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驰真

作品数:35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鼠疫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4篇疫源
  • 4篇疫源地
  • 4篇自然疫源
  • 4篇自然疫源地
  • 4篇流行病学分析
  • 4篇螺旋体
  • 4篇钩端螺旋体
  • 3篇血清
  • 3篇螺旋体病
  • 3篇耐药
  • 3篇钩端螺旋体病
  • 2篇血清分型
  • 2篇药敏
  • 2篇药敏分析
  • 2篇志贺菌
  • 2篇沙门菌
  • 2篇伤寒

机构

  • 25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百色市疾病预...
  • 2篇西林县疾病预...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南宁市妇幼保...
  • 1篇南宁市疾病预...
  • 1篇南宁市第二人...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25篇廖驰真
  • 20篇曾竣
  • 18篇梁江明
  • 14篇秦石英
  • 14篇鲁翠芳
  • 14篇黄德蕙
  • 13篇韦锦平
  • 12篇周树武
  • 11篇陈达宗
  • 10篇邓秋云
  • 8篇李寿生
  • 4篇林玫
  • 4篇王鸣柳
  • 3篇吴秀玲
  • 3篇蒋震羚
  • 3篇杨进业
  • 2篇海荣
  • 2篇杨光华
  • 2篇黄德慧
  • 2篇权怡

