减轻疼痛与水肿症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七叶皂苷钠联合扑尔敏对改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症状具有良好疗效。 王元伟 王光胜 陈孝东 杨同慧 杨春伍 常春红 吴乐怀关键词:七叶皂苷钠 肩手综合症 扑尔敏 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卒中复发风险的评估 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评估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TIA患者305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228例和椎基底动脉系统77例,ABCD2评分分为低危73例(23.9%)、中危159例(52.1%)及高危73例(23.9%)。入院后24h内进行DWI检查确定是否存在缺血灶,MRA进行颅内外血管病变评估。结果 305例TIA患者中,7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7例,发生率8.9%,其中低危、中危、高危患者7d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分别为0例、10例、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DWI阳性89例(29.2%),7d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4例(27.0%),DWI阴性216例(70.8%),7d发生缺血性脑卒中3例(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RA示颅内动脉狭窄108例(35.4%),颅外动脉狭窄77例(25.2%),正常血管120例(39.3%),7d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分别为18例、7例、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颅内动脉病变、DWI、反复TIA、ABCD2评分是TIA患者7d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IA患者DWI阳性、颅内动脉狭窄与7d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相关,MRA及DWI对TIA后脑卒中复发风险有预测价值。 王光胜 周倩茹 童道明 杨同慧 常春红 顾汉沛 许改红关键词: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复发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亚硒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微量元素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3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缺血再灌注组(n=14)、保护组(n=14)。于再灌注后14d收集脑组织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海马组织中的含量;亚甲兰及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细胞损伤情况。结果与IR组相比,治疗组成熟生长因子(m-NGF)含量无显著增加(P>0.05),而前神经生长因子(pro-NGF)含量明显升高(P<0.05)接近假手术组;与IR组相比,硒能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使海马神经元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5)。结论硒可能主要不是通过升高m-NGF水平而是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水平进而抗凋亡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光胜 耿德勤 王元伟 陈孝东 杨同慧 常春红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 硒 大脑 抗凝血酶-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复发风险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的变化,探讨AT-Ⅲ对TIA后卒中复发风险的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TIA住院患者127例,观察1 w内卒中复发情况,结合MRI检查,分为良好转归101例、影像阳性组16例和临床梗死组10例。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抽取静脉血3 ml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比较3组患者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C)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水平的差异。结果血浆FDP、FIB-C、APTT、PT水平,3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血浆AT-Ⅲ水平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3.158,P=0.040)。其中,临床梗死组患者AT-Ⅲ平均水平显著低于良好转归组(91.27±13.88 vs 102.32±15.94,P=0.037);临床梗死组患者AT-Ⅲ平均水平稍低于影像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27±13.88 vs 95.79±13.08,P=0.417)。结论 AT-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卒中复发风险有预测作用。 王光胜 顾汉沛 常春红 杨同慧 胡媛媛 田媛媛 杨金建 黄利关键词:脑缺血 短暂性 卒中 复发 氯吡格雷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的价值及对IL-6、MMP-9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价值及对白细胞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00mg,1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片初始剂量300mg/d,第2天改为75mg/d剂量维持。两组患者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小板膜暴露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IL-6、IL-10、IL-18、同型半胱氨酸(Hcy)、MMP-9、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P<0.05);观察组PAC-1、CD62p、vWF、IL-6、IL-10、IL-18、Hcy、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反应、牙龈出血、皮肤淤斑等不良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抑制血小板活化,有效降低IL-6、MMP-9水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常春红 王光胜 杨同慧 顾汉沛关键词:氯吡格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 微创多靶点穿刺治疗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 被引量:5 2007年 脑出血是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尤其是大量重症脑出血(〉60m1)内科保守治疗存活率低.而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由于创伤大,患者耐受性差,重残率高,预后亦差,是临床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我院采用多靶点穿刺手术方法治疗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以探讨其有效性和预后.现回顾分析如下。 王光胜 刘爱举 杨同会 杨春伍 常春红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 穿刺治疗 多靶点 微创 开颅清除血肿 内科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