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婷婷
- 作品数:24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在线教学在构建医学影像学高效课堂中的探索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在线教学在医学影像学本科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2022年3月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理论课学习的201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设为A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在线教学授课,在线教学参与情况计入过程性考核;将2021年3月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理论课及实习课学习的2018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设置为B组,采用传统授课法,两组学生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A组授课学时8学时,B组12学时。课后测试其阅片能力,并对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A组测试成绩(94.66±8.91)高于B组(93.00±1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在线教学与传统理论课结合实习课的教学方法相比,课堂效率更高;将在线教学参与度纳入过程性考核,学生参与度高,满意度高,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 弓婷婷李丽刘建华李昕袁庆海
-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在线教学
- 64排与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老年肺栓塞的对比观察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比较64排与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中图像质量、扫描时间及病人的辐射剂量。方法对62例怀疑肺动脉栓塞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采用64排螺旋CT,B组采用256层螺旋CT,对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客观评价包括信号噪声比及对比度噪声比,同时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扫描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A组及B组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为(56.35±16.11)和(56.29±14.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P=0.99)。两组图像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48.09±16.41)和(47.93±14.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A组及B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5.77±0.82)mSv和(4.85±1.58)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01),A组及B组的扫描时间分别为(7.33±1.24)s和(3.26±1.4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P<0.001)。结论与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相比较,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没有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扫描时间提高了55.5%,射线剂量降低约15.9%。
- 郭铁刚康治臣田新华弓婷婷刘建华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CT肺栓塞
- 应用80 kV管电压降低主动脉CT造影射线剂量初烫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 探讨80 kV管电压256层螺旋CT主动脉造影降低射线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对62例疑似主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主动脉CT造影成像,分为常规管电压扫描组(120 kV扫描组)和低管电压扫描组(80 kV扫描组),每组31例.然后对两组图像信号噪声比、对比度噪声比和有效剂量进行评估.结果 120与80 kV2个扫描组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别为(35.92±5.04)和(33.95±8.30),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30.32±4.78)和(28.71±7.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31、0.964,P>0.05).而二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14.28±0.96)和(9.72±0.81)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2,P<0.001).结论 同120 kV管电压比较,80 kV管电压主动脉CT造影在没有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射线剂量降低约31.9%,同时降低造影剂剂量50%.
- 袁庆海刘建华韩冰杨哲弓婷婷
- 关键词: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
- 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联合培美曲塞+铂类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效果
- 2023年
- 目的:探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联合培美曲塞+铂类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吉林省肿瘤医院诊治的80例NSCLC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培美曲塞^(+)铂类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肿瘤标志物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D3^(+)、CD4^(+)、CD8^(+)、CD4^(+)/CD8^(+)、CD4^(+)/CD25^(+)水平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的CD3^(+)、CD4^(+)、CD4^(+)/CD8^(+)、CD4^(+)/CD25^(+)均降低,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CD8^(+)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评分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各项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CK-19)水平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的三项指标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联合培美曲塞+铂类化疗治疗NSCLC效果显著,减少化疗对免疫功能的损害,调节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 李子立弓婷婷马丽霞张婷婷张洋崔洪霞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培美曲塞铂类肿瘤标志物
- 胸痛三联征“一站式”检查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 2019年
- 胸痛是多种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以突然发作的心前区剧烈疼痛,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一站式'CTA检查可方便快捷鉴别胸痛病因,从而降低胸痛死亡率。本文主要阐述'一站式'CTA检查技术、应用该检查技术在鉴别胸痛病因的优势以及未来发展前景。1胸痛胸痛可伴随发生在多种疾病中,发病率约占人群的25%。近几年,随着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
- 崔凤至弓婷婷刘建华袁庆海田新华
-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
- 多原发肺癌1例报告
- 2019年
- 1病历摘要患者女,51岁,因“间断咳嗽、咯痰1年4个月”于2017年9月2日入吉林省肿瘤医院治疗,该患者1年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0℃,于当地医院行抗感染治疗后发热症状消失,但仍有咳嗽、咯痰,胸部CT示:两肺下叶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局部见软组织肿块影,远端见片状影,考虑两下肺癌伴阻塞性炎变.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查示:双下肺支气管开口见新生物阻塞,活检病理学结果回报:(右下肺、左下肺)符合鳞状细胞癌.见图1~6.患者无吸烟史.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胸廓触觉语颤正常,双肺叩诊呈清音.血常规、凝血常规、血生化无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CEA、NSE、SCC、CA153均在正常范围,CYFRA21-1:5.52ng/ml,略高于正常.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临床诊断为左肺下叶鳞癌(cT2N2M0)ⅢA期,纵隔、左肺门淋巴结转移,右肺下叶鳞癌(cT2N0M0)ⅠB期,双肺阻塞性肺炎.