传媒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国地方病学...
  • 2篇国外医学(医...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0~2009年广西炭疽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了解广西炭疽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与控制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9年广西炭疽疫情报告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西炭疽病例每年均有发生。人间炭疽流行常继发于畜间炭疽流行,以局部暴发为主,流行类型属农业型,分布广泛。流行无明显的周期性,发病率在O.0015/10万-0.22/10万之间。受害者主要是农民,大多数都是由于剖食病死家畜而感染,以皮肤型炭疽最为多见。结论认真做好炭疽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不剖杀、不分食、不出售病死家畜,并妥善处理好病死家畜尸体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梁江明邓秋云曾竣廖驰真吴秀玲
关键词:炭疽流行病学
2000-2006年广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鼠类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世界五大洲均有此病。我国以西南和南方各省多见。广西是我国钩体病的重灾区之一,每年均有人员因患钩体病而死亡,是广西重点...
梁江明邓秋云曾竣黄德蕙韦锦平秦石英鲁翠芳廖驰真吴秀玲
文献传递
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查明广西隆林和西林县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确定该疫源地的性质和分布范围,为预防控制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广西隆林和西林县的4个乡镇53个村屯展开调查,采集啮齿动物、指示动物和媒介蚤标本,检测鼠疫菌和鼠疫F1抗体。结果该地区啮齿动物有2目3科10种,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蚤类有6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从黄胸鼠体内分离出鼠疫菌25株,检测到F1抗体阳性血清31份。结论综合地理、宿主动物、媒介蚤及病原体等因素分析认为,广西隆林和西林县存在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梁江明杨进业曾竣周树武韦锦平秦石英黄德蕙鲁翠芳陈达宗林新勤廖驰真莫毅江超惠陆海平宁代杰
关键词:鼠疫疫源地
广西百色水利枢纽库区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
2011年
目的查明百色水利枢纽库区沿岸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跳蚤的种类构成,了解该地区鼠疫疫源情况,为预防控制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库区的6个乡镇12个村屯展开调查,采集啮齿动物、指示动物和媒介蚤标本,分离鼠疫杆菌和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该地区啮齿动物有2目3科8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蚤类有3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所有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百色水利枢纽库区沿岸具备形成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条件,开展鼠疫监测和灭鼠灭蚤是预防控制鼠疫的重要措施。
梁江明柳智豪曾竣江超穗周树武农智杨光华李寿生韦锦平陈达宗蒋震羚黄德蕙廖驰真邓积广黄胜功李贵中
关键词:鼠疫自然疫源地
胶体金免疫层法在鼠疫监测中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鼠疫监测中的作用及其优劣。同时观察56℃30 min灭活与升汞盐水作用1 min对鼠疫菌F1抗体检测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从广西隆林县、西林县鼠疫监测中收集的鼠脏器、鼠血清以及既往鼠疫抗体阳性患者血清,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进行鼠疫菌F1抗原(脏器)与F1抗体(血清)检测。结果鼠肝脏120份、鼠脾脏99份,胶体金法检测鼠疫菌Fl抗原均为阴性;鼠血清235份胶体金法检测鼠疫菌F1抗体为阴性、既往鼠疫阳性病人27例,胶体金检测鼠疫菌Fl抗体灭活组阳性2例,阳性率为7.41%(2/27),升汞组均为阴性。结论升汞对鼠疫菌F1抗体的检测有抑制作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在鼠疫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黄德蕙梁江明秦石英曾峻鲁翠芳廖驰真廖升华王利荣罗寿军宁代杰李红军农雪飞徐建国海荣张志凯徐冬蕾
关键词:鼠疫菌鼠疫监测
广西2004年洪涝期钩体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了解广西洪涝期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的流行态势,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制定洪涝期钩体病的防制对策。方法对2004年洪涝期广西各地、市、县上送的疑似钩体病患者血清进行钩体显微镜凝集试验(MAT),并收集病例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广西洪涝期钩体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总阳性率为19.05%(16/84),病死率为5.95%(5/84);流行高峰在7—9月,主要流行菌型为黄疸出血群覆流感伤寒群;MAT〉1:400病例大多数分布在青壮年,各年龄组中以〉50-年龄组MAT阳性率最高迭35.00%(7/20),其次为30,年龄组的30.00%(3/10)。结论2004年洪涝期广西钩体流行特征为任何年龄均可感染钩体,流行菌群有一定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感染途径与接触疫水或疫土有关。洪涝期应对受灾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达到降低钩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目的。
黄德蕙梁江明秦石英曾竣鲁翠芳廖驰真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防制对策
广西鼠疫历史疫源地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广西鼠疫渊源、历史疫区分布及流行特点,为广西鼠疫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广泛查阅历史文献及针对重点问题进行回顾性调查,以文字记述为依据反复佐证,综合分析,全面了解广西鼠疫历史情况。结果从重新认定的宋绍兴五年"桂林瘟疫"为广西鼠疫的起始时间算起,至2000年隆林县鼠疫暴发流行,长达865年,共有63个市县发生了130年次的鼠疫流行;广西本身具备形成自然疫源地的条件,存在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结论广西鼠疫是一个古老的、广为传播、反复流行、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本世纪初,隆林、西林两县鼠疫发生与流行是广西鼠疫复燃的前奏,还会有新的疫情出现,形势不容乐观。
李寿生梁江明韦锦平杨进业曾竣秦石英黄德蕙鲁翠芳周树武邓秋云陈达宗廖驰真
关键词:鼠疫自然疫源地
2004年广西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 对广西7个布鲁氏菌病老疲区县(市)的职业人群进行监测,了解其在人间的流行情况。方法 用试管凝集试验对职业人群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899人份血清,阳性63人,阳性率为7.0l%。其中男性60人,女性3人,男女感染率有明显差异(X^2=12.2 P〈0.01)。职业以兽医感染最高,达20.23%。结论 从检测结果分析,广西的布鲁氏菌病仍达于流行状态。
秦石英鲁翠芳黄德蕙廖驰真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血清学
症候群监测技术在细菌性传染病防控中的建立与应用
林玫董柏青王鸣柳廖和壮权怡曾竣梁大斌黄君陆宝廖驰真顾桂敏杨进
项目属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 疾病监测是及时发现新发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疫情预警的重要方法。传统疾病监测基于临床诊断,从发病到报告经历时间长,容易导致疫情扩散蔓延。症候群监测作为疾病监测的重要补充方法,以早期识别疾病发...
关键词:
关键词:细菌性传染病流行病学
广西隆安县布鲁杆菌病高危人群感染率及其相关因素调查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了解广西隆安县布鲁杆菌病高危人群感染率及其相关因素,掌握广西布鲁杆菌病疫情趋势及发展动态.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及防制对策。方法收集2004年广西隆安县布鲁杆菌病高危人群血清标本,采用凝集试验(SAT)方法进行检测,同时对个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布鲁杆菌病高危人群抗体总阳性率为12.1%(51/421);兽医职业其布鲁杆菌抗体阳性率与工龄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0.97,线性回归方程为y=1.14+0.19x,P〈0.01;高危人群布鲁杆菌病男女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45,P〈0.05);行业间与工龄间比较,兽医工龄1~9、10~19年两组之间SA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25,P〈0.05)。结论广西隆安县布鲁杆菌病高危人群感染率与工龄及工种呈正相关线性回归关系:
黄德蕙梁江明秦石英曾竣鲁翠芳廖驰真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