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莹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痤疮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基因
  • 2篇第一外显子
  • 2篇雄激素
  • 2篇雄激素受体
  • 2篇雄激素受体基...
  • 2篇受体
  • 2篇受体基因
  • 2篇瘢痕
  • 2篇瘢痕疙瘩
  • 2篇外显子
  • 2篇激素
  • 2篇激素受体
  • 2篇CAG重复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庞莹
  • 6篇何春涤
  • 5篇陈洪铎
  • 3篇刘勇
  • 2篇王雅坤
  • 2篇王凯波
  • 2篇魏彬
  • 2篇姜奕
  • 2篇肖汀
  • 2篇舒春梅
  • 2篇朱红
  • 1篇周春林
  • 1篇赵宁
  • 1篇刘梅
  • 1篇曲乐

传媒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青春期痤疮的流行病学研究
痤疮(Acne)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好发于青春期,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近年通过对大量人群、家族及双生子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痤疮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青春期痤疮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就此在辽宁省沈阳市5所高校进...
魏彬庞莹刘梅曲乐肖汀陈洪铎何春涤
410例辽籍汉族瘢痕疙瘩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统一设计的瘢痕疙瘩流行病学调查表,用Epi Info6.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5进行分析,以探讨瘢痕疙瘩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瘢痕疙瘩的发生无性别差异(P〉0.05),单发者较多发者常见(P〈0.05);无家族史者较有家族史者多见(P〈0.05);患者发病年龄多在10~30岁,平均(24.59±12.81)岁。有家族史患者中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早(P〈0.05);有家族史者或发病年龄早者易多发(均P〈0.05);女性或有家族史的患者瘢痕疙瘩较大(P〈0.05);性别、家族史、早发和迟发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无关(P〉0.05);有家族史的患者女性比例较无家族史的患者大(P〈0.05);各个年龄段的发病部位和诱因各有特点。发病部位与发病原因有密切联系。
舒春梅何春涤刘勇庞莹陈洪铎
关键词:瘢痕疙瘩流行病学
MCP-1基因启动子区-2518位G/A多态性与瘢痕疙瘩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背景与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基因启动子区-2518G/A多态性与瘢痕疙瘩发病风险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以92例瘢痕疙瘩患者和18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结合DNA测序对MCP-1基因启动子区-2518G/A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MCP-1基因-2518G/A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瘢痕疙瘩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419和0.415)。瘢痕疙瘩组分层后显示,多发性瘢痕疙瘩患者中A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为83.8%,明显高于皮损单发者(63.6%)(P=0.035,OR=2.952,95%CI:1.051~8.290)。结论:MCP-1基因-2518位A等位基因的存在可能与多发性瘢痕疙瘩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刘勇何春涤朱红庞莹周春林王凯波王雅坤姜奕陈洪铎
关键词:瘢痕疙瘩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异质性
疣状肢端角化症一家系
先证者,男,46岁,以手足,前臂,小腿皮疹伴痒21年为主诉就诊。患者21年前开始双手背渐起褐色斑丘疹,伴痒,日晒后皮疹颜色加深,痒重,皮疹冬轻夏重。渐增多,波及小腿,前臂,未予治疗。来诊。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其母、同胞兄...
舒春梅庞莹何春涤
文献传递
痤疮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6年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包括: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增殖、过度的免疫反应等。近年来通过大量人群、家族及双生子研究均表明遗传因素在痤疮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庞莹何春涤陈洪铎
关键词:痤疮流行病学遗传学
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与痤疮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人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痤疮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38例痤疮患者和207例健康对照,抽取外周血后分离纯化出基因组DNA,采用微卫星扫描(STRs)的方法分析C...
庞莹何春涤刘勇朱红魏彬王凯波赵宁王亚坤肖汀姜奕魏华臣陈洪铎
文献传递
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与痤疮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人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与痤疮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中国东北地区238例痤疮患者和207例健康对照,抽取外周血后分离纯化出基因组DNA,采用微卫星扫描(STRs)方法分析CAG重复序列的多态性。结果男性病例组和对照组的CAG重复均数分别为22.70±3.09和23.48±2.8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将对照组中CAG重复次数的中位数23作为分割点分组比较,长/短CAG片段在男性病例和对照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携带有CAG短片段的男性较携带CAG长片段的男性患痤疮的风险性明显增加(OR值2.07;95%可信限为1.21—3.54)。女性病例组和对照组的CAG重复均数分别为23.41±2.87和23.85±0.2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按中位数分组比较长/短CAG片段在女性病例和对照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携带有CAG短片段的女性患痤疮的风险性明显增加(P=0.013,OR值2.05;95%可信限为1.18~3.56)。结论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的重复次数与中国东北地区痤疮的发生有关,CAG重复次数少的男性个体患痤疮的风险性增加,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的重复次数可作为痤疮的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庞莹何春涤刘勇朱红魏彬王凯波赵宁王雅坤肖汀姜奕魏华臣陈洪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