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廖燕红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血管
  • 7篇脉络膜
  • 5篇疗法
  • 5篇黄斑
  • 4篇新生血管
  • 4篇视网膜
  • 4篇网膜
  • 4篇病变
  • 3篇眼底
  • 3篇荧光
  • 3篇荧光血管
  • 3篇造影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脉络膜新生血...
  • 3篇近视
  • 3篇光动力
  • 3篇高度近视
  • 2篇动力疗法
  • 2篇断层扫描

机构

  • 17篇宁波市江东眼...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8篇廖燕红
  • 10篇蒋春琴
  • 7篇章微微
  • 6篇周宏健
  • 5篇魏建丽
  • 3篇吴善君
  • 2篇袁建树
  • 2篇章薇薇
  • 1篇张惠蓉
  • 1篇曹建萍
  • 1篇吴国海
  • 1篇王欣
  • 1篇许霞
  • 1篇金亚明

传媒

  • 4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眼视光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宁波医学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浙江省中西医...

年份

  • 2篇2010
  • 6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度近视眼CNV的光动力治疗(PDT)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治疗高度近视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2)vascularization,CNV的初步疗效。方法:8例8眼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注射光...
魏建丽廖燕红周宏健章微微蒋春琴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脉络膜新生血管
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及视力预后情况.方法对432例450眼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通过5.5mm切口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3~24个月,平均12.5个月.结果术后第3个月矫正视力0.1~0.5者201眼,>0.5者178眼.术后平均屈光度为(-2.49±2.11)D.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如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断裂、玻璃体溢出、角膜水肿和后发障等共81眼.结论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后视力恢复快、手术安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对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增视手术,有些患者还获得了意外的好视力.
廖燕红周宏健吴善君许霞
关键词:近视
肺癌眼内脉络膜转移三例被引量:1
2004年
廖燕红蒋春琴
关键词:肺癌肿瘤转移脉络膜肿瘤
黄斑裂孔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图像特征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观察黄斑裂孔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 方法 对52例54眼临床诊断为黄斑裂孔的患者行OCT检查,每眼作6个方向快速线性扫描。 结果 OCT检查证实37眼特发性黄斑裂孔中,Ⅰ期裂孔11眼,Ⅱ期3眼,Ⅲ期11眼,Ⅳ期12眼;外伤性黄斑裂孔5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10眼;其他原因所致的裂孔2眼。 结论 OCT能准确进行黄斑裂孔分期,是监测黄斑裂孔进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廖燕红周宏蒋春琴章微微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区渗漏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简称TTT)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黄斑区渗漏点病人的疗效。方法:半导体810红外激光对26例26眼进行治疗,根据病灶大小选择光斑和能量,治疗后随访2~14个月。结果:以...
廖燕红吴善君魏建丽
文献传递
原田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原田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方法对23例(40眼)原田病患者进行详细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结果23例(40眼)原田病患者中,急性期患者FFA:造影早期32眼视盘表面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染料渗漏至后期呈强荧光;22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背景荧光呈斑点状充盈缺损或/及迟缓,7眼放射状条形低荧光;35眼眼底后极部及中周部表现为多发性强荧光斑点,如墨汁样扩散并彼此融合。结论VKH(原田病)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廖燕红蒋春琴章微微
关键词:原田病
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继发于不同病因的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总结18例21眼经眼底血管造影、OCT等证实的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继发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4例4眼,病理性...
廖燕红魏建丽曹建萍蒋春琴章微微
文献传递
全景200广角激光检眼镜在急性玻璃体后脱离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全景200广角激光检眼镜(Panoramic2oo)在急性玻璃体后脱离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共216例(238眼)出现急性玻璃后脱离的患者Panoramic200的眼底检查结果,将Panoramic...
周宏健廖燕红章薇薇刘小天
文献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血管造影检查87例分析
1997年
廖燕红金亚明袁建树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浆液性脉络膜荧光血管造影
“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
2006年
目的观察“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出联合低或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对36例(68眼)超高度近视患者施行透明晶状体“冷”超声乳化联合低或负度数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6个月,观察术后效果和屈光状态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大于或等于术前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0.5者42眼,术后矫正视力〉0.5者54眼;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1640~2600)·m^-2,平均为(1890±210)·m^-2;术后为(1540~2480)·m^-2,平均为(1820±180)·m^-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x^2=1.578)。随访中无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出及折叠式低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超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增视手术。[眼科新进展2006;26(3):212—213,215]
周宏健吴善君吴国海廖燕红魏建丽
关键词:超声乳化术透明晶状体超高度近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