- 李子立弓婷婷
- 关键词:多原发肺癌发病率预后
- 自动管电流模式在头颈部动脉CT造影使用低剂量射线的可行性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在不影响显像质量的前提下,探讨应用自动管电流模式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造影中降低射线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怀疑头颈部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头颈部动脉CT造影显像。患者被分为两组,即常规管电流扫描组(A组)和自动管电流扫描组(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250 mAs管电流扫描,B组采用自动管电流扫描。对两组图像信号噪声比、对比度噪声比和有效剂量进行评估。结果 A,B两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别为(37.47±9.39)和(36.85±7.96),无统计学差异(P=0.79)。两组图像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32.13±9.06)和(31.86±7.66),无统计学差异(P=0.90)。A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固定无变化,均为16.5mGy,B组为(10.55±0.94)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射线剂量降低约36.1%。结论与常规管电流比较,自动管电流模式头颈部动脉CT造影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射线剂量明显降低。提示该方法使用低剂量是可行的。
- 袁庆海刘建华宋滨弓婷婷
- 关键词: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
- 人工智能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9年
- 人工智能是当今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重要产物,与多学科多领域沟通合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与医学影像的有机结合,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本文主要讲述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人工智能在胸部疾病的应用,主要针对肺结节、乳腺癌以及肺间质性疾病的筛查与诊断。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将大大降低临床医生的工作负担,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促进精准医疗的发展。
- 崔凤至弓婷婷刘建华穆兴国
- 关键词:人工智能肺结节乳腺癌间质性肺疾病
- 256层螺旋CT老年肝脏多期扫描中降低射线剂量的可行性
- 2011年
- 目的探讨应用自动管电流模式降低256排螺旋CT腹部扫描中射线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对66例怀疑肝脏疾病的患者进行腹部CT扫描成像,将患者分为常规管电流扫描组和自动管电流扫描组,每组33例。常规组采用300 mAs管电流扫描,自动组采用自动管电流扫描。然后对两组图像信号噪声比、对比度噪声比和有效剂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别为(14.21±2.18)和(14.05±2.40),无统计学差异(P=0.78)。两组图像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6.28±1.07)和(6.31±1.22),无统计学差异(P=0.92)。两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6.98±0.42)mSv×cm和(6.41±0.41)mSv×cm,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与常规管电流比较,自动管电流模式腹部CT增强扫描在没有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射线剂量降低约8.2%。
- 崔虎永信瑞刘建华弓婷婷郭丽艳李波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
- Revolution CT在心律不齐患者行胸痛三联征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利用Revolution CT对心律不齐患者行胸痛三联征CT血管成像检查的图像质量及可诊断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9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因急性胸痛伴心律不齐行胸痛三联征CT血管成像检查的50例患者设为A组,选取同时期、相同对比剂剂量下心律规整且心率<80次/min的50例患者设为B组,两组均采用Revolution CT扫描,分别评价两组的图像质量,并计算辐射剂量。结果A组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的对比噪声比分别为34.98±11.11、39.08±11.93、37.82±12.08;B组分别为33.08±8.75、37.17±11.18、38.08±9.5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5、0.82、0.46,P均>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99、0.25,P均>0.05);两组有效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75±3.08)mSv比(13.77±2.05)mSv;t=1.84,P=0.07]。结论胸痛三联征CT血管成像中,对于心律不齐的患者采用Revolution CT扫描可以保证获得的图像满足诊断需求。
- 弓婷婷袁庆海滕菲韩庆贺
- 关键词:胸痛心律不齐对比剂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