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惠
- 作品数:35 被引量:17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优质专用水稻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实践与思考被引量:2
- 2007年
- 文章介绍了国家发改委立项的“生物工程优质专用水稻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实施概况及取得的成效,并总结了项目成功的经验,为今后类似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管理与实施提供参考。
- 李春生叶元林张小惠毛一剑
- 关键词:水稻
- “国稻1号”品种开发经营新模式被引量:2
- 2006年
- 本文针对农业科研单位产业现状,介绍了杂交水稻新组合“国稻1号”联合开发经营的模式和成功实践的探索,为农业科研单位品种产业化开发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 李春生张小惠叶元林
- 关键词:种子国稻1号
- 国稻1号秋制高产技术总结被引量:2
- 2005年
- 本文总结了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国稻1号秋季制种高产技术,对提高其制种产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钟家富徐顺辉张春李春生熊伟张小惠
- 关键词:秋制水稻新品种高产技术秋季制种优质高产
- 水稻等重要作物种子的保存与管理体系探究被引量:6
- 2018年
-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最早的种植业可以追溯至距今10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初期。我国有丰富的作物品种资源,包括数以万计的农家品种以及从国外引进的不少品种,这些宝贵的材料是一个国家最具价值、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如果缺乏妥善的保存管理方法,保存不当,就会使品种资源遭受严重的损失。有效保存优良种质资源的关键是现代化种质资源库的建立与利用。本文就国内外水稻等作物种子保存的状况进行了梳理,并对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种子贮存现状进行了调研及分析,为未来如何更好、更高效地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参考。
- 孔宪琴张小惠张小惠张克勤李春生
- 关键词:作物种子水稻种质资源种质库
- 我国种业现状分析及“国稻高科”发展对策研究
- 我国种子产业在经历自留自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供种以及计划与市场双轨发展的历史阶段后,目前已进入完全市场化阶段,种子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种子法》的实施和加入WTO,农业贸易壁垒逐步取消,国外种业巨头纷纷抢滩我国种...
- 张小惠
- 关键词:种子产业企业规模战略管理SWOT分析
- 文献传递
- 2008年上半年国际稻米价格上涨原因与国内行情分析
- 2008年
- 针对2008年上半年国际稻米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的实际情况,从国际油价、美国次贷危机、心理预期、种植成本、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比价效应等方面分析了国际稻米价格上涨的原因。同时,分析了国内稻米价格相对国际市场较稳定的特征,并对国内外稻米价格未来走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以期为行业决策提供参考。
- 李春生张小惠毛一剑孔宪琴董翠
- 关键词:稻米价格上涨行情分析
- 紫叶稻遗传的特异性及其在诱导孤雌生殖中的价值被引量:10
- 1997年
- 利用中国水稻所保存的籼型紫叶稻分别与正常绿叶稻广四、二九丰杂交。发现紫叶稻遗传具有特异性:即这两个绿叶稻品种均带有一紫叶抑制基因Ipl(t),使得杂种F1并不表现紫色而呈绿色,F2群体中绿叶与紫叶之比表现55∶9的基因分离模式;用2,4D诱导孤雌生殖,发现2,4D能有效促进子房膨大,但得不到种子。本文认为紫色等色素性状作为孤雌生殖的标记,尚有不足之处;同时提出了利用新的标记基因诱导。
- 曾大力钱前朱旭东张小惠严学强曹立勇
- 关键词:孤雌生殖水稻
- 高蛋白优质杂交水稻中优161秋制高产技术被引量:1
- 2011年
- 根据高蛋白优质杂交水稻中优161双亲的基本特性,并结合2 a制种生产实践,总结了该组合的秋制技术要点。
- 张克勤吴荣梁冯玉强毛一剑张小惠李春生
- 关键词:杂交水稻秋制制种技术
-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春优618亲本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为了提高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春优618的制种产量。[方法]依据春优618亲本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多年多点的田间试验研究和对比,总结出了高产稳产的杂交制种关键技术。[结果]在常规技术基础上,春优618制种地域选择面小,播种时间要求严格,栽插密度要求特殊,同时注意防范异常气温导致花期不育的风险。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制种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生产,才能提高杂交种子的产量和质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春优618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制种基础。
- 李春生毛一剑张小惠张克勤孔宪琴林建荣吴明国
- 关键词: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制种技术
- 新时期我国种业市场现状及发展思考被引量:11
- 2008年
-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粮食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中之重,而作为粮食产业的源头——种子产业尤为重要。本文立足我国目前种业现状,结合现代种子产业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了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针对WTO保护期满和种子产业完全市场化的新形势,探讨了我国种子产业如何强化自身建设和发展,积极应对国际种业大市场的竞争,肩负起发展民族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
- 张小惠李春生毛一剑孔宪琴叶元林
- 关键词:种子产业种子法农业科